6、台北印象記(六)––––食在台北(上)

民以食為天,到每一個地方,都是品嘗當地特色食物的機會。從食物中,既可以享受口腹之欲,也可以從中理解當地的民風,了解當地的生活水準。

說也奇怪,我們在香港成長,到東南亞旅行是等閒的事,可是台灣就只是一水之隔,我們卻從來都沒有去過,直至去年,我們才遠巴巴地由美國轉折地先後到了兩次。第一次是由當時的準視家(現在已是親家了)接待,這次只是住了四天,但在親家的熱情招待下,節目安排得滿滿的,遍遊了台北市的景點,夜市,也吃了很多台灣的美食。第二次住在兒子臨時的家,這一住就住了接近一個月,兒子夫婦帶我們食遍了他們認為值得一嘗的各種美食。

現在就將這兩次游台北所品嘗過的美食擇其要而述之:

一、小吃、 夜市

台北的街邊有很多小販的攤檔,販賣着各種食物如:炸雞排、煨蕃薯、窩貼、凍飲、麻糬、胡椒餅、烤玉米、卤豬腿、蚵仔麵線等等,可稱得上是種類繁多的了。

這些街頭美食也同時出現在台北的各夜市中。說起台北的夜市,著名的還有不少,如士林夜市、師大夜市、華西街夜市、寧夏夜市等,這些夜市已成為國外游客必游的地方。我們曾到士林夜市和華西街夜市游覽,士林夜市是最著名的夜市,這裏的範圍很大,兩旁的店鋪,街上的攤檔,燈火的通明,加上游人的絡繹不絕,為這夜市描繪了一幅盛世不夜天的畫像。我們瀏覽着各式美食,發現在眾多美食中,竟有赤肉羹、麻油麵線、福州丸湯、蚵仔煎,這些閩南名點,全是兒時在家鄉最常吃、也是小小的童心中最盼望吃到的美食,看到這些美食,頓時把時光倒流到孩堤時跟媽媽到石獅、青陽(二者都是福建晉江的市鎮)時大快朶頤的日子,只是四周的人聲把我喚回現實,即使如此,那短暫的回憶,已教人回味無窮。可惜的是我們晚餐實在吃得太飽了,面對這些兒時美食,也只能用眼去飽嘗了。

華西街夜市是參考日本阿佐谷商店街規劃而成,尤其是那入口處的傳統宮殿式牌樓,以及懸吊式的宮燈、加蓋的屋頂及中國式的排樓,不論是雨、是晴,夜市內均是燈火通明、熱鬧非凡。華西街夜市除了遠近馳名的「蛇肉」、「蛇湯」之外,還有各式各樣不同種類及口味的美食,從海鮮、日式串燒、蚵仔煎、赤肉羹到麻油雞、肉丸、炒螺肉、鱔魚麵等,還有廣受日本觀光客青睞的台南擔仔麵、大鼎肉羹或是兩喜號魷魚羹,種類眾多、應有盡有。

這些美食,不是膽固醇超高的,就是煎炸的,可說是盡得甘腴香酥之美,對青年人來說,這絕對是必嘗的美味,但對我們這些多多少少都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則只有望食興嘆了。儘管如此,我們還忍不住品嘗了烤玉米、烤鮮魷、胡椒餅數種小食。炭燒玉米被一眾百姓所喜愛,玉米在炭爐的鐵架上烤得焦香,再在上面塗一層特製醬汁,應是很好的配搭,只是我們在美國吃慣了本土生產的超甜玉米,脆甜而多汁,這裏的玉米與之對比,則覺得有所遜色了,而且,可能是我們已習慣了追求清淡的原味,總覺得那醬汁有點多餘,大有畫蛇添足之嫌。炭燒鮮魷最是美味,鮮魷的鮮、甜、香、脆盡在其中,如果醬汁不是那麼濃的話,當是完美的小食。至於胡椒餅,大大的一團包子,內裏是汁液四噴的肉餡,包的外皮略焦,很是不錯,只是個頭很大,吃一個就飽了。

在眾多小食中,還有一種叫做「烤鳥蛋」的,是將小小的鵪鶉蛋烚熟剝殼,放入一塊彫有十數個圓孔的生鐵板的圓孔中,再在圓孔中注入早已調好的蛋漿,然後再覆蓋上另一個相同的生鐵板,待兩邊都在炭爐上烤了一會兒,打開了就是一顆顆外面金黄香脆,內裏香軟的鵪鶉蛋,這種構想就如香港以前的街頭小食「雞蛋仔」,但個子大了,裏面又有了一枚烚熟的鵪鶉蛋,食味和口感都複雜了很多,相信會是一道別有風味的小食,只是鵪鶉蛋的膽固醇奇高,這道美食還是留給青年的朋友去品嘗吧。

 

**

 

二、早餐

在香港住時,早餐的選擇很多,白粥、油條、腸粉、豉油王芽菜炒麵是一般人的最愛,當然,腿蛋治、通粉加上咖啡、奶茶或是鴛鴦這類港式的早餐也是令人百吃不厭的。台北的早餐則是另一種風味,豆漿燒餅是早餐的主旋律。「永和豆漿」開遍大街小巷,當然,各區還各有小本經營的小食店,做出來的產品可能比那連鎖經營的「永和」好得多,但是這要當地的居民才能找得到。

當然,最負盛名的首推「阜杭」,這家在華山商場二樓的名店,每天一開市顧客就一直大排長龍,排隊的人群由二樓一直站到地下,起碼要等三四十分鐘才可以排到心儀的食物。

我們在上午十時左右去到「阜杭」,這時已不是吃早餐時段,人潮較少,即使如此,人龍也排到了商場的樓梯的下半層,大約等了二十多分鐘才能到櫃枱前購買食品。「阜杭」的厨房是採用開放式的,從落地大玻璃可望見內裏正在忙碌工作中的情形,桶型的烤爐,燒餅就貼在爐壁上烤着,這就是入口即酥的燒餅了。我們要了甜及鹹的豆漿,還有米漿,配以油條、燒餅夾油條、蘿蔔絲酥餅、焦糖甜餅等,這些都是這裏著名的食品,各有特色,香酥卻又油而不膩,是難得一嘗的佳品,即使要排長長的隊花不少的時間,但還是值得的。

 

**

 

三、火鍋

在台北,最有特色的火鍋店首推「無老鍋」,這是一間座落在新生南路的特色火鍋店,特色是湯底,據說是日本失傳百年的湯物,湯底有兩種搭擋,其一是日本冰淇琳豆腐鍋加無老長生辣香鍋,另一種則是膠原蛋白美顏鍋加無老長生辣香鍋,兩種湯的價錢一樣,都是每人158元再加每桌180元,四人單是湯底的消費就是812元,再加上各種火鍋料,四人消費大約在三千元左右,折算為美金一百元多些,算是很合理的消費了。

湯底是白白的濃湯,有一條新鮮的人蔘,加上紅棗、杞子等中藥材,滋潤清香,正是養生的妙物。我們點了雪花牛肉片、肥牛肉片,蝦膠、蟹膠、豆腐皮及豆腐鮮菰卷、鴨紅、油條、南瓜、翠玉瓜、高麗菜,當然,還有難得一試的冰淇琳豆腐,這些火鍋料新鮮而精緻,在雪白的湯中一灼,鮮嫩美味,無以尚之。最後再奉上每人一杯青檸蜜桃冰,清香甜蜜,口氣為之一新,可見是無微不致的關懷。

這間店非常的火旺,要提早一個星期定位,很是值得一試再試。聽說現在上海也有分店,如果去上海,不妨也試試。

 

**
**
**

同樣是火鍋,「無老鍋」是貴族版,那麼,「三媽臭臭鍋」則是平民市并的火鍋店。這裹的湯底有四種:大腸臭臭鍋、泡菜鍋、海鮮豆腐鍋、鴨寶鍋,每鍋台幣一百元,湯料十足,這店用的是矮矮的小桌小椅,小火爐上是很小的一個鍋,一人一鍋最是合適,二人共用一鍋已稍嫌不足,除了湯中的作料外,還可加上其他的各種大眾化的配料,每人花費少少就已可飽腹了。

另外,「鍋爸」自助式火鍋應是中價的定位,午餐每位369元,晚餐每位429元,有魚蝦蠔蜆螺及扇貝等海鮮,豬牛羊肉片外,更有超過百多種的各式菜蔬、粉麵、前菜、內臟、飲料、甜品和水果,可選用清湯或麻辣湯,每人一小鍋、吃什麼就自己去任意選取。以晚餐計,花大約17美元(連10%小賬)就可以吃到飽,算是頗化算的了。當然,論食物的精美,環境的舒適,還是首推「無老鍋」。

 

**
***

三、江浙菜

可能是一九四九年後有大量的大陸人移居台灣吧,台灣的江浙菜很是普遍,由於精益求精的努力,這裏的江浙菜水準可能還超過大陸江浙本土哩。

江浙菜中,首推「鼎泰豐」,這是世界有名的食肆,數年來都是米芝蓮星級食肆,它的小籠湯包更是以個個重量一律,皮薄餡精,湯汁鮮美而馳名於世。早在十多年前,「鼎泰豐」就由蔡瀾引入香港,在紅磡黄埔花園的「蔡瀾美食廣場」開設第一間分店,那精美的包點、開放式的製作厨房曾引起港人的轟動,長龍長排,我當年返港時也曾慕名而至,但一見店外的超長長龍就打消了進內一試的念頭。去年一月我與妻前往台北,當時的準親家娘熱情接待,第一晚就到101的「鼎泰豐」店就餐,這才親身嘗試了這裏的名點佳肴。

101的「鼎泰豐」店應是環境最佳的一間分店,寬廣的店面,高雅的環境,慇勤的招待,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透過晶瑩的玻璃牆幕,偌大的厨房和厨房中一組組的厨師的工作情形一目了然,這是用餐的一種新體驗。記得在温哥華的「聚」也是摸彷這種形式,只是「聚」的地方較這裏小,厨房變得狹窄而忙亂了些。

這裏的餐前小菜種類䌓多,我們隨意地點了其中的三項:小黄瓜、烤麩、醬白玉苦瓜。小黄瓜清脆,白玉苦瓜酸中帶着微苦,這二道小涼菜都有令人驚喜之處,烤麩也很地道,麵筋的香、筍尖和木耳的清脆配合得非常恰當,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烤麩是用刀切而不是傳統的用手撕,這可能是顧及菜的賣相和節省人手吧,但這麼一來,卻又失掉了烤麩那種「煙韌」的口感。

試了前菜,再來的就是這裏最負盛名的小籠湯包,還有的就是蒸素餃,再來濃湯牛肉麵和辣湯牛肉麵各一,還有油豆腐粉絲。小籠湯包果然名不虛傳,造型優美,一籠十粒,粒粒大小相若,精緻而幼細的折紋,使人食指大動,用筷子從包的尖端挾起,肉饀和湯汁向下墜,形成了飽滿的小布袋,挾到嘴邊輕輕一咬,再細細的用力一啜,嗯,滿口都是鮮甜的肉湯,燙熱鮮甜的肉汁,是對味蕾的一大刺激,為了不被燙傷,慢慢地將湯汁吞下,那濃郁的鮮香慢慢地佔據了整個喉嚨,此中之妙處,真的是筆墨所難以形容的。啜完湯汁,再將包子和着薑絲浙醋吃,薑醋又將肉饀的鮮味提升到另一高度,這是很精采的一道包點。素餃的造型又是另一種美,彎彎的外型,細緻均勻的折紋,如少女的一道蛾眉般的美,薄薄的外皮透出了內饀的青菜的碧綠,一種清新的感覺令人驚喜,只是我嫌它的菜剥得太幼細,反而沒有菜的質感了。

牛肉麵其實是台式的做法,用的是牛腱,紅油赤醬,炆的酥軟嫩滑,有着濃濃的牛肉香味,麵是新鮮的手拉麵,煙韌彈牙而麥香十足,浸在濃湯中,吸飽了濃香的肉湯,令人一吃難忘。濃湯與辣湯,我較喜後者。油豆腐粉絲則是地道的江浙做法,油豆腐香而不膩,腐皮飽吸了清鮮的湯汁,油香豆香充滿整個口腔,再佐以含滿鮮湯的嫩滑粉絲,無論是食味口感,都顯得特別的完美。

吃了這數道麵點,已覺很飽足了,但東道主好客慇勤,說是這裏的餃子非常的精采,硬是要我們試試,但餃子是肉饀的,妻是回教徒,我們只好招來待應,要求特地為我們做一道餐單中沒有的鮮蝦餃子。餃子端來,薄薄的白麵皮裹着嫣紅的蝦肉,單就賣相以足以教人動心,挾入口中一咬,正!爽脆鮮香盡在這一咬之中,雖說是早已肚飽,可還是敵不過美味的誘惑,一碟鮮蝦水餃瞬間全進入我們的腹中。這時,再來一籠豆沙蓮蓉包作甜點,結束了這一頓完美的晚餐。

這次我們點的全是麵食,直至去年十一月,我們第二次到台北與友人相聚,再到永康街的「鼎泰豐」,又點了那裏的蝦球炒飯,這和我們慣常在香港吃的炒飯又有不同,不是粒粒包蛋衣的金衣銀裹,而是軟糯而油香撲鼻的雪白米粒,食味口感都非常的突出,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道美食。

 

***
***
***

「蘇杭」是我們印象很深的另一間江浙菜館。我們到的是「蘇杭」天母店。高高的樓層,優雅樸實的店面,到處都透出一股沉實古樸的文化底蘊。

我們點了紹興花彫醉雞、蒸素餃、銀絲卷、清炒豆苗、蛤蜊絲瓜湯粉絲、生炒牛肉飯、薺菜炒年糕,最後再加上一道豆沙煎餅,四人的份量剛够。花彫醉雞做得很不錯,酒香撲鼻而來,雞的皮脆肉韌而雞味十足,是上佳之作,連一向因怕膽固醇而不敢吃雞皮的我,也忍不住將那一塊塊爽脆清香的雞皮往嘴裏送去。蒸素餃的個子比「鼎泰豐」的大,內裏的青菜剶得較「鼎泰豐」的粗些,但口感更佳。至於銀絲卷更是妻的最愛,麵香足而軟硬適中,唯一不足之處就是外皮弄破了一點兒,在賣相上略嫌差了些,這也顯出店的品質管理仍未到家,其實見此賣相,店方應主動撒下另換一碟上枱才對。清炒豆苗是江浙店中最考厨師的一道菜,香港的粵菜館多是將豆苗灼水,然後在大油中急炒,再燴上湯而成,味道鮮嫩卻鎌油膩。「蘇杭」的豆苗則清鮮而不油膩,算是水準之作,可惜份量少了些。我們後來在圓山大飯店的圓苑也叫這道菜,份量顯得更少,不知是什麼原因,近五百元(折合美金約十六元)的一碟清炒菜,為什麼份量會是這麼的少,真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蛤蜊絲瓜湯粉絲清鮮爽滑,不像江浙的風格,反而有點像閩南菜的風範。生炒牛肉飯很精采,米粒包着金黄的蛋漿,粒粒都軟硬適中;薺菜炒年糕則略嫌炒糊了些,年糕軟而略欠韌力。至於單尾的豆沙煎餅,豆沙軟糯清香,餅皮脆而不膩,是我多年來吃得最為滿意的一道甜品。

 

***
**
***

妻在綱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紹到圓山大飯店飲下午菜品嘗以前宋美齡最喜愛的紅豆鬆糕,這引起我們極大的興趣,所以去年十月第二次到台北時就決意到圓山大飯店的「圓苑」一嘗。

「圓苑」在圓山大飯店的大堂後方的閣樓,地方並不太大,格局很是高雅,如果不預先定位就很難找到座位了。我們點了小籠湯包、蒸素餃、牛肉蒸餃、雪花煎餃、蘿蔔絲酥餅、油豆腐粉絲湯、清炒豆苗、豆沙窩餅,當然少不了此行的目的物––––紅豆鬆糕。

總體而言,這裏的菜餚比較精細,別的地方蒸包蒸餃一籠多數有九至十隻,這裏的出品則每籠只有七隻,幸好水準非常的高,小籠湯包個子精細,汁多而鮮,比起著名的「鼎泰豐」絕不遜色。其實在台北吃過很多食肆做的小籠湯包水準都很高,為什麼只有「鼎泰豐」能馳名國際?真的令人費解。來這裏用膳,一定不能錯過雪花煎餃,一客十隻,上桌時煎的焦香的底部朝上,餃子之間有雪花般的粉漿聯接,單就賣相已教人為之傾倒,挾起一隻醮着浙醋,入口酥脆鮮甜,是我吃過煎餃中最美味的一次。紅豆鬆糕的造型很美,奶白色的鬆糕,點綴着艷紅的紅豆、翠綠和橙黄的櫻桃絲,色彩奪目,可惜我們的那一碟可能是在厨房出來了一段時間,糕已涼了,口感並不佳,這是最失望的一道點心。幸好其他的菜肴都有很高的水準,所以這一次的用餐經驗還算是很不錯的。

 

***
***
***

和朋友約在永康街「鼎泰豐」午膳,她說平時多數去隔牆的「高記」,那裏地方大,種類多而水準也很高。我們於是也抽時間到那裏一試。

永康街「高記」樓高四層,每層的面積很大,座位寬敞,與隔壁細窄擠迫的「鼎泰豐」比較,單就環境就已超越了很多。

就座後打開菜單,好家伙,洋洋洒洒滿是淮揚名點,而且還意外地發現了居然還有港式的點心供應,可見此店的野心還頗大的。

我們首先點了幾樣餐前小菜:葱燒鯽魚、烤麩、醬排骨。這些都是江浙菜的傳統名點,葱燒鯽魚魚身酥而不膩,魚肉堅實而滑,入口之時,魚香、葱香、醬油香和油香融成一道,是非常有水準的一道前菜。烤麩的麵筋鬆軟而韌,入口的感覚很是美滿,同時,它不像「鼎泰豐」的用刀切片,而是用手撕開一塊塊,保持了原始的風味,時下大部分的食肆為了省時和美觀,多像「鼎泰豐」般的用刀切片,「高記」仍能保持傳統,就顯得更難能可貴了。一般食客不知道此中的分別,要知道烤麩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那種一絲絲麵筋的質感,用刀切就切斷了絲狀的麵筋,風味盡失。醬排骨選的是肉骨均勻的小排骨,沾着薄粉輕炸後再醬炆,酥滑甘香,很久未吃過如此濃郁的味道了。

 

***

三道前菜都非常的精采,為了看看他們港式點心的水準,我們點了鮮蝦蒸腸粉和蝦餃。有經驗的食客都知道,要看一間粵菜的點心的水準,首先就點他們的蝦餃和腸粉。想不到這裏的港式點心還很有水準,腸粉的粉皮軟硬適中,彈牙而不破,包裹的蝦爽滑鮮甜,至於蝦餃,外皮也做得非的地道,挾上來底部完整而不破,蝦與荀的比例恰到好處,不要說是在台北,就算是在香港,也沒有多少間食肆可以達到這樣高的水準,而這只是「高說」菜單中極不起目的數項點心,仍能做到如此的水準,於微處觀其大,未吃也可以猜想到這家以江浙菜為主打的江浙菜的水準了。

 

**

除了前菜和港式點心外,我們再點了小籠湯包、蒸素餃、鐵錋生煎包。包點是一般江浙食肆的靈魂,在台北上任何一間江浙食肆都做得有水準,這裏的包子每客十個,也非賞的精緻,小籠湯包和「鼎泰豐」的出品一樣的精采,素餃更是出色,至於鐵鍋生煎包則是這裏的名點,熾熱的鐵鍋中有包子十個,個子比起我以前孩堤時在香港吃的小巧精緻得多了,小包子的外皮煎得微焦帶脆,內裏的肉餡汁多味美,我認為是必試的一道佳肴。

 

***

 

試過包點之後再試這裏的其他菜肴,我們點了花彫醉雞、雪菜毛豆炒齋百頁、露筍炒牛腓力、東坡肉。江浙菜的醉雞多數做得不錯,「高記」的花雕醉雞做得頗精緻,雞的上面還撒了數顆妅色的杞子,不但增加了美感,還使雞件帶上了些微的杞子味,醉雞的雞味十足,酒香雞香入口難忘。雪菜毛豆齋百頁是最家常的江浙菜,這裏的雪菜是新鮮的,翠綠悅目之外更伴隨着雪菜的清香,毛豆用的是幼嫩的新鮮毛豆,脆中略帶豆香,伴和在齋百頁中,形成了複雜的口感。露筍牛腓力(fillet),選料精細,火候恰到好處,只是略嫌份量少了點兒。至於東坡肉,是我們這一餐的主角,半肥瘦的肉方燉得酥軟而滑,味道是甜中帶香,夾在夾餅中吃,夾餅吸了肉汁的香甜,風味獨絕,應是稱心之作。這一餐吃得頗滿意,難怪身為台北的友人說他們多會來「高記」而不選「鼎泰豐」了。

 

***
***

「五花馬」在天母區,這店名選自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君同消萬古愁。」如果用來作酒館的店名還說得通,用來作為一間江浙點心鋪的名字,則似乎有點不倫不類,不過,也還顯得這個店主人似乎還有數點墨汁。店內的餐桌也刻意安上了古代名人的名字,我們坐的那張枱是宋江,隔鄰的好像是蘇軾吧,總之綽頭多多。

這家店最大的特點是提供小米粥,免費任吃,並有免費的酸菜送粥。一入門,凍櫃中擺放着五花八門的餐前涼伴菜,客人可以自行上前取用。我們就在那裏取了花彫雞、涼伴豆腐乾和涼伴乾絲,都是地道的江浙小菜,倒算是中規中矩,菜是放在塑料盤上,用保鮮紙密封,乾淨衛生,食客自由取用,顯得非常的方便,當然,賣相比起點菜才從厨房選料裝碟的就差得遠了,不過,顧客的對象不同,也就顧不了這麼多了。

這家食肆的餃子很是著名,種類也頗有健康意識,計有地瓜葉水餃、高麗菜餃子、韮菜餃子、四季豆餃子共四種素餃子,另外還有草蝦仁餃子、韮菜牛肉餃子和干貝餃子。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麵點。

我們興趣勃勃地吃着免費的小米粥、酸菜,品嘗着食味頗佳的三碟餐前小菜,這麼吃着着就已半飽,再點了牛肉捲餅、牛肉麵和韮菜牛肉餃。餃子和牛肉麵都有水準,但最令人驚喜的是牛肉捲餅,我在温哥華的「聚」也吃過這道菜,覺得已是難得一嘗的佳肴,但和「五花馬」的一比,才覺得「聚」的牛肉捲餅只能稱個好字,而「五花馬」的出品則膺得絕佳二字。牛肉烤得焦嫩,捲餅香酥,再配上爽脆的京葱段,無論是口感和口味,都是絕佳,這道菜令人為之傾心,所以第二次到台北,仍然要再一嘗以重温第一次的驚喜。牛肉麵的牛腱腍滑而牛味十足,麵是彈牙而麥香濃郁的手打麵,加上濃而不膩的湯汁,亦是水準之作。餃子個子細而精緻,皮薄而饀香。此外,它的小菜還有佷多值得一試的,我們還品嘗了醬滷金錢肚、牛腱切片和滷豆乾,都有獨特的風味,是難得的餐前小吃。

 

***
***

另一間為我留下印象的江浙館子是座落在中正紀念堂側的「浙江小籠湯包」。記得在第一次訪台北後,妻與兒子在電話中提起「鼎泰豐」,兒子卻說還有一間食肆的小籠湯包比起「鼎泰豐」的還要美味,我聽到後就想去試試了。第二次訪台北時,兒子在台北已住了近半年,算是識途老馬了。他帶我們到中山紀念堂游覽,順便就到紀念堂側,座落在杭州南路的「杭州小籠湯包」店品嘗他認為比「鼎泰豐」還要美味的小籠湯包。

「杭州小籠湯包」的店面全用紅木,開揚而具有古老厝屋的風格,這裏的涼菜放在大雪櫃中任顧客自取,凍飲也復如此,另有大熱水爐供應免費茶水,頗感自由。我們取了涼伴豆芽和涼伴豆腐乾,酸甜適中,都是很好的餐前小菜。這裏既是以小籠湯包為店名,當然要試試小籠湯包,我們每人一籠,每籠八隻,湯汁飽滿,味道鮮美,雖未必真的可以勝過「鼎泰豐」的出品,但起碼也與之不相伯仲。素蒸餃的造型如一隻隻的游魚,翡翠色的菜饀透過薄薄的麵皮,令人為之垂涎,一口咬下,菜清爽而菜根香,這道素餃則肯定比「鼎泰豐」的出色多多。這裏的蘿蔔絲酥餅是一個大圓餅,切成四份上枱,外表的麵皮煎得金黄酥脆,內裏的蘿蔔絲呈幼條狀,爽而味甜。而最令人驚喜的還是那一客豆沙鍋餅,直徑足有八吋的大圓餅,不但外層煎得酥脆,而且上面潵滿芝蔴,加強了香脆的口感,內裏的紅豆沙豆香味甜而細滑,令我這個對甜食興趣不甚大的也一片接着一片地吃着。因為每人吃了一籠的小籠湯包,肚子的容量有限,所以錯過了這裹的麵食,或者將來有機會再來一試牛肉麵吧。

 

***
***

吃小籠湯包的名店其實還有一間叫「京鼎」的,是「鼎泰豐」的師傅主理的,我們曾在赴一次宴會之前到過,每人也叫了一籠小籠湯包,水準果然比「鼎泰豐」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台菜

台菜其實很多是來自閩南菜,所以吃台菜,就充滿了很多兒時的回憶。我們到的是在微風廣場的「青葉」(這家店鋪的現址現在已換成了另一家滬菜館。),「青葉」應是台菜的名店,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在香港的銅鑼灣大丸附近開設分店,可惜在香港時食肆太多選擇了,所以一直都未嘗試過。

這是走高級路線的台菜館,我們點了數道由閩菜移植而來的菜肴,也點了數道具台灣特色的本土菜。福建卤肉是兒時母親最經常做的一道菜色,母親選用三層肉(香港人稱之五花腩),用油略炸後用糖醋五香粉在慢火中卤至皮酥肉腍,再配以金針同煮而食,「青葉」的卤肉也做得很地道,只是味道偏甜了些。潤餅又是兒時的美食,先母在時,每逢清明必做大量的潤餅,饀料有蚵仔煎、卤肉、蝦丸條、蛋絲、高麗菜絲、紅蘿蔔絲、荷蘭豆絲,在潤餅皮上鋪上炒好的虎苔(海苔)絲和花生碎,再任自己的喜好包上饀料,這是兒時最盼望的一道美食。「青葉」的潤餅配料較精緻,潤餅放在篾做的盤上,饀料是高麗菜、精肉等,吃着時頗失望,因為少了那種原始和口味繁多的感覺,特別是沒有了虎苔和花生碎,失掉了那種苦澀中帶脆的口感。地瓜粥是福建鄉間平常人的主食,因為米糧太矜貴了,普通人家平時都吃地瓜粥,當然,那時的地瓜粥整碗都是地瓜,粥,只是稀疏的數粒米而已。這裏的地瓜粥是「富貴」版本,雪白的稀粥中隠隠看到一兩塊黄黄的蕃薯,單就外觀就富有詩意,入口則是清淡香甜,吃一口粥,挾一塊卤肉,食味不殊。

葱炒牛肉應是從北方菜的葱爆羊肉脫胎而來,只是北方菜的羊肉不上粉,炒出來的菜肴粗獷而原味十足,這裏的牛肉則事先腌味上粉,嫩滑而滋味,又是一道從外幫菜改良而來的菜肴。蠔仔煎也是兒時最愛,福建人的做法是用珠蠔,加上了地瓜粉,再加些青蒜碎或韮菜碎,落鑊煎至兩面略焦。這裏的蠔仔煎用地瓜粉混和雞蛋漿,焦香鮮甜,但少了青蒜或韮菜的香味。牡丹蝦煮絲瓜是最失望的一道菜肴,絲瓜刨皮與小蝦米同煮,失掉了絲瓜清爽口感,感覺是怪怪的。三杯雞應是台灣菜,雞件濃香而富有雞味,唯一不足的是炆得太乾了些以致欠缺了嫩滑的感覺。菜甫煎蛋是令人頗為驚喜的一道精緻版的福建家常菜。福建人是將切幼粒的菜甫(蘿蔔乾)混入蛋漿中炒,這裏的做法較為複雜,先煎一個蛋餅,再另鍋煎另一個蛋餅,上鋪菜甫粒,然後再將已煎好的那面蛋餅蓋上,兩面蛋餅融合後上碟,變成了兩面是蛋中間夾着菜甫粒的蛋餅,外觀漂亮了,蛋香夾着爽脆的菜甫,還是兒時的味道,只是精緻了些。最後奉送的甜品麻糬也很有水準。總體而言,這是一頓頗令人滿意的台幫菜。

***
***
***

74、菲菲六周年祭

菲菲,

六年了,二千一百九十天的日子,沒有一天不在思念中渡過,思念你,悼念你,已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是我們生活中的痛,又是我們生活中的愛。

明天,我們將要啟程前往台北,也即是說,我們將重新擁有你那遠離我們的小骨灰盒了。記得去年十月間,我們為了讓你也能參加你Daddy,Mommy的婚禮,把你的骨灰盒送到了台北,安放在你Mommy以前的睡房。甫一離開台北,Grandma就後悔了,她既不捨得沒有你的骨灰的陪伴,又擔心你獨自在台北孤單,一登上飛返美國的航機就開始流淚哭泣了,是的,家中沒有了你的小骨灰盒,就像丟掉了三魂六魄似的,我們雖然天天晚上都會在Family Room坐坐,看看電視節目,但牆架上沒有你的小骨灰盒,總是令人有一股難奈的思念,難言的空虛。Grandma 說,這次一到台北,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你的小骨灰盒取回。

菲菲,你生前的一蹦一跳,你生前的一舉一動,總是我們生活中的談資,雖然每次提到你,我們的心中仍是那般的絞痛,但回憶你、談論你,又是我們生活中最感安慰的事。我曾將你生前的一切趣事錄影了起來,但六年過去了,直至如今,我們還是不敢、 也是不忍觀看這些錄影,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承擔不起那目睹你活潑佻皮的小精靈。

在那另一個世界,你可否也一樣地思念我們?

5、台北印象記(五)––––花蓮四日遊

第一天(11/1/2012)

去年十一月初,兒子夫婦參加了太魯閣國際馬拉松,我們也順便跟隨他們到花蓮作三晚四天的遊玩。

花蓮是台灣東部最著名的旅遊點,景點非常的多,我們這一次只集中在花蓮市及太魯閣國家公園二地。

我們在台北車站商場的食肆吃過午飯,在下午二時登車。從台北坐往花蓮特快火車,車行三個多小時,沿途一邊是太平洋的海灣,一邊是起伏的山巒,火車從中而馳,海洋是廣闊無際的,偶而有一兩艘小漁船進入視線,那種滄海一粟的感覺特別的強。山巒是起伏不斷的,偶而有數縷輕煙從谷端飄出,大有「雲無心以出岫」的意味。在這一片山海交滙的平地上,一片片農地的中間,點綴着一個兩個的村集,這真的是一片和諧的景致。

三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看看窗外一幅幅變化不窮的景色,吃吃在台北車站購物商場所買的種種零食,很快地就來到了花蓮市。

 

**

這時已屆黄昏,安頓了行李略作休息後,就在花蓮市中心漫遊覓食。花蓮市區最熱鬧的地段莫過於中正路、中華路、中山路的「金三角商圈」,我們的覓食行動也就集中在這個金三角。

兒子夫婦早就在網上搜集了資料,帶着我們按着手機的地圖導航找尋目的地。

 

**
**

我們首先到整條街都是賣包點的公正街,這裏的十多間店鋪都是賣包子的,食客擠滿了所有的店鋪,我們很艱難地找到了座位,買了豆漿和小籠包,這裏的小籠包並非我們平時在江浙食肆吃的那種一籠十隻的精緻小湯包,而是一籠三個的大包,特點就是價錢大眾化,味道嗎,那就很一般了。

走出公正包子街,在横街偏巷中轉了數轉,來到了處於横街空地的一處街頭檔攤,檔枱上擺放着整齊的食材:珠蠔、雞蛋、蛤蜊、肉羹……,檔枱旁是一個爐火正旺的直徑約三尺的大圓平底煎鑊,這就是我們覓食的第二個目標––––海埔蚵仔煎。

我們在有棚的位子坐下,這時鑊中的蚵仔煎剛賣完,檔主正在準備做另一鑊,我們也正好一飽眼福,看看這著名的蚵仔煎是怎樣做的。只見厨師落油於大煎鑊中,然後就將一份份的珠蠔放在平底煎鑊中,大概有三十多份,平均地分布在煎鑊中,待珠蠔微焦時,再用水勺將調好的地瓜粉漿舀入煎鑊,均勻地蓋住了珠蠔,成為一個特大的煎餅。待粉漿略凝固成蚵仔煎後,再在每份的蚵仔煎上面加入一個生雞蛋漿,用小鏟將蛋黄打散,讓蛋漿融入粉中,約十分鐘,這一大煎鑊的蚵仔煎就完成了,厨師用小鏟在鑊中將這一大鑊的蚵仔煎按照珠蠔的分布而畫成了一份份,然後按客人要求的數目將每份的蚵仔煎鏟到紙碟中送到客人的面前,數十份蚵仔煎一下子就賣得七七八八了。

我們每人點了一份,送到面前的蚵仔煎是三角形的,飽滿的珠蠔裹在油潤微黄的地瓜粉中,沾着特製的醬汁吃,鮮甜的珠蠔,蛋香,地瓜粉的甜香,加上微酸的醬汁,構成了一種獨有的口感。當然,比起我們在台北「青葉」吃的精緻版蚵仔煎,無論造型、味道都要遜色多了,但它的粗獷風味,市井的賣相,卻是值得一嘗的。

吃了公正街的包子,再吃了海埔蚵仔煎,我們跟着要吃甜點了。穿過大街,終於來到轉角處的一間甜品店,這間叫做「五雷」的甜品店,是旅遊人士必來見識的一間名店,它的「五雷包心粉圓焦糖剉冰」被譽為「最具藝術性冰品」,是遊人必點的一道甜品。

這道剉冰被置於一個直徑約十吋的白瓷圓碟中。它的表層是如棋盤格狀的直横縱列的焦黄外皮,這是比例完美的微苦焦糖,內裏是一層一層綿密細緻的雪白碎冰,由糖水、焦糖、煉乳採用三段式工序均勻鋪上,利用蓋子手工壓實,好吃的秘訣在於獨創用豆花、仙草(香港人叫做涼粉)夾層隔離那燙熱而彈性十足的包心粉圓的絕妙巧思,使剉冰不易因熱度而融化,微苦醇香伴隨着煉乳甜蜜滋味的焦糖風味,混搭着水果、花茶、蓮子等十三種包心粉圓的軟糯彈牙,構成了複雜而變化無窮的口感,真的是很值得一試的佳作。

我們四人分享了一份包心粉圓焦糖剉冰(香港人稱之為刨冰),為那甜香酥軟,熱中含冰的新鮮口味而嘖嘖稱奇,一客既完,兒子他們意仍未盡,就點了該店特製的果香雪糕,吃得不亦樂乎。

甜品過後,再沿着街道漫漫而行,欣賞這東部名城的夜景,店鋪的霓虹燈在夜空中放着光芒,成衣店中正播着節奏強勁的音樂,幾乎十步一店的蔴糬店,美麗的女店員在門外招徠着遊人品嘗她們店中的美食,那燈火斑爛的街道旁,一檔檔的小販正在展示着他們各自的貨品,在這一片熱鬧的夜中逛街,感受那濃濃的異地風情。我們經過一間名為「西瓜大王」的水果店,被店中的巨型西瓜吸引了,於是就在店外街邊的桌椅坐下,一嘗這裏的鮮榨果汁和清甜的西瓜,這頓飯後果就是我們今天夜遊的句號。

 

第二天(11/2/2012)

早餐後,預約的的士就來接我們前往太魯閣作一日遊。司機兼職導遊,沿途為我們講解太魯閣的歷史和風光名勝。

走遍全台的勝景,如果沒到花蓮的太魯閣,那可是一大憾事了。由花蓮沿九號省道,經新城至太魯閣,從東西橫貫公路的牌樓進入,處處是美景,花東縱谷的地形,在此展露無遺!驚豔之餘,不僅要讚嘆與感恩那些開發這條道路的前人,使我們能輕易地領會太魯閣的美麗與原始。

整個太魯閣國家公園以其高山及峽谷最負盛名,尤其是中部橫貫公路太魯閣至天祥一帶的立霧溪谷,兩岸全是大理石岩層,可見開發之維艱!在高山方面,本區連有合歡群峰、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羊頭山、畢祿山及奇萊連峰等二十七座。

太魯閣(Taroko)一詞原為三個太魯閣族(原歸類為泰雅族的別支賽德克亞族)部落名的合稱,分別為太魯閣(德路固)部落(Truku)、道澤部落(Teuda)和德奇塔部落(Tkdaya),後來都認同Truku Truwan為三個部落的共同居住地、祖居地,遂自稱為「太魯閣族人」(Seejiq Truku),其原音為德路固「Truku」,後來在日治時期時改為太魯閣「Taroko」,二者皆同音。這是一片峰巒聯綿的山地,族人在日治時期就利用險峻的山區地形與日本軍隊展開了游擊戰,以日本強大的兵力,也要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統治這裏。

在司機兼導遊的介紹下,我們終於來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入口,這也是東西横貫公路的入口,很多遊人在前面豎立的大石碑拍照留念。

車子從東西横貫公路入口的牌樓駕入,在山間和山洞間平坦的道路穿插,一座座的高山就在眼前呈現,有的青葱挹翠,有的怪石嶙峋,真的是千姿萬態。

 

**

 

車行不久,到了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接待處,我們頓時被接待處對面那幅國際馬柆松的巨型海報吸引住了,對了,明天就是馬拉松競跑日,我們在前一天參觀了這個起跑和終點站,也算是不錯的一次經歷了。

遊客接待處佔地頗廣,裏面的展廳陳列着太魯閣的立體模型,每一個景點都有立體的模型和四季不同的照片,再配合介紹文字,使遊客在未正式遊覽前就對這裹各個景點都有一個粗略的印象。如果時間充裕的話,遊人可以在裏面的咖啡廳邊欣賞四周山巒起伏的景色,邊享受香濃的咖啡。可惜的是我們只有一天的時間,行程匆忙,未能享受這山間的悠閒了。

 

**

 

由接待處向山區進發,首先到達的是吵卡噹步道,這條依傍着山溪而開闢的小路,沿途都是水映青山藍天的山溪,數條山溪又交滙成一片廣濶的水面,我在接待處看到一幀這裏春天溪水充沛時的相片,那清澈的碧水映着藍天,加上水中溪邊浮現的七彩大理石岩,那簡直就是仙間的七彩湖,可惜我們來的時候是冬季,山水乾涸,河床幾乎全露出了水面,雖然沒有春天那種嫵媚的美,卻又別具風味。

**

 

車子從再向前進發,穿過了一座拱型的山洞,司機向我們介紹,這是大理岩山,整個山都是堅硬如鐵的大理石,為了後人的福祉,開山闢洞建造這條横貫公路,很多築路工人獻出了他們的生命,我們正要去到的長春祠景點,就是為了紀念這批獻出生命的民工。這使我們對即將到達的景點產生了異樣的感情。

車子在長春祠對面的觀景台停下,隔着廣闊的山溪,長春祠矗立在遠處半山腰處,雖不是雨季,但祠下的小瀑布仍如數條長練般飛流而下。我想,如果是在雨季,這飛濺而來的瀑布就更壯觀了。不特此,那個時節,長春祠右邊的溪谿,流水奔騰而下,直衝入前面寬闊的山溪,那漾漾蕩蕩的浩瀚景象,該會多麼令人神往!

 

**

我們走過橫架在溪水之間的長春橋,沿着岩邊小路步入山洞的小徑,這是人工從山岩中開闢的山洞小徑,彎彎曲曲地蜿蜓而伸,沿途有一盞兩盞的電燈照明,雖在洞中,也能清楚地看見道路。偶爾洞中的破壁射入了陽光,往外一望,外面的青山碧水映入眼簾,當有管中窺大千世界之妙。

在洞中小路行了一會兒,來到一處寬敞處,這裏豎立了一塊黑色的大理石碑,頂上的橫額是:「開闢中部東西橫貫公路罹難榮民弟兄」,下面是罹難民工的姓名,兩旁寫着:「悼念感恩,飲水思源」。石碑上端是三尊潔白的佛像,碑前白色大理石的供桌上香爐的香煙正在裊裊上升,兩旁的鮮花正在吐艷。「飲水思源」,我被這批為下一代的幸福而獻身的民工深深地感動了,更被這種飽含感恩的悼念所震憾,當局不忘悼念這批卑微的民工,這正是人性的具體體現,在這個記念碑前,我們不禁神情肅穆,恭立在碑前鞠躬,向這批民工致敬。

 

**

 

在山洞的小徑走了約二十分鐘,就來到了剛才望見的長春祠,原來這裏只是長春祠下的牌樓,還要攀登一段陡峭的石徑才能到達長春祠,我們都已氣喘如牛,就在此停留,只有兒子獨自一人還興沖沖地繼續向上行。

我們就在這牌樓下的小亭坐着邊休息邊瀏覽眼前的景色。這裏是半山腰,居高望遠,眼前的山溪山巒,盡入眼簾。正前方是一片寬闊的山溪,因為溪水淺涸,溪底的石頭完露了出來,那被流水磨得崚角全消的岩石,千形萬狀地卧在溪底,大有「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的韻味。再向前望,遠處的重巒叠嶂,青翠的群山映着藍天,峰巔的白雲優悠地飄蕩着,顯出一派雲山如畫的景象。前面的山溪一直向右蜿蜒而流,在高山的峽道間如一條晶瑩的帶子般盤廻在群山腳下,山廻水轉,這盈盈一脈間,給予人的是無限的遐想。

這裏的山全是大理石岩,山腳的大理石在溪水窮年累月的沖刷之下,表面平滑,大理石層層的顏色,使得這些岩石在陽光下顯得斑爛奪目,在溪流的沖磨下,變成了各種的形狀,有的像大象,有的像大熊,有的像猿猴,這些岩石,為平靜的山間添上了無窮的趣味。

 

**

 

離開長春祠,即將前往燕子口,車子在懸崖邊的公路上行走,山勢迂迴,峰巒叠起,山與山之間並有索橋飛渡山溪,景色壯觀。

不久,到達燕子口,這是一座巨大的崖洞,大岩石復卷而起,形成了一個巨型的燕子口,行人車子從這口中進入,巨大而深遠的石泂,全靠洞壁裂口透光而入,石洞長有半里,經過一長段黝黑的路程才能見到出口的陽光。洞外的懸岩上被水流和風力吹蝕成無數個壼洞,春天時群燕來此築巢,燕語呢喃,是這裏特有的景致,可惜我們來得不是時候,聽到的不是呢喃的燕語,而是呼呼的風聲伴隨着潺潺的流水聲。不過,即使是這樣,也早已教人為之陶醉了。

 

**

燕子口的旁邊就是陡峭的岩壁,下望是一條曲折的山溪,山溪曲折,流水激蕩,雖不是雨季,但也能感受流水的威力。溪的頂端怪石嶙峋,以前的很多武俠電影就是在此取景。

 

**

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慈母橋,這是一座形狀美麗的紅色大橋,此橋是橫貫公路越過寬闊的山溪的必經之路。這裏距離天祥約三公里,為立霧溪與其支流荖西溪的匯流處,在此可欣賞到陡峻的大理石峽谷景觀。青山幽谷、山明水秀,自古即是花蓮八景之一,名為「太魯合流」。慈母橋畔有座慈母亭,與慈母橋都是以純白大理石建造的。慈母橋的得名,傳說有二,一是說當年蔣經國督建橫貫公路,時日甚長,思念慈母,所以把此橋命名為「慈母橋」。另一個傳說是在建造公路的民工中,有一個是附近的居民,他的母親為了愛子能吃飽幹活,每天中午風雨不改地翻山越嶺地來送飯給兒子,人們感念慈母愛子的恩情,所以就將這橋叫做「慈母橋」。無論那個傳說屬實,都顯出了真摯的人性光輝,使這條公路更具人間温情。

橋頭的側邊有「慈母廟」,紀念天下的慈母,橋頭的一另側有巨石名為「青蛙石」,它是臨於立霧溪之上的獨立巨石,形如靜伏溪中的青蛙。青蛙石的中層為白色大理石岩,上、下層則為深綠色的綠色片岩,形態命名上稱為偃臥摺曲,造形相當奇特。石上有亭,遠觀宛如頭戴皇冠的青蛙坐伏在溪谷上。

 

**

我們在橋頭下車,漫步慈母橋,一邊欣賞那雄偉壯闊的風景,一邊沉浸在那充滿温情的傳說中。未幾,再登上青蛙石上的小紅亭,啊!這裏下臨立霧溪,這條溪是流水在大理石岩上沖蝕而成的,溪在曲折而狹窄的岩隙穿過,現在雖不是雨季,但仍可以感受那水流湍急的氣勢。

穿過慈母橋,不遠處就是岳王亭,藍頂白柱的涼亭是為了紀念民放英雄岳飛而建的。岳王亭的不遠處有小吊橋橫跨立霧溪,我素有畏高症,早年在温哥華遊覽行過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 時,我雙腳酥軟,死抓着橋邊的欄杆,彎着腰眼不下視地顫抖着而過的窘態,如今還是記憶猶新。不過,怕歸怕,這次還是鼓足勇氣而行,只是兒子故意使壞,邊走着邊搖幌着吊橋,真教人有心驚膽戰之感。

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天祥,天祥位於中橫公路東段,約距太魯閣19公里處。大沙溪與塔次基里溪在此匯集成立霧溪,經溪水長年侵蝕、堆積,造就多層開闊的河階地形。此河階地帶風景優美,兩旁峭壁聳立,河谷下切,地形壯觀,大理石巨岩林立,壯闊的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初時,太魯閣族群居住在這裏,稱為「塔比多」,意思是「山棕」,從此可判斷早年這裏應長滿大量山棕,後來因為紀念「文天祥」而得名。

我們的車子穿過白色的稚暉橋,來到停車場。這座橋是紀念國民黨大老,蔣經國的老師吳敬恒先生(字稚暉),白色的大理石上拱橋,線條非常的優美。停車場側是梅圃,種了兩排蒼勁的梅樹,可惜未到嚴冬,看不到凌雪而開的梅花。

我們在停車場邊的一間餐廳午膳,山間餐廳,吃的是樸實無華的普通菜式,只是其中的炒野菜,算是頗具特色的。午膳後,在梅圃蹓躂了一會兒,稚暉橋就在眼前,遠處與稚暉橋成直角的那一條長橋,名叫普渡橋,橫架於立霧溪間,是通往祥德寺的一條通道。通往祥德寺的半山腰,一座白色的觀音像䇄立在青翠的山間,遠遠就能看得見,這座高二十六尺的觀音像,據說是世界上最高的室外觀音像,我想,和香港的大嶼山大佛,應是亞洲佛教的兩大盛景。白衣觀音對上的山間,是一座七層高紅色的天峰塔,一紅一白的塔與佛像,點綴在翠峰中,特別顯得炫目。

 

**

 

我們穿過稚暉橋,轉入普渡橋,走到橋的盡頭,是祥德寺的一座牌樓,紅柱黄頂,莊嚴鉅麗,據說這是用來紀念文天祥,紅柱上嵌着一幅對聯,聯曰:「祥光瑞雲九華峰,德業輝煌耀人間。」

牌樓的後面是高高的石梯,有數層樓高,我們捨級而上,氣喘如牛地終於走到山腰的觀景平台,從平台邊向下望,立霧溪就在腳下,奇石斷崖,起伏不絕,再望遠方,稚暉橋和停車場的整個山谷一覽無遺。群山圍繞的山谷中,點綴着的數座樓房,置身其中,幾疑仙居。谷中那座白色的建築物,是山中唯一的五星級酒店「晶英酒店」。我們原本想在山谷中的晶英住上一晚的,可惜客滿,只待下次有機會才再圓此夢吧。

從觀景平台再捨級而上,大約再走十來分鐘,就到了祥德寺的大雄寶殿,殿裏香火裊裊,在煙火在籠罩下,殿中那雄踞着十多尺高的佛像,也顯得面目模糊了。

我們並沒有進入大雄寶殿,只是漫步在殿外的廣場上,廣場的一側,一尊高三十六尺的金身地藏萻薩莊嚴地坐在四匹大象之上,像是俯視着人世間的一切善惡。遍植奇樹的廣場,邊緣的下面就是立霧溪,在此平視溪對岸的奇峰危石,瞰視山下的曲溪清流,真有「何似在人間」之嘆。

 

**

 

從大雄寶殿再向上行約十分鐘,就到了白衣觀音像,近距離看才知道那種高度,人站在其下,只到觀音像的腳底。再向上行數分鐘,就到了天峰塔,塔外的空地上,在樹陰下有石桌石椅,古樸而寧靜,坐在其中,如果手中有杯香茗,那就是神仙一般的生活了。塔高七層,成八角形,有旋轉梯階直達各層,每層都有小門以供遊人走到塔外的欄杆處憑高眺望,我們登上最高層,放目遠眺,四周的群峰起伏,四野的峽谷清溪縈繞,置身其間,頓有「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慨。

離開天祥,我們再到綠水步道。綠水步道,又稱「綠水合流步道」,步道位於綠水與合流露營地之間,步道長約1.6公里, 是日據時代「合歡越嶺道」的一段。 由於此段古道路況良好,景觀及生態皆相當豐富,因此國家公園管理處將它規劃成步道。路徑寬約兩公尺,大致維持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寬度,全線平緩易行,是條老少皆宜的景觀步道。

我們從綠水地質展示館旁的山路出發,前面已有三數行人在行,我們就遠遠地跟着,省卻了自己找路的麻煩。這是一段林陰小路,細碎石子混合着枯葉泥土, 散發出濃郁的古道氣息。腳下踏著的山路,曾是一、兩百年來,太魯閣族走出來的社路, 曾是太魯閣戰役時期的日本軍用道,曾是後來日警鎮守太魯閣區域的警備道路,以及聯絡台中州、 花蓮港廳的「合歡越嶺道」。這條古道反映了一百多年來太魯閣的歷史滄桑。走了一會兒,越過小吊橋,景觀突變,原本綠意怡然的森林小徑,一變而為險惡的地形,前面出現了 斷崖路段。 山徑緊貼峭壁而行,右側俯臨深不見底的懸崖。所幸崖邊設有鐵護欄,否則恐怕會讓人望而生畏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戰戰兢兢地走着。

山路脫離了斷崖後,原以為可以鬆了口氣,誰知迎接着我們的卻又是一座山洞,洞前的提示牌寫着「洞深30公尺,轉彎後即可見自然光線」。我們雖然沒有帶手電筒,但恃着四人同行,就大着膽前進。甫一入洞,眼前一黑,再也看不見任何東西了。我們手扶着岩壁摸索前進,黑暗中伸手不見五指,確也有點兒心慌,真怕有什麼東西突然從黑暗裏跳出。前行數十步,轉過彎角,驀然見到前面隠隠有光源射入,借着微微的光線,我們的步伐也可以加快了,不久,就行完山洞隧道,頓有海闊天空的感覺。

出得洞來,仍然是一段在斷崖邊闢出的窄道,左邊是望不到天空的崖壁,右邊腳下就是陡峭的斸崖,如果沒有旁邊的欄杆,真的一失足就直墜千尺的地面,往下直望,真的令人心驚膽顫。瞰視遠處,清溪曲流,萬千奇形怪狀的大理石塊露出水面,景色如畫,頓時使人忘卻腳下的危險,迷醉於那曲水清溪之中。

 

**

在這段斷崖的小路再走了一會兒,轉入了樹木青葱的小路,再走了十多分鐘就完成了這一段的路程。

七星潭是今天遊覽的最後一站。

七星潭又名月牙灣,在花蓮市東,雖名之為潭,但其實是一個被大大小小石礫所鋪陳的弧形港灣。我們在海灘旁的停車場下車,停車場中停了十數輛流動小販的貨車,販賣着各式各樣的小食,我們在一輛號稱椰子大王的小貨車處買了體型巨大的椰青,小販的檔主用鑽錐在椰子上開了洞,插入飲管,兩人一個分享。

這時已是黄昏時節,海灘的一個平台上有個歌者正在演唱,面前擺放着他演唱的CD,聽着他的演唱,圍觀者紛紛上前購買以示支持。

這時太陽正緩緩而落,雖然天空並不明朗,但黄昏落日的景致還是迷人的。我們在這裏的石階上坐着,邊聽歌邊觀看來這裏遊玩的各式遊人和落日的海天,顯得悠閒而和穆,直至暮色漸合才動身返回花蓮市。

 

**

*

第三天(11/3/2012)

今天是「太魯閣國際馬拉松」賽跑日,兒子夫婦在早晨六時就得出發前往參賽,我們樂得在酒店睡個懶覺,直到九點才起牀,盥洗完畢就到酒店的餐廳吃早餐。由於這家酒店的住客大都是從各國來花蓮參加賽跑的,所以餐廳靜悄悄的只得數位住客在吃早餐。

這是一頓豐富的自助早餐,餐廳的一邊是各式各樣的中式早點,另一邊則是西式的早點,我們在美國天天都是西式的早點,一旦來到這裏,當然是不能放過這些精緻的中式早點了。酒店座落在花蓮市的中心地帶,吃完這一頓豐富而又愜意的早餐,本來打算到處逛逛,但妻擔心兒子他們參賽回來找不到我們,所以就打消這個念頭,反正第一天來時已逛過了,所以還是返房間休息,上網瀏覽。

 

**

 

中午十二時許,聽到隔壁的房間有動靜,是兒子他們返來了。待他們沐浴後,四人落街遊覽,在一間叫做「無名」的麵店吃個簡便的午餐,那裏的半筋半腩牛肉麵很精彩,麵條應是自家手製的,彈牙而麥香撲鼻,比起在台北著名的桃源牛肉麵還要精彩。

跟着,我們在街上閒逛了好一會兒,在日間逛街,飽覽花蓮的市容,大街小巷,都是商店林立,人來人往的,好一片繁華景象。兒子按着電話的導航指示,找到了那間名為「花草空間」紙黏土藝術主題的咖啡店。說起這間店,頗有一段因緣,話說我們在第一天到達花蓮晚飯後在「西瓜大王」飲鮮榨果汁和吃西瓜,望見不遠處有間寵物店,看着活潑的小狗在籠中的舉動,令人為之精神震奮。這時,無意一窺旁邊,不遠處的一間小店的櫉窗陳列着各種精緻小巧的紙黏土製品,我們被那些栩栩如生的花草動物所吸引了,忍不住就步入店中。店子很小,四個人進去後顯得有點擠迫的感覺。但裏面精彩的藝術製品卻深深地吸引着我們,就在這窄迫的空間,我們一邊驚嘆一邊參觀,末後,店員遞了一張卡片,說是他們的紙黏土教室兼咖啡店中的藏品更多更精,邀請我們有空到那裏一遊。出得店來,抬頭一望門頂的小招牌,寫的是「花草空間」,而卡片的名字則是「花草空間咖啡館」。

行行重行行,終於找到了。很美,一排落地玻璃窗的外面種着挂着滿滿的紅花綠葉,坐在臨窗的地方邊品嘗香濃的咖啡,邊游目觀賞窗外的紅花綠葉,很有點歐陸的風情。

我們推門而入,裏面的優雅格調真的教人沉醉。咖啡館分成三個部分,沿窗的一列座位,藤製桌椅,枱面精美的小飾物,泛出一派悠雅的風致。中間是一間陳列小廳,琳瑯滿目的紙黏土藝術品,令人為之神迷。陳列廳後面又是一個起坐廳,樓層很高,牆壁上是用彩色小瓷磚砌成的富有童稚的壁畫,兩旁的櫃枱擺設着精雅的紙黏土製品,木枱上也有精美的小擺設,就連陳示飲料單張的小木彫也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精品。

店主就是當地著名的紙秥土藝術家,正在一旁教導小孩製作紙黏土作品,我們就坐在這裏品嘗店中的咖啡和小西餅。

 

**
*
**

喝着濃香的咖啡,品嘗着精緻美味的小點,游目四顧那些栩栩如生的紙黏土藝術品,我們就沉醉在這藝術的海洋中。這種格調那裏是販賣咖啡的店鋪,簡直就是一個舒適的安樂窩,難怪沿窗的數位男女,面前一杯咖啡和小點,手中一本書,就在那裏安適地享受這難得的悠閒。

飲完了咖啡,兒子夫婦和妻三人預約做全身按摩,我對此頗有抗拒,所以獨自留在酒店上網。待他們做完了按摩,已是晚飯時間了。我們這次到一家名叫「賴桑」的日本料理,這家是旅遊宣傳單張上推薦的日本餐廳,所以到那裏進餐的遊客非常多,Sherry先去拿籌,打電話來通知我們大約還要等兩個小時才有位子。我們在酒店休息了一會兒,然後走到「賴桑」,門口等位的人很多,在門口很艱難地找到了坐椅,於是我們夫婦就坐着等候,兒子他們則到附近的街道遊逛。

真的要等接近一個半小時才輪到我們,坐定後細閱餐單,因為這裏的顧客太多了,餐廳只接受一次的訂單,如果叫的份量不够也不能再加叫其他的食物了,所以我們就只能一次叫了許多的食物,幸好食物仍是輪着上枱,還不致應接不暇。

 

**

 

***

這裏食物的份量很大,四個人叫了十多項食物,吃得不亦樂乎,終於捧着肚子離開餐廳。

因為我們在酒店的房間吃到了一種很好吃的沙琪瑪,Sherry問酒店的職員在何處可以買得到,晚飯後我們就按着地址尋找,終於找到了那一間名叫「慶春」的店鋪,買了數盒「百棗糖」的沙琪瑪。

 

第四天(11/4/2012)

早餐在酒店解決,因時間尚早,兒子說還有一間咖啡店頗著名,想在離開花蓮前去光顧,於是請酒店的服務員代召的士,趕到「春田咖啡館」。

這是一間有園林小花園的古屋,穿過小花園進入咖啡館,樓底很高,木柱上懸着吊燈,木桌藤椅,頗有古樸的味道。

由於時間尚早,咖啡館中就只有我們四個顧客,身為店主的夫婦見有客到,就殷勤地招呼我們。我們揀了靠窗的座位,點了飲料,就游目四顧,如果說昨天去的「花草空間」是精緻而充滿藝術氣息的咖啡館,今天這間「春田」則是古樸而充滿温馨的咖啡館。在備餐的櫃枱側邊還有一個小舞台,想是晚間會有歌手在此獻藝吧,想想都覺得很是温馨。再望咖啡館的木柱横梁,有很多名人影星的簽名,連香港的歌星李克勤都在横梁上留下了姓名,可見這間咖啡館的不凡。

對着偌大的空間,眼望窗外的花園,真有點兒悠閒的味道,可惜我們趕時間,不能慢慢地坐下品嘗杯中的咖啡。

匆匆喝了杯中的咖啡就離開咖啡館,店主還熱心地幫我們召的士,那種濃濃的人情味真的令人感動。

在火車站等候了約半小時,就登上前往台北的快車,結束了這一次的四天遊。<img alt="" src="https://lh5 description.googleusercontent.com/Xy9P0qMHkALQK3ITU9G0NARz6VkbOYFl-5tjAzAx7MDdBRKvbAwanhRFA-vYsSIZuHk9prgozthewKBfiOybAFjns6XM2lzUnC4NOIK31r4PM–9aYdKxY-O” width=”624px;” height=”416px;” />

4、台北印象記(四)––––九份一日遊

九份,又是一個令人摸不着頭腦的地名。據說在清初時,這裏的村落住着九戶人家,每當外出市集購物時,每樣物件都要買九份,後來,九份就成了這個村落的名稱,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了下來。

九份位於台灣東北部,從台北開車前往,因為高速公路的關係,車程約四十五分鐘。這裏是臨海的坡地,整個小鎮就建在山坡上,建築物就像建在一層層的階梯上,形成了獨特的山坡階梯式的建築風貎。這裏早期因盛產金礦而興旺,後來又因金磺開採殆盡而沒落。直至九十年代初,因電影《悲情世界》在此取景,九份的獨特舊式建築、坡地以及風情,透過此片而吸引國內外的注目,也為此地區重新帶來生機,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很受歡迎的觀光景點。

我們包租了一輛的士來九份,飽覽高速公路兩旁的景色。在進入九份的地界時,車子在山路上行走,一邊是廣闊的海洋,一邊是青翠的山峰,前望是層層架叠的房屋,高低起伏的座落在山坡之上。這種階梯式的地形建築,在香港中環的石板街、樓梯街就很是有名,只是香港是都市的建築規模,早期的建築物都是整齊的四五層唐樓,現在則是高樓大厦了。而這裏的則是小市鎮的形式,建築物都是舊式的二三層高的小屋,參差不齊,這可就更能體現出那種小鎮的風情。

車子來到九份老街入口,我們下了車,首先登上右手邊臨海的觀景台,從這裏可以遠眺海灣滎繞,狀如雞籠的基隆山,正前方是東海,左前方是一覽無遺的瑞濱及北海岸。由近而遠的岬灣就是深澳、望海港、八斗子、碧砂漁港、和平島、基隆港、野柳岬和最後面的大屯火山群。我們跟隨着亭中的指示牌眺望,指認着遠方的各個港灣鳥嶼,眼前的海洋景觀,頓使人心胸為之一寬。

觀景亭不遠處的斜坡上,就是著名的九份老街的入口處,今天是星期天,所以遊人特別的多,中、日、韓、歐美的遊人把這個小鎮擠得水洩不通。

 

**

 

九份老街沿着山坡而伸延,街道非常的狹窄,兩旁的店鋪林立,街道僅可容四人通過,當兩旁的店鋪有人站立觀賞時,中間的通道就只容二人通過了。遊人的眾多,店鋪的林立,街道的擠迫,就形成了九份老街與別不同的熱鬧氣氛,成為了這裏一道特別的風景線。

兩旁的小店鋪大多是出售當地及台灣的土特產,大部分都是各有特色的食物,店鋪的擺設各顯心思,貨品的裝璜精美,難怪遊人都在各自喜愛的店鋪駐足選購,無論是送禮自用,都是不錯的選擇。

 

**
**

沿街的小店鋪數目以百計,展銷的各地土特產種類繁多,甜的、咸的、酥的、脆的、硬的、軟的、熱的、凍的,既有山珍,又有海味,真的是多的令人目不暇給,我想,如果要把這老街上的食物試遍,那肚子不得不被脹爆不可。我們當然不會拿自己的肚子受罪,所以只選最有特色的食物來解饞,即使是如此,我們也吃了這裏的碳燒翡翠螺,碳燒鮑杏菰,花生雪糕,芋圓,還有兒時在香港戲院經常吃的碳燒魷魚乾。這些風味獨特的美食,也真的令人着迷。吃着吃着,肚子也就飽了,可是又覺得有些口渴了。

接近老街的盡頭,有條小斜路直通上面的豎崎路,這裏有很多觀景的茶館,我們來到一間聚品茶.製陶,茶藝於一身的九份茶坊。正好大家都有點渴了,於是走了進去。

入門的右手邊是一列正在火爈上的古樸灰陶瓷水煲,水煲後面的木架上陳列着裝着各種名茶的紅色陶罐。右手邊的前一列是一個茶藝工作間,陳列着各種精美的茶果及茶具,後列是展覽各種造型獨特,工藝精湛的茶壼茶杯。店的後端是優雅而古樸的品茗間,線條簡單的明式家具,闊大的空間,閒靜的氣氛,安坐其間,簡直是一種無以尚之的享受。

 

**
**

 

但我們並不在這裏品茗,從店的後面出口,我們走入了別有洞天的露天花園,這裹是一個種滿花草的露天平台,安坐其間,可以眺望到遠方的青山和大海,坐在這裹,一盅清茶,真的有點與自然契合為一的感覺,真的想不到在這遊人如鯽的九份老街,竟也有這樣的一個清靜閒雅的樂土。

 

**

我們揀了座位,穿着制服的漂亮女待立刻遞上了一本精美的茶點冊子,點了茶食,不久,她就將茶煲放在座位側邊的四方木架中,點燃了架中的爐火燙着煲中的滾水。不一會兒,她奉出了一套精致的白瓷茶具,把我們點的茶葉用茶勺取了些放入茶壼,向我們示範如何泡一壼美茶的方法。Sherry學着泡茶,將公量杯中的茶均勻地倒入四個白瓷小杯中讓我們品嘗。清香的茶香撲鼻而來,喝着芬芳温潤的凍頂烏龍茶,眺望着遠方逶迤的青山綠水,這是多麼寫意的一種生活!

這裏的器皿都非常的精致,甚至連女待遞給我們盛水給小狗喝的碗,都是描繪精美的淺海碗。我們喝茶的器皿,也就更不用說了,它們色如白玉,造型奇巧,微金的茶盛於其中,黄白相映,煞是賞心悅目。過了一會兒,我們點的抹茶蔴糬送來,青綠渾圓的蔴糬一字平放在白玉般的長碟中,份外顯得清麗可喜,咬一口蔴糬,軟糯的口感中,清澀的綠茶香,微甜的豆沙香滙成一片,再配上一杯香茶,真的是天衣無縫。我們雖已肚飽,但不知不覺間,還是將蔴糬吃盡。

在這裏消磨了一個多小時,煲中的水泡完了,一両特級凍頂烏龍也用去了一半,本來還可以叫女待再拿一煲滾水來,但看看時間也不早了,於是將賸下的茶葉帶着,沿着來路往回走,四人一犬,挽着沉沉的土特產,走到約定上車的地方,我們租的的士早就在那裏等候了。車行四十五鐘返回台北,結束了這一次多姿多采的九份之行。

**

 

**

3、台北印象記(三)––––烏來温泉

老覺得台灣的地名有些令人摸不着頭腦,這個烏來就是其中的一個。後來查了查,才知道這個地名的來由。

相傳在兩三百年前,泰雅族的勇士來到這裏打獵,當他們發現河邊竟然冒著陣陣白煙,並且不斷地湧出熱水來,便高呼「烏來」(泰雅語中的「冒煙的熱水」),這也就是烏來地名的由來。

烏來在台北市區附近,屬台北縣烏來鄉。這是山區,平均海拔在900至1400公尺之間,因為地勢高峻,雨量充沛,因此溪澗縱橫,瀑布特多。

這裏的景點很多,有烏來瀑布、信賢瀑布、烏紗瀑布、阿玉瀑布等,其中以烏來瀑布最為著名,在日據時期,就有著「雲來之瀧」的美名,其瀑布高達80公尺,寬約10公尺,當雨量充沛時,瀑布的水勢便會分成兩道飛泉自山谷撲簌而下,而山嵐雲霧瀰漫,總是令人心曠神怡。

內洞森林遊樂區,這裏有著濃厚的泰雅族風味,再加上臨近的烏來溫泉形成了一條自然有趣的玩樂路線。內洞森林遊樂區內有森林、瀑布、水潭、溪流、淺灘等景觀,非常適合從事生態觀察、森林浴、健行、賞瀑、賞鳥、賞蝶、賞蛙等自然休閒活動。園區內設施規劃完善,有休憩涼亭、觀瀑橋、賞遊步道、森林浴場、野餐區等,暖溫帶天然闊葉林及豐富多樣的蕨類植物漫山遍野地長着,步行於此充滿綠意,因此成為了台北地區著名的踏青景點。

雲仙樂園是另一個著名的景點,園區海拔高度為五百公尺,因為在雲霧帶中,時常有雲霧飄渺的景色,蟲鳴鳥叫、綠意盎然,不同的季節有著不同的景致,是烏來地區極為完善的休閒樂園。雲仙樂園規劃有原野體能鍛鍊場、森林游泳池及高爾夫揮杆練習場,並有生態導覽解說服務,以及最為著名的高空景觀纜車,高空景觀纜車全長為382公尺,單次可搭載九十一位乘客,遊客可乘坐高空纜車徜徉在山林美景之間。

***

觀光台車是遊烏來的另一節目,台車建於1928年,最早的功能是載送伐木機組及木材,後在1951年公路通車後許多民眾前往遊賞,便發展出以人力台車運客至瀑布區賞景,後因遊客漸多,林務局於1974年將台車動力機械化,有如小型的觀光火車。目前僅行駛於老街至瀑布區的路段,全長為1.6公里,單趟只需十分鐘時間,是烏來瀑布的特色之一。遊客在搭乘觀光台車可回味鼎盛時期的烏來,沿途還有許多大自然美景相伴,別有一番風情。

烏來山地民俗文物館,館中收藏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及阿美族等台灣十族的原住民文物及生活器具,包括服務、獵具、工藝品及住屋實物等共一千三百多件,並有原住民傳統歌舞表演,是一座蘊含豐富原住民文化的場館。

洪荒谷鄰近烏來水壩下游,因此段的溪水遭水壩阻擋而水量驟減,因而露出溪底大片的岩層及石堆,遍布紅褐色及灰黑色的裸岩,形成原始粗獷的洪荒氣息,因此稱為「洪荒峽」。

**

 

烏來緊隣台北市中心,景色優美而集中,最宜來此作一日遊。這裹四季都美,每年一至三月的春天櫻花盛開,滿山滿谷的櫻花,點染着青翠的山谷,是賞櫻花的理想地方。夏日綠陰蔽野,飛瀑挂天,每年的七月份,這裏的原居民泰雅族舉行的「烏來泰雅文化祭」熱鬧展開,七月的每個週六、日都會舉辦相關原住民活動及歌舞表演,成為了遊客不可錯過的民俗生活體驗。當然,遊客也可以到雲仙樂園享受森林浴,也可以到溪邊在清澈見底的溪水中嬉戲。至於秋冬季節,更是來此泡温泉的好日子。

我們這次去烏來,單純是為了泡温泉,享受一個悠閒的周六下午,至於觀賞風景,那就留待下一次來台北時才抽一整天的時間來此卜晝卜夜吧。

星期六午飯後,從台北新店乘搭新店客運「台北 -849- 烏來」,離開市區,進入山區後,車在崎嶇曲折的山道上飛奔,半個小時,終於到達烏來總站,右邊是風光如畫的南勢溪對岸,左邊不到半里處,是遊人如鯽的烏來老街,前面的攤檔正燒烤着這裏著名的烤山豬肉腸和烤玉米,兒子夫婦站在攤檔前選擇美食,我和妻則站在老街的入口處飽覽遊人的千姿萬態,這時,兒子遞了一串烤山豬肉腸給我,嗯,煙韌而肉香四射的山豬肉,伴隨着微焦的碳香,風味雋永,堪稱難得一嘗的小食,可惜妻是回教徒,無法領略這種山間特產的佳味了。

步過攬勝橋,走到温泉街,我們選了街上最具規模的「明月温泉」,乘電梯直上接待大堂,入目全是用檜木彫製的桌椅和大木樽擺設,寬蔽的大堂流淌着一派古樸風味,由大堂側的出口走到一列半露天的茶座,在此眺望,腳底下是蜿蜒的南勢溪,遠處是崇山峻嶺,山腰的雲仙宮宛在眼前。在泡完温泉,安坐在這裏嘆杯咖啡,應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享受。

 

**

 

我們在小茶座坐了一會兒,兒子夫婦走來叫我們離去,他嫌這裏的貴賓房不够高格調,於是離開温泉街,再走了好一會兒,來到了號稱目下烏來頂級的温泉酒店––––馥蘭朵烏來渡假酒店(Volando Urai Spring SPA Resort)。

兒子夫婦到服務台辦理租房手續,我們則坐在服務台側的一個小廳中等着。這個小廳面對清溪翠巒,落地玻璃窗外的山水一碧,安坐廳中就可欣賞那如詩如畫的美景。廳的正中,一個原木架挂着一面大銅鑼,上面還配着六個小銅鑼,廳的另一側近露台處也有一架以樹根為座,上面的原木枝椏如龍飛騰的木架,架上挂着七面銅鑼,再加上檜木的彫飾器皿,顯出一派原始粗獷中又帶雅靜的氣派。近露台的玻璃窗前,錯落有致的銅製荷葉散落着,配合着外面的翠巒碧水,自有一種風致。

我們從廳的落地玻璃門走到外面的露台,露台正臨溪面,腳下正踩在清澈的溪水之上,眼前葱翠的層巒叠嶂牆立,置身其間,大有人在畫中,人在仙景中的感覺。

正在目迷神馳之際,突然「噹」的一聲鑼聲,喚醒了沉醉的我們,轉身一望廳內,原來有個小孩貪玩地拿起木架旁的木棰往大鑼上敲了一下,那低沉而又亮嘡的銅鑼聲在空中迴響,就如遠古的戰魂低回的呼喚。我們走入廳中,正想走到鑼架去研究那仍在空中微顫的大銅鑼時,兒子夫婦已走來找我們。

我們在服務員的引領下,分別進入泡温泉的客房。房的面積頗大,入門是一張King size的雙人牀,再過去就是一張上有鏡架的小長枱,枱上有兩碗冰花杞子銀耳燉湘蓮的糖水及飲用的礦泉水。再向前是一個高約尺半的雲石台階,台階上橫鋪着闊有四尺的長木條席,台階的盡頭是一大一小的兩個小池,大的是温泉池,小的是淋浴池。池邊就是兩扇落地大窗,拉起窗帘,映入眼簾的就是剛才在小廳中望見的清溪翠巒。

我們首先品嘗了那兩碗糖水,清甜糯潤,確是糖水中的上品。稍事休息片刻,就開始享受泡浸温泉之樂。

温泉如尺寬的瀑布源源而下注入池中,泡浸其中,身體享受着温泉的熱能,雙眼望向窗外的山與水,身心兩醉,剛才的舟車勞頓也盡在這温熱的泉中消除了。

我們享受了兩個小時的温泉,在身子好像輕了數十磅的當下離開了酒店。

 

**
**

*

2、台北象印記(二)––––圓山大飯店和大佳河濱公園

對我們這一代來說,台北的圓山大飯店總是帶了一分的神秘,這是因為它是由宋美齡主催而建,也是用來招待各國來訪的政要的地方,所以說,圓山大飯店是台灣的國賓館。以前,平民難得到來,而上層社會卻以來此餐會或飲個下午茶為榮,這有點像香港的半島酒店。

當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圓山大飯店已揭去了那一層厚厚的政台色彩,它已逐漸平民化,一進飯店觀光或住宿已不是政要或上層社會的專利了。我們在去年一月份到台北作三日游時,就匆匆地到那裹一游,算是完成了一個心願了。返美後,妻在一篇文章中讀到圓山大飯店飲下午茶,吃當年宋美齡的最愛甜點紅豆鬆糕的事,心中很是羨慕,這次再來台北,必定要找機會再到圓山大飯店嘗嘗這道甜點。

圓山大飯店的原址在日治時期曾是日本人建的台灣神宮,由於地處的劍潭山山頭,突出於台北盆地之上,在風水學上地理位置極佳,而在飯店的中國式建築上採用相當多的龍形雕刻,故有人稱此飯店為「龍宮」;除採用龍形之外,亦有石獅、梅花等中國建築常用的圖案。

我們這次是去那裏午膳,一家四口加上了小狗,先把小狗放到寵物美容院剪髮扮靚,然後乘搭的士前往圓山大飯店。在飯店的前面是掿大的廣場,廣場的入口前是一座彩雕華麗的牌坊,入口處穿着制服的門衛問準來車的目的後再行放行,雖已開放為平民服務,但是仍保持了一種肅穆莊嚴的氣氛。入得牌坊,迎面而來的是飯店的主建築物,黄瓦紅牆的雄偉建築䇄立於藍天白雲間,向世人展示它的輝煌不凡。

 

**

*入得門來,那四層高的空間,那滿鋪紅地氈的地面,那寬闊堂皇的氣勢,令人有置身皇宮的感覺。大堂正中的那座三人高的蘭花球,更添了一重富貴高雅的氣派。我們沿着大堂正中滿鋪着紅地氈的梯階拾級而上,到閣樓的「圓苑」午膳。這是一間布置優雅的餐廳,供應着江浙名點,我們點了小籠湯包、素餃、牛肉餃、蘿蔔絲酥餅、油豆腐粉絲湯、青炒豆苗、豆沙窩餅,還有這裏極富盛名的雪花煎餃,當然,少不了妻所念念不忘的紅豆鬆糕。

午膳後,隨意在大堂瀏覽,大堂的一角正在展示着名酒拍賣,那別緻的酒樽都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精品;另一角,則是很多玻璃手工藝的展品,那一個個展示櫃中琳瑯滿目的色彩繽紛的藝術品,真教人目不暇給。

 

**

出得酒店大堂,我們沿着酒店側的小山坡漫步,這才知道酒店佔地範圍的廣闊,從酒店的主樓後面的兩側,各有一道長長的有蓋的空中走廊通向另一座大建築物,那是另外兩座酒店的客房及住客宴會廳,數座建築物之間的空地,是精美的園林,住客可在這裏徜徉休憩,這真的是鬧市中的一處世外桃源。

從這裹可以眺望到台北市區,台北的高樓大厦盡在眼底下,那舉世聞名的101,現在就在我們的眼皮下,山坡對下的一片廣闊的平地,就是我們游覽的下一站。

 

**

離開圓山大飯店,我們接了小狗Bear,乘車到大佳河濱公園。

大佳河濱公園在圓山大飯店對下的一片平野處,這個公園是基隆河截彎取直的河道所擴展出來的一大片平野,基隆河截彎取直後,南岸產生了一段長約12 公里的河濱綠地(原稱基河公園),經市政府開發建設為都會型綠化公園,其中又以中山橋到大直橋之間的大佳河濱公園最具特色,面積410,000 平方公尺。

進入園區,映入眼前的是一望無際、視野寬闊的大草原,給人如發現世外桃源般的驚豔。園內的主要設施––––大型噴泉水景,中央水柱最高達75公尺,壯盛的景觀、潺潺的水聲,令人心曠神怡;而氤氳的水霧,則使人覺得彷彿置身仙境。

整個公園的設計是以噴泉水景為視覺焦點,藉由水景高低強弱的視覺變化,營造水律動的特色。這個被命名為「希望之泉」的噴泉組合,主噴泉池直徑長達125 公尺,兩側還設置有噴水戲水池供給小朋友們戲水。噴水造型如盛開花瓣,陽光普照時,水柱映着陽光,幻出一道道色彩繽紛的彩虹。而水中彩色的照明燈在晚間開放,在夜晚時景緻更是迷人。一天四次的噴泉表演,每次兩小時,讓民眾能充份欣賞及感受大型噴泉的爆發力及震撼性。噴泉的水霧飄渺,光影明滅變幻的景象,為這明媚的公園添上了一份濃濃的詩意。

沿着河岸的親水草坪,除供人悠閒地享受溫暖的陽光與怡人的和風外,更是闔家歡聚、嬉戲的好場所。

大佳河濱公園除了噴泉地標、河濱景觀外,運動公園是另一特色,有多項設施可供民眾一展身手,鍛鍊強健體魄。園中有籃、網、羽、槌球場等運動設施,及環繞園區數公里長的自行車道,公園內還提供自行車出租,有大有小,無論男女老少都適用,或奔馳、或漫遊,休閒風味十足。

此外,這裏因河道筆直(此亦為「大直」地名之由來),適合衝刺競渡,為龍舟競賽的好場所,每年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舉辦的端午嘉年華會––––國際龍舟競賽,總有眾多國內外好手來此參加盛會。在那段時間,公園內配合舉辦各項表演活動及園遊會,熱鬧非凡,是大佳河濱公園, 也是台北市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動盛事。

我們入得園後,便前往自行車租賃處租了一輛四人坐的自行車,兒子夫婦在前面踩着,我們和小狗則安坐後面的車斗內,享受着在那數公里長的自行車徑中自由馳騁的樂趣。那一片片寬廣的草坪如棋盤般地分布在自行車徑的四周,眺望遠方,「希望之泉」正在噴射着,那如花瓣般的水柱直奔上了半空,遠處山坡上的圓山大飯店在水柱的遮掩下,只露出了尖頂的部分,在水花的掩映下,別有一番風致。

 

**

 

自行車行經一處大草坪,這裏正架起了一座大帳幕,工作人員正在安置舞台、音響和觀眾座席,想來今晚是有一場精采的戶外音樂舞蹈表演吧。

我們在草坪的自行車徑繞了一小圈,就直衝而下地到了河畔的親水草坪,在那河畔的自行車徑上奔跑,自行車徑的兩側,一邊是大草坪,一邊是筆直而寬闊的河道,清澈的河水映照着藍天白雲,四外杳無游人,這簡直就是一個令人陶醉的原野。

我們的自行車朝着噴泉的方向而行,終於到達了這「希望之泉」。噴泉座落在一個廣闊的圓月型觀泉廣場之中,偌大的廣場,只有我們四人一狗,直有獨天地之悠悠之慨。

這時噴泉正噴得歡,一排排數丈高的水柱,在風中變成了濛濛的氲氤水霧,遠近的景物在水霧之中,如新娘頭上披着一層薄薄的輕紗,美麗而神秘,令人為之神往。

我和妻坐着欣賞這難得的美景,享受着這難得的清靜與悠閒。妻說:「如果在飛花四濺的水霧中,能出現七彩的彩虹,那該是多麼漂亮的景致。」話聲一落,啊,水霧中果然出現了一道斑爛的彩虹,由天空斜落到地上,這那裏是人間的景色,不,這是仙景啊!妻抱着小狗,快樂地指着眼前的彩虹,笑着叫着,懷中的小Bear奇怪地斜望着妻,牠小小的心靈中或許正在奇怪:怎麼Grandma如此的失態?

 

**

*

結束了河濱之旅後,在捷運圓山站側的花博公園的入口廣場正舉辦着全國農特產品展銷會,一百多個展覽的攤檔,陳列着各式各樣的農特產品。我們當然不能錯過這熱鬧的場景,於是逡巡於品種繁多的展覽場,試吃着各攤檔的農特產,酸甜苦辣,各擅其味,我們邊吃邊買了自己喜愛的農特產,黑金剛花生、黑芝蔴蛋卷、黄金菠蘿、紅肉火龍果,一抽二袋的,可謂收穫良多了。

出得農特產品展場,右手邊的長廊廣場又有另一場展覽––––「好客米食嘉年華」。百多個攤檔展示着各地方特色的熟食,香噴燌的烤肉味撲鼻而來,可惜肚子實在裝不下了,只得望着各種特色美食興嘆,不過,兒子還是敵不過那烤肉的引誘,在那檔用大木桶燒碳烤炙的「原木燒烤 」買了一份烤肉,就在附近的長椅上美滋滋地分着吃,肉香帶着碳香,為我們的這次出游譜上了完滿的句號。

 

**
**

1、台北印象記(一)––––中正紀念堂

第二次遊台北是去年十一月的事了,事隔近十個月,但記憶猶新,因為在那裏住了接近一個月,與兒子夫婦共聚天倫的喜樂,總是教人從心底裏發出歡笑的。

這一天,兒子用小車載着小狗,伴我們到台北的中正紀念堂游覽。從捷運的中正紀念堂站出來,迎面而來的是那一片廣闊的花園廣場,以及坐落在廣場中的兩座宏偉而富有中國宮殿色彩的建築物。這是台灣首座國家級文化區––––兩廳院(國家戲劇廳,國家音樂廳),是台灣表演藝術最專業的劇場,也是台北重要的觀光地標,二座主要建築融合中國宮殿式樣,搭配黃瓦飛簷、紅柱彩拱,氣勢典雅壯觀,構築出優雅而富藝術情趣的生活空間。

我們三人一犬,沿着花草榮盛的曲徑而行,沿街道的燈柱上挂着一面面的小彩旗,宣傳着劇院和音樂廳正在上演和即將上演的節目,頗有節日的盛況。在飄揚的小彩旗中,發現了中國鋼琴家李迪雲的獨奏音樂會,對這個鋼琴家,我由他的獲奬開始就注意了,也聽過他的演奏錄音,印象頗佳,如果在異地能够聽聽他的獨奏會,那應是一個不錯的機緣,可惜一看日期,才知那已是我們前往花蓮的那幾天,真的是緣慳一面了。另外還有由余隆指揮的廣州管弦樂團的演奏會,舉行的日期雖然我仍在台北,但我聽的多數是世界第一流的樂隊,所以對此興趣不大,不過由此而知,兩岸在文化交流方面已很頻密的了。

在繁陰的曲徑漫步,到眼的是一大片廣袤的廣場,儘管外面數條馬路的車如流水,但還是能感受到在這裏的一種寧靜、閒適。可能今天不是假期吧,偌大的花園,只有游人三兩,或在曲徑漫步,或坐在小路旁的長椅上悠閒地眺望,想不到在台北最繁榮的市中心,竟有一片如此令人愉悅的樂土。

我們走了好一會兒,終於接近在街道前的國家戲劇院(其實它座落在中正紀念堂的右側,只是我們從地鐵出口走來,它與國家音樂廳就變成了一前一後的排列了),在接近時,才更驚異它的雄偉巍峨。

黄瓦紅柱的戲劇廳座落在門前一片寬廣平坦的廣場上,潔白的大理石圍欄的正中是數十級的梯階引領着人們攀登到大堂的正門,大有登天朝聖的肅穆感覺,在它的面前,人顯得特別的渺小了。戲劇院的造型極富中國風格,屋頂類似北京故宮太和殿的造型,擁有台灣罕見的廡殿頂,圍繞建築四周有大型紅色柱廊羅列,紅柱頂是雕鏤精緻的青色牌坊,緊接着黄色的瓦頂,建築物予人的感覺是雄宏中帶着靈秀,莊嚴裹帶着華貴。

戲劇院的兩側也是平坦寬闊的大廣場,我們沿着右側的廣場走,遠方的牌樓書寫着「自由廣場」四個大字,穿過廣場,就是另一座宏偉的建築物––––國家音樂廳。

音樂廳的屋頂類似故宮的保和殿,尊位較太和殿略低,但與戲劇院相同為中國傳統建築外觀,深具傳統色彩,擁有歇山式屋頂、黃屋瓦、雕飾紅柱迴廊、及斗栱等皆展現出中華文化深厚的根基,那博大的氣派,精美的雕梁畫棟,真是教人望之神馳。面對着那在陽光下泛着王者之氣的黄屋瓦,那一排排高大圓渾的紅柱,那微微向天飛馳的斗拱,那精緻絕倫的雕繪,心中想着鬼斧神工的形容詞,真的,也只有這四個字才能形容眼前的建築。兩廳之間和四周,都是寬蔽的廣場,分成了四個區域,即:中央藝文廣場(Main plaza)、劇院生活廣場(Theater Terrace)、音樂廳生活廣場(Concert Hall Terrace)、小廣場(Terrace),不但陸續由兩廳院策劃主辦各項表演活動,也提供場地外租服務,例如廣場藝術節、知名交響樂團的戶外轉播、舞蹈和音樂的的戶外演出,讓民眾享受更多欣賞表演藝術的機會。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在國家音樂廳演奏時,廣場的戶外轉播聚集六萬多的樂迷,盛況空前,使指揮小澤征爾深為震驚地說:「我從未看過這麼多戶外的知音!」雖然無緣親歷這種盛況,單就傳說就已令人為之神往不已。

我們穿過兩廳中間的廣場,迎面而來的是中正紀念堂,它雄踞中間,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就分列在它的左右兩側,緊密地守衛着。

中正紀念堂在1980年建成,這是為了紀念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卒於1975年),是台北最為著名的地標。

中正紀念堂設計時,即隱含豐富的象徵語彙。外表以藍、白二色為主,象徵中華民國國徽中的「青天白日」,紀念堂平面為方形格局,象徵蔣中正的「中正」,坐東面西,遙望大陸。仿效北京天壇和中山紀念堂的琉璃瓦八角攢頂代表八德,而隱藏其中的人形象徵天人合一。紀念堂正面共有花崗石84階、大廳階梯5階,合計89階,表示蔣中正享壽89歲。臺階中間為中華民國國徽圖案的丹陛,在中國傳統建築上,只用於宮殿或廟堂。

我們沿着園中的曲徑行着,在紀念堂的附近首先看到了一幅紀念堂的平面組織圖,使我們對這個紀念堂有了大概的印象。

 

我們繞到紀念堂右邊的側門入口處,見到一隊小學生正排隊進入,我們就在入口前的花園長椅上暫坐下休息片刻,邊喝着從側邊飲品機買來的瓶裝冰凍烏龍茶,邊舉目瀏覽四處,側門入口前一條長長的通道的盡處是「大孝門」的排樓,兩旁都插着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使人頓生肅穆起敬的感覺。

等到那群小學生入場後,我們也就跟着從入口進入紀念堂。這是大堂的第一層,寬的大廳有數處售賣紀念品及藝術品的店鋪,中正藝廊的走廊牆上,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大型的海報「大風起兮––––民初知識分子文化救國歷程特展」。原來我們誤打誤撞地趕上了專題展覽,於是當然不能錯過,也就進入參觀。

展廳的入口的走廊展示着民初的一些刋物,入口處站着高與人齊的四位五四女青年,她們是林徽因、謝冰瑩等人的造像。進入展場,到眼都是一幅幅的書法對聯,書信手稿,一看作者,包括了傳斯年、蔡元培、胡適、徐志摩、陳寅格、于右任、沈尹默、林語堂、魯迅等人的手稿。當時西風東漸、新舊文化交鋒,國家正處於危亡存續的關鍵年代,知識份子秉持信念,薪傳教育文化火炬,憑著勇氣、理想和使命感,延續國家、國族的命脈,具體行 動除了積極創辦刊物,以傳播新思潮、鼓吹新文化運動外,亦試圖透過建立新教育學術機構及政治實踐等途徑,展開文化救國歷程,留給國人迄今仍然津津樂道且受 用不盡的精神文化遺產。「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那個亂雲飛揚的年代,這些精神猛士正在孜孜不倦地為國家的生死存亡而努力,如今站在他們一幅幅手蹟面前,不禁聯想翩翩,神馳意往。

**

出得展覽廳,隔隣的介石廳門外貼着與「大風起兮」有關的一系列專題講座,可惜時間不湊巧,與這一場場的專家講座緣慳面。穿過大堂的另一邊,中正演藝廳正在上演歌仔戲,廳外的售票處有即場的門劵發售。小時曾有一個時期迷上各種地方戲劇,京劇、越劇、黄梅戲、福建高甲、台灣歌仔戲都有涉獵,其中對歌仔戲的《安安尋母》印象甚深,可惜那天的時間頗緊湊,未能入場一覩。

參觀了美玲藝廊和蔣公文物展視室後,我們乘搭電梯到四樓的銅像大廳,然後捨級至下一層,志清廳正有一個名家攝影展覽,我們也入內瀏覽了一會兒,然後再到采玉藝廊觀賞琳瑯滿目的各種藝術品,終於結束了中正紀念堂的參觀。

10、四十五載,彈指一瞬間

中學畢業後,由於種種的原因,和相處了五年的同學們全無聯絡,同學們畢業三十年、四十年的聚會,我都沒有參加。記憶所及,中學畢業後,我只有兩次重返母校,一次是八十年代初,母校邀請我指揮聯校樂隊,在新光戲院演出,那次我到母校在北角的校址指揮欒隊排練了數次,演奏的曲目好像是《瑤族舞曲》和由我編寫的一組《小刀會舞劇音樂》;另一次是九十年代中,我應邀成為校友會小樂隊的成員,也是在新光戲院參加校慶的演出。在這兩次的活動,都和數位留校任教的同學飲過茶。至於其他的同學,就只有住在紐約的蘇仲麟夫婦間中通通消息而已。

去年三月,同學們又籌備了畢業四十五周年聚會,在十月十二日晚聚餐,然後起程前往丹霞山作兩日遊。我因為在一月份曾前往香港,枯坐十七個小時飛香港的滋味還餘悸未消,所以不打算參加了。

回絕了同學的邀請後,心中一直很難安下,人生能有多少個四十五年?眼看與這批曾經共歡笑,同患難的同窗相會的機會又要輕輕溜去,心中總是有萬千的不捨。

六月,兒子在三藩市註冊結婚,妻子是獨女,家在台北,在台北搞次婚宴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決定搬到台北暫住一年以籌備婚宴。搬到台北後,雖經常和家中用Face Time聯絡,但關間萬里,總是有點難安,我於是靈機一觸,提議就在十月前往台北探望他們,也順便拐到香港參加同學的聚會。

決定後,心中總是喜孜孜的,中學時期的生活,恍如電影的鏡頭般不時在我的腦中浮現,正是百般滋味在心頭,期待的心情令我既興奮復緊張。

決定要參加中學同學畢業四十五周年的聚會後,特別想見見中學時一起合作搞文藝演出的施麗華,屈指一算,打從她七零年結婚後遠赴印尼,就一直沒有見過面,後來從舊同學的口中,知道她在那裏經營鋼鐵重工業非常的成功,是當地的著名企業家。記得五年前同學們的四十周年聚會,我未能參加,前往參加的她獲得我美國的電話,立即打給我,可惜當時正是我這邊的凌晨二點多,睡意朦朧中和她傾談了數語就收線了,連她給我的聯絡電話都忘記了。後來雖幾經打聽,可是就得不到確切的訊息。這次我再托同學打聽,終於得到她丈夫的電郵,兩條斷了四十多年的線,終於再接上了。

施麗華很快就親手寫了一封回信附在電郵中傳來,看到那久違了卻又熟悉的字跡,心中感到特別的親切,她在信中簡述了自己百病叢生的身體現況,末後說:「我將於十月十一日往港,到時呈現在你們夫婦面前的,已不是四十五年前那個愛唱歌、跳舞,讀書爭第一的施麗華,而是又肥、又老、苟且偷生的施麗華。」

讀到此,我的心中很是不安,從同學們的口中,我聽到的都是那個事業成功的女強人的傳說,並不是現在她所說的那般!我想,此中的辛酸,絕非局外人所能了解的。我在回郵中簡介了我這四十多年來的生活情形,末尾,我說:「請放開心懷,你在我的心目中,仍然是那個在《激流女將》矯健靈動,在《桃花搭渡》(注)中活潑秀美的小女孩,無論變成了怎樣,昔日的印象還是永存於心。」

是的,無論現在的變化如何,她在我的印象中,仍是那個閑靜中帶着靈秀,柔媚中帶着爽朗,婉約中帶着率直,能歌善舞,成績出眾的女孩。

事後她又致電美國和我談了很多現況,她知道我會在十月十日抵港,於是約我在她抵港的當天黄昏見面。十一日,我們在港的節目排得滿滿的,當我們從太平山頂下到市區,已是下午五點鐘了,我們坐着電車準備返住處略作休息時,電話響起,是施麗華來電,她剛抵達在北角的酒店,我們約定在酒店大堂見面,由於怕大家見面時不能相識,她說她會穿件紅色套裝赴會。

我們原本坐西行的電車前往住處,如今又得下車轉乘東行線到北角了。到了酒店大堂,穿着紅色套裝的她如期而至,四十五年的闊別,使彼此的形體已改變了很多,但甫一見面,仍是那般的親切,那般的無所不談。這是一次愉快的飯聚,我們直談到接近十時才離去。

十二日的晚餐聚會席設中環的華商會所中菜廳,我們在五時半就到了,一踏入餐廳,迎面而來的是懸挂着的一條横額︰「驀然回首四十五年」。真的,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這批青澀少年,現在已是白髮斑斑的老年了。當年的理想、夢想、不管實現了也好,死滅了也好,總得磕磕絆絆地走這人生的路,所幸的是大家都能從五湖四海來會,這真是難得的機緣。

宴會是七時開始,但同學們已紛紛提早而至,留校任教的林玉璽、黄麗芬早已在場,正在打點一切。我們打過招呼,施麗華在另一角落走來,帶着我們來到早已圍坐着談笑宴宴的一群女同學處,我們的化學怪傑楊瑞美也從温哥華飛來了,九七年我們的大學同學在温哥華聚會,我和蘇仲麟曾抽空到她在Burnaby的家中探訪過,這麼一幌就是十五年了。這時又來了一位女同學,親切地走來打招呼,我已認不得了,施麗華說她是柳慧蓉,我猛然醒起那個寫得一手好字的女孩,這是我對她的印象,四十五年後再見,真的說不出的感慨。

同學中,妻只認識施麗華、黄麗芬和陳亞華,她們在少女時期曾有一齊北上演出的機緣,彼此一齊生活了十多天,這也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可惜陳亞華遠在澳洲未能前來參加盛宴,可幸的是,同學們對妻的熱情招待,黄麗芬甫一見面就親切地和妻傾談,林玉璽更是殷勤地坐在同席幫忙打點,使妻也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我忙於和久違的同學打招呼,很多人都不認得了,幸得黄文鵬在旁介紹,那矮矮胖胖的是洪能初,他從菲律濱專程來到,這次從菲律賓趕來參加的校友有十多人,是海外來港最多人的地區。謝卻幻也從新加坡來了,除了在臉上增添了幾道風霜,他還是中學時期的樣子,他的家原本就在新加坡,當時他的母親是我們學校小學部的老師,記得每次從新加坡回來,就會帶來很多小零食,記憶中第一次吃星州萬里望花生就是在他家。不久,李俊雄來到,仍是温文如昔,當年他和劉文良同住在北角和富大厦,我們三人經常在一起温習,可惜劉文良早在五年前逝世,兒時玩伴驟失一人,也真的叫人欷歔。同學們各自三五成堆地走到一起,我這個久別的遊子反倒覺得有些落寞了,失去了四十多年的交往,在生活上沒有了聯繫,也就缺少了共同的話題。可幸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昔日同窗紛紛走到我的座席打招呼,畢竟四十多年未晤面,大家一知道我來了,都顯得特別的親切。蘇仲麟原本是這次聚會的搞手之一,可惜突然有工作要前赴非洲而未能出席。席間,他從遠在非洲的彼方打了電話,與我在電話中傾談了數句,短短的片言隻語,卻充盈着濃濃的關切。

<img alt="" src="https://i1 my latest blog post.wp.com/farm9.staticflickr.com/8204/8208861214_bc33ee5c90.jpg?resize=500%2C375″ data-recalc-dims=”1″ />

聚餐一角

這次筳開六席,我們被安排與主持人同席,同學中除了黄麗芬,林玉璽,劉賢賢夫婦外,其他的都是以前任教我們的老師。戴繼志老師雖已退休多年,但仍孜孜不倦地用他的彩墨描山寫水,他把最近出版的畫冊送給我,一幅幅精彩妙絕的畫作,令我為之神往。羅莊寧老師是我念中二時的班主任,印象中嚴肅中帶着親切的他,見面時仍是那般的親切,只是魁梧的身影在歲月的流逝中變得有得傴僂了;陳翰遠老師以前任教小學部,我對他認識不深。可惜的是,中學時我最受益也最懷念的幾位老師都沒有出席,他們是否還在香港?還在人世?真的無從猜測,因為聚會太熱鬧了,以致我也沒有空閒向老同學打探他們的消息。但對這數位老師的懷念還是不時在我的人生經歷中出現。

首先是我們中四、中五級的班主任吳賢伯老師,他是一位歷史專家,無論中國歷史、世界歷史,他的造詣都很深,每次上課他只帶兩條粉筆,無論是歷史事件,發生的年月,內裏的含義,他都能娓娓道來,上他的課就是精彩的故事聆聽,我們都欽佩他那超人的記憶力,深被他那忘情專注的講課所吸引,他的一部中國歷史專著,更是我天天閱讀的書本之一。中四教中文的劉國雄老師,他在中國文學方面的造詣也是令我傾心佩服的,和吳賢伯老師一樣,他也不帶教科書上課,講授詩文時,旁徵博引,那美妙的古代詩詞,鏗鏘的古代散文,隨手拈來,他的課堂,往往就是一次次的文學之旅。我在大學時毅然放棄理科而選修中國文學及中國語文,可說是受他的影響頗鉅。劉老師教我們一年後就轉到一所中學做校長,中五級接手中文的是余思牧老師,他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研究巴金的專家,我曾有幸拜讀他寫的《作家巴金》一書,我在中學二年級開始讀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但對巴金的認識則是從他的那本書開始。中三時我開始陸續寫小說,而中五的這段時間,有幸跟隨他學寫小說,改進了以前在寫小說時的一些缺點。教物理的舒老師,他也編寫物理學的參考書,温文的他講課時自成風格,課室中的同學表現如何不在他的注意範圍,他只是專注地把一題題物理難題為我們講述,對我們這些醉心於力學、電學的青年開啟了一道研究之門,我日後對家中電器的修理安裝,都得益於那時的學習。教數學的麥老師與舒老師剛相反,他是精力旺盛的人,跳上跳下地,無論是代數、幾何、三角、解析幾何,在他的口中都是最有趣的學問。他布置下來的一道道難題,都使我們絞盡腦汁,也因此而引發我們的興趣,當時我和陳文理、呂輝烊、王題燦就在他的激發下,四處在坊間的參考書中找難題,互相考核,互相究研,真的是其樂無窮。對了,還有教生物的周老師,她也是從不帶教科書,每一堂都是精彩的生物常識課,她與當年編寫了一部通行的生物科參考書的歐景偶是同學,那時的高中生幾乎人手一部歐景偶的參考書,她也就着這部參考書而指導我們温習,使我們對會考的生物科充滿了信心。這批老師,都是我所敬愛的,他們影響了我以後在人生路上的學習、工作、為人和處事。我深深地銘感他們,屈指算來,這些老師如今也應有八九十歲了吧,是否都仍在世間也成了疑問,這次返港參加聚會,心底也還有個冀望,就是希望可以見到他們。現在席上看不到他們,確也有些遺憾。

席間,老師都被邀請講話,這才發現,他們雖已退休了好些年,但心繫天下,心繫家國,講話的內容充滿了對國家的愛,對社會的關切。他們一生都在從事愛國愛社會的教育,在耄耄之年仍堅持不懈,這種情操真的教我感動。席間也有同學的發言,黄惠玲介紹了自已的工作,她在菲律賓從事華僑子弟的教育工作,教育華僑子弟認識中文,認識祖國,這該是多麼有意義的工作!施麗華在席上發言,特別提到了我的出席,使我非常的感動。她說,五十周年的聚會,如果她仍在人世的話,一定會如期而參加。我那天患了感冒,黄麗芬請我發言,我婉拒了,但後來還是敵不過同學們的盛意,我說︰「以前,我因種種的原因而不能和大家來往,但心中一直惦挂着母校的一切,當在報章上獲知母校在會考成綪取得驕人的百分之九十八及格率時,我興奮得徹夜難眠,也經常向我的學生提及母校的驕人成績。現在雖身在遙遠的美國,但五十年的聚會,我一定會前來參加。」是的,人生難得多少個五十年,五十周年的聚會,我一定會前來。

注:

《激流女將》是福建同鄉會舞蹈組創作的一個著名舞蹈,寫七名女青年在潮水湧現時,為了拯救公家財產而奮不顧身地與洪水搏鬥,終於戰勝了洪水,搶救了公家財產的故事。這個舞蹈在六六年上演後大獲好評,由長城電影公司將之錄製,搬上了大銀幕。施麗華是該舞的演員之一。

《桃花搭渡》是福建高甲戲的折子戲,在福建鄉人中屬家知戶曉的劇目。故事講一位靈巧美麗的婢女桃花,為替小姐送情書,晨早搭渡過河,在過渡中向渡伯講述自己此行的目的,表達助人為樂的主題。施麗華在唸中三時扮演女主角桃花,在高陞戲院上演。

73、寫在菲菲十二歲生辰

菲菲,如果你還在的的,今天是你的十二歲生辰了,可惜的是,你在六歲時就驟然離開了我們,這六年來,你為我們遺下了無限的思念,無窮的悲痛,你知道嗎?直至如今,一想起了你,我們的心仍然不期然地刺痛着;直至如今,我們仍沒有勇氣觀看當年我為你攝錄的影片。

菲菲和grandma

去年十一月,為了讓你能參加Daddy和Mommy的婚宴,我們把你的骨灰帶到了台北,把你安置在你Mommy以前的睡房裏。當我們返美後,Grandma一想起你離開了我們,心就如萬千把刀割着一般地傷心流淚,家中沒有了你的骨灰,頓時感到空空的。平時你的骨灰安放在family room,我們雖然不會天天去看望你,但每晚在那裏看電視時,總覺得你就在我們身旁,現在一旦把你送到台北後,每次到family room,總是感到空虛。Grandma一直後悔這麼早就把你送到台北,一直叨念着,說今年到北台參加你Daddy和Mommy的婚宴後,一定要把你帶回美國,讓你一直陪伴着我們。

菲菲,你在台北可住得慣嗎?Daddy說他有時也會到房中看看你,你可否感受到他對你的挂懷嗎?你Daddy是個表面冷淡而內裏柔弱的人,他在你離開後,一直把對你的思念和哀傷埋在心的深處,每次Grandma提起了你時,他總是顯得很難過,你可否有安慰他嗎?我相信,你在台北陪伴着他,一定為他帶來了安慰。對了,小Bear有否到房中探望你,我們在台北時,牠差不多晚晚都來和我們睡,在房中有你們一直陪伴着,那感覺多麼美好!

菲菲,你Daddy和Mommy終於決定於今年十二月七日舉行婚宴,結束他們十三年的愛情長跑,親友們都很高興他們的結合,他們大都會到台北參加婚宴,到時一定會很熱鬧,Grandma說她一定會帶你出席,因為你是他們由相愛到結合的見證,你陪着他們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陪着他們在曲折的人生路上嗑嗑踫踫地一路走來,所以,你一定要見證他們的結合,為他們祝福。

菲菲,我們很快就會到台北和你見面了,你要乖乖地等着我們。

72、菲菲五周年祭

菲菲:

今天是你離開我們的第五個年頭了。五年的時間真的不短,其間所發生旳變化真的很多,但是,無論怎樣的變化,我們對你的思念紿終沒有變,對失去了你的悲愴,仍然是那麼的深沉。

菲菲
今年你的忌日,與往年有些不同,我們乘着到台北探望你Daddy,Mommy的機會,把你的小骨灰盒也帶到了台北,就安放在你Mommy小時的臥室的書架上,待你也能好好地和Daddy,Mommy一起生活,分享他們在台北的快樂時光。現在,你就和Bear一起守護着他們吧。

今天,我們一家四口到圓山飯店午膳,這是Grandma一直想到的地方,你Mommy知道後,特地定了位子,一家四口帶着小Bear一齊出外,就只把你留在家中,你就好好地待在家中守護着。

菲菲,這五年間,雖然有Mocha和Bear,但卻總是沒有稍減對你的思念,每逢和牠們玩得高興之餘,總會不期然地想起了你,於是,一顆心就往下沉,如被刀割的痛楚,雖然不斷提醒自己,我們的小菲菲現在在天堂正過着快樂的生活,但失去你的悲哀總是不能消減。這不思量,自難忘的苦痛,相信會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底,至死方休。 正如Grandma所說,也不知道為甚麼這般的「眼淺」,一提到菲菲,自然就想哭了。這思念之情,這哀痛之心,真的教人難以消遏。

菲菲,今天我們帶着小Bear一齊出外,先把牠放在一家剪髮店剪髮,午膳後才去接牠,到河濱公園遊玩,四人一狗坐着租來的親子單車在園子裏遊逛,樂也融融,只是少了你的參予,總是有些遺憾。

菲菲,我們將會把你留在台北,讓你在明年參加Daddy,Mommy的婚宴。你在Daddy最失意的時候陪伴着他走出人生的低谷,在看到Daddy,Mommy 再走到一塊時卻驟然地離開了我們,現在,我們把你帶到台北,你可以見證他們的結合,相信你會深感安慰的吧。

人生難免會有悲歡離合,我們也明白這是無可避免的事,但是你離開我們太也突然,我們來不及再去探望你,也來不及再親親你,再抱抱你,這是我們最大的遺憾,也是我們此生最大的痛。

菲菲,千言萬語道不盡我們對你的思念,唯望你在另一個的世界中活潑快樂。

愛你的Gran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