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見證了歷史

今天,是美國第四十四屆總統奧巴馬宣誓就職的典禮。這是一個創造了歷史的典禮,也是美國邁出了奴隸制和歧視污點的一步。由1863年林肯解放黑奴,1968年馬丁路德金爭取黑人人權,到2008年奧巴馬勝出總統競選,其間一百四十五年,美國終於走上了她所崇尚的平等之路。這是不凡的成就,難怪絕大多數的美國人都說:I am proud of American 。是的,我們都為美國而驕傲。
今天,華盛頓的天氣是寒冷的(不計風冷,是攝氏零下三度),但千千萬萬到那裹觀禮的人民的心卻是暖洋洋的。早上七時的電視節目”Good Morning American”訪問一早在華盛頓國會廣場的民眾,其中一個帶著女兒來觀禮的黑人母親說:不冷,歷史是熱的。馬丁路德金四十年的夢想,如今夢想成真,怎不教人民的心情澎湃,熱情衝天呢!
早上九時,廣闊的華盛頓國會廣場已是人海如潮,來自全國各地的自發觀禮人潮,秩序井然地填滿了廣場,這裹沒有旗海,沒有口號,更沒有標語,鏡頭所見,只有一張張歡欣、自信的笑臉。這些笑臉,正是成熟、自信的象徵,他們向世人表示,美國正以她的成熟、自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九時,候任總統夫婦詣白宫會見即將離任的總統夫婦,候任總統夫人將手上的禮物呈與現任總統夫人,四人親切地在鏡頭前,這種和諧圓渾的交接,正正體現成熟的民主制度,薪火相傳,共同為國家的福祉而努力。其後,兩位總統夫人一同乘車前往教堂,兩位總統也於稍後時間一同乘車而去,跟著,各黨派領袖的車隊也紛紛前往,車隊逶迤而行,兩旁的觀禮民眾歡呼著,華盛頓的賓矽尼亞大道漾溢著一片的歡樂,鏡頭中的一個黑小女孩,跨騎在大人的膞頭,揮動著手中的小國旗,雙眼飽含著激動的淚水,這一刻,將會對她的人生起著巨大的影響。
十時半,宣誓儀式開始,教堂中冠蓋雲,廣場中萬頭攢聚,見證這歷史時刻。副總統祖.拜登宣誓後,四個音欒家組成的四重奏(鋼琴、小提琴、大提琴、雙簧管),四位音欒家有白人、黑人、亞洲人(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代表各種族的大團結。總統宣誓就職後,禮炮共鳴,歡聲雷動。奧巴馬簡短的演講,強調了忠心、努力,號召共建國家:Starting today, we must pick ourselves up, dust ourselves off, 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making America,這將是今後的努力目標。
下午是巡遊的時節,熱鬧、歡樂,兼而有之,奧巴馬夫婦在巡遊中多次下車步行,向四周的民眾揮手示意,顯出他那親民的形象,歡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豈止是華盛頓廣場的民眾浸淫在歡樂中,全國各地的公共圖書館、社區中心,公司的交誼室,都聚集著人群觀看著電視的直播,千萬顆心一起在為美國的未來而跳動,我們都對奧巴馬寄以期望,期望著他能帶領著美國走過這嚴崚的經濟寒流,帶領著我們重建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

股市淺談(3)

我一再說,目前的股市是長線投資的時機,因為在這個價位,下跌的危險遠較上升的機會少的多了。不過,如果能够掌握時機而投資,以較少量的資金買得股票,總是比較好。
一般而言,股市總是起起伏伏的,即使是下跌市,也會有上升的時候,所以,在跌市的上升時節購入,長線而言雖仍會有所收穫,但比在下跌時購入,總是吃虧了些。當然,正如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所說,無人可以知道股市在甚麼時候見底,所以,所謂在跌市中的下跌時刻,也只是相對而言,以下是我的 三點建議:
1、不要一次過把所有的資金用盡:
根據以往的歷史看,股市下跌,其間起起伏伏,可以是一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期間,不會是一直是上升或下跌的,今天你認為已是低價,過幾天後,可能還會再低,所以,今天的低價,可能是明天的貴價。就因此,把預備用來投資的資金分成四至五次投資,總是聰明的做法。
我就以我購買花旗集團(Citi Group)一事來說這個問題。早在杜瓊斯指數由一萬四千點跌至一萬點左右,花旗集團也從最高的五十六元跌至接近三十元,所有的投資者都說股價超值。這時,某中東集團就以三十元一股增持了很多股,在眾人的心目中,這個價錢應是很安全的了,於是我也開始留意,不久,它跌破了三十大關,很多人說把全部儲蓄投下也不怕了,我仍是有耐性地等,直至跌到二十四元左右,才開始買進。後來,又回升到二十九元左右再掉頭下跌,經約兩個月的上上落落,再跌破二十元關口,於是在十五至二十元之間浮沉。這時,本應在跌到十五元左右再買以拉低平均價,但我對它放欵的情形已有介心,心想如果這個問題再惡化,股價必將進一步下跌,所以也就忍著不再購入。去年十月,花旗因傳聞資金短缺而跌破十元關口,當日花旗董事局本身立刻斥資買入自己的股票,而美國的另一投資集團也大手購入,股票很快就返回十元關口,這使世人相信,這個價錢已是該公司股票的極限。就是這種認識,所以我在花旗一周中跌去70%的時期,當股價再跌穿十元時,就開始部署購入,結果,在八元左右購入了一部分,第二天,股票再跌至六元左右,我按兵不動,再過一天,跌破了五元,我在四元七角時購入,倍增了持股量,結果的平均價是九元左右。當我買入後的一天,記得是星期五,謠傳花旗將破產,股價再狂瀉至三元左右,我本想再倍增自己的持股量,把股價的平均價拉至六元左右,但卻因謠言動搖了信心,結果按兵不動。接著在那個星期日,聯邦決定注資花旗以幫助它渡過難關,從此股價上升,至八元左右後再隨大市浮沉。
現在,這隻股票的投資仍欠理想,但蝕的並不多。如果不是分段購入,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止蝕獲利呢?
2、定了目標價後就不要動搖:
如何定目標價?我的做法是,當分析了那間公司的資產估值和經營前景後,就著手研究它五年來的股價走勢,就以這五年的最低價為標準定出它的購入目標價,這個價錢當然會隨大市的走勢而略作改變,但出入不應太大。如果未到達你所定的目標價,就不要心動而購買。
舉個例子,當Google 從七百多元跌到三百五十元時,很多人都認為這已是最低殘的價錢了,但我分析過它的業績,它雖有很多賺錢潛力很大的項目,但目下最主要的收入仍是廣告,而在這種經濟現實下,未來的廣告收入將大不如前,所以,我將它的購入價定在二百五十元,這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為是瘋狂的定價,但在大市跌得最低殘時,它的股價就跌至二百五十元四角。但我並不因為它的股價已接近我的目標價而購入,因為我認為它始終會再回跌至二百五十元,甚至接近二百元,所以,儘管只差區區四角,我還是不購貨。現在它已回升至三百二十元左右,後悔嗎?不,今年的業績披露後,可能就有機會購入了,何必急在一時?何況,即使買不到,只是投資少一種股票,何必介意?
3、按實際情況調節目標價:
股市的情形千變萬化,一些消息或是基本因素,都隨時會改變股價,所以,即使你心儀某隻股票,也已定下了目標價,但在各種因素的變化下,你要作出判斷,將目標價因應變化而調高調低。
我一直都對大眾電器(GE, General Electric)有興趣,它業務遍及電器、工程、醫療儀器、飛機引擎、財務等,在全世界各個各落都有業務,是全球十大企業。這類的公司,結構已太成熟,不會像一些新興公司般業績在某一個機遇中翻一翻,但卻是與時並進,穏步發展,這是長線投資的最佳對象。對上一次的經濟衰退,我錯過了趁低吸納的機會,但一直都有留意它的動向。它的股價最高升至三十八元左右,再隨大市下跌至二十六元左右,就一直在這個位置徘徊。我翻查它五年來的走勢,高低位在十八至三十八元之間,所以就定了跌破二十元的目標價。去年十月初,股神巴菲特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股票確實已屆吸納時刻,並拆巨資買入GE和高盛,他吸納GE的價錢是二十二元左右,這時,有很多人跟進了他,GE的股價在二十四至二十二元間徘徊,我則按兵不動。
我的想法是,巴菲特高調吸納,很多人跟風,那麼,股價在供求和人心向好之下,必定會高了些,待這個潮流退下,就必定會再下調,所以,還是緊守跌破二十元關口的目標價。
去年十月中,大市在多重不利消息下,大幅下跌,GE也在十八至二十一元化間徘徊,我覺得它雖已至目標價,但仍未是吸納的時機,原因是這時傳來了它也出現資金短絀的困擾。對此我是相信的,這是與我的經歷有關。來美十多年,我的資金大部份都存在GE的財務部門(GE Interest Plus),因為它的利息比銀行高了很多。但它是Money Market的組織,所以存戶得不到聯邦政府的保證,一旦倒閉,存戶就一無所有了。這時大小銀行倒閉的已不少,所以我們也開始將所有的資金調離GE Interest Plus,改存於其他有聯邦保險的銀行。相信像我們一類的客戶大有人在,GE Interest Plus 突然間少了這些客戶,資金緊絀原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我知道資金短絀的傳聞足以使GE的股價再向下跌,何況它的業務遍及全球各個領域,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有問題,股價就會再借勢而跌。正是屋漏兼逄夜雨,這時傳出它在德國的直屬公司西門子工程出現虧蝕,股價再受打擊。我知道這些都是在人心虚怯下的不正常反應,但也是入市的良機,於是大膽地將它的目標價定在十年來的低價__十三元。這在它還是在十八至二十一元間徘徊的價錢來了說,是一種很大膽的設想。結果,我在十二元左右買入了,比巴菲特的買入價足足便宜了一半,那麼,將來巴氏的投資不蝕時,我已有了一倍的利潤了。
當然,不是任何時間都可以把握在最有利的時機吸納的,其實,在這個水位,長線投資股票,只要那間公司不是經營不善,期以三五年,將會有不錯的收穫的。

股市淺談(2)

在市況低殘的時候投資股票,也不能說一定沒有風險,一定能够有所收穫的,其中還得看看如何選擇投資的股票和購買的時機。
現在先談談股票的選擇。以前在香港,在大市低殘時,只要購入匯豐、長實、和黃等大藍籌股,或是港燈、中電、煤氣等公用股,那麼,一待大市向上時,就必定有可觀的收穫。但在美國,則不是那般的容易,市場太大,公司的競爭太大,所以,並沒有不死的大藍籌,也沒有不會倒閉的公用股(連州政府也可以破產,你說還會有甚麼公司不會破產嗎?),所以,選擇投資股票,就不得不對公司有所了解。
以下是我對選擇股票的一點淺見:
1、不選工會勢力龐大的行業
工會團結工人,為工人謀福利,本是好事,但美國的工會在為工人謀福利時,不遺餘力,動輒以罷工爭取,顧主在強大的壓力下,只得妥協。於是,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競爭能力不斷下降,賺錢的企業變成了賠錢的企業,在經濟衰退時,往往以破產告終,所以,美國的汽車製造行業,航空行業,還是不要因為它們的股票便宜而沾手,這些行業,在美國而言,已是夕陽行業。
2、少沾財經股
美國的財經公司多是貪得無厭之輩,在股市興隆時,瘋狂投資搜括,待到股市低殘,往往挨不住而破產,Bear Stream,雷曼、華盛頓互惠銀行、美林以及很多小銀行,破產的破產,賣盤的賣盤,買這些公司的股票的,現在已可以說是損失慘重,而且是翻身無期了。
不過,財經公司也不是全無可取的,這些公司因投資失利而大量撇帳,這樣輕裝上路,未來的發展還是不錯的,何況那些撇帳的不良資產,並不是全是不能收回的,將來形勢好轉,撇帳收回,無形中公司就有一大筆額外收入,所以,適量投資這類公司,將來還是會有收穫的。我特別注意下面的公司:
匯豐銀行__這是香港人所熟悉的銀行,因九七的關係而把公司的總部遷往英國,但業務除了歐美外,主要的還是亞洲,特別是香港和中國。目前,它的歐美業務雖然受損,但在亞洲的業務仍很好,特別是亞洲人喜歡儲蓄,所以資金仍是宏厚的,一旦經濟復甦,它必將受惠不淺。
花旗銀行__這家號稱全世界最大旳銀行,在全球都擁有很多優質資產,目前雖因次貸而大蝕特蝕,謠傳倒閉,但美國政府的注資,使它不致倒閉,在不良資產部分回籠後,發展也不可限量。
美國保險集團(AIG)___這家全美(也應是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也因不良資產而瀕於倒閉,但在美國政府注資救助下,已無倒閉之虞,現時在低位入貨,將來應有可觀的收穫。
3、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
美國的股市太過龐大,數以萬計的公司,根本沒有可能全部認識,所以,只能選擇自己所熟悉的行業。我因為兒子從事電腦行業,所以對這個行業較多注意,因此,我的投資也基本上集中在這個行業中。以下是我的選擇:蘋果、IBM、AKAMA、Google、思科、英特爾。為甚麼選這些公司?特日後才再作說明。
4、選擇一些業務穏定的公司
這部分所跨的行業很廣,例如:GE、寶潔(P & G)、強生(Johnson & Johnsons)、Wal*Mart、杜邦化工、3M。
在大市低殘時,有選擇地吸納一些質素較佳的股票,應是一項不錯的投資。

股市淺談(1)

美國股市,不,是全球股市,已經跌了近半了,還會再跌嗎?
這個答案誰也不能給,只是,我認為無論再不再跌,這段時期已是吸納股票的大好時機了。
怎麼說?有甚麼理據?
我不談那些經濟理論,也不談那些專家的分析。因為這些所謂理論,所謂分析,都是一些在可見的資料中,通過自己的經驗和推測而成的,有準也有不準,可說是眾說紛紜,莫一是衷,要信誰才好?
我是從下面的幾方面來看的:
1、歷史經驗
從我懂得股票投資起計(應是一九七三年),經歷了很多次的大跌市,每一次在人人對股市絕望,各種經濟數據皆顯得一片黯淡,人人都悲觀失望時,股市就在人們毫不注意下開始上升,每次的升浪都會超越對上一次的高

美國汽車製業何去何從

昨天,美國參議會否決了汽車挽救方案,亞太股市應聲而跌,今天的美國股市相信也不會樂觀。
我的猜想是,否決方案,只是議員要對選民交待的一種姿態,待股市作出反應,人民看到自己的退休金及投資再縮水時,感到了切身之痛後,方案得以再表決,這時也就水到渠成地通過了。
但是,這就能拯救病入膏肓的美國汽車業嗎?絕不能。我認為,如果聽任它們破產重組,將病瘡割去,輕裝上路,這或可以把美國的汽車製造業拯救。只是,破產就意味著數以十萬計的汽車從業員丟了飯碗,社會必將動蕩不安,這種情形,可不是當政者可以承擔的。
美國的汽車製造業有下面的幾點致命傷:
1、工資過高。
在美國汽車工會的壓力下,美國汽車工人的工資、醫療保險、退休金,都在不斷提高中,這些支出,是日本汽車工人的一倍,也比德國的汽車工人高出近百分之七十。這使美國汽車的邊際利潤每輛車只有數百元。試問如此巨大的投資,卻只有這麼少的利潤,這種生意,又怎能再維持下去呢?所以說,高工資正是蠶食汽車製造業的蛀蟲。
2、技術落後。
美國能發展高精密度的國防武器,高科技產品,汽車製造業起步比其他國家快,照計不可能在汽車製造技術比德國、日本落後。可事實正是如此。這可以歸咎於工資支出過巨,汽車廠已不能再投放更多的資金於科研,同時,管理層固步自封,無視於競爭對手的不斷改進。所以,落後的技術使美國車喪失了競爭力。
3、製造理念的錯誤。
福特車廠以前曾有這樣的理念:只要汽車被製造出來,就會有顧客購買。
其他的車廠也有著這樣錯誤的理念:如果汽車不會產生故障,就沒有人會換新車。
所以,美國車不注重外型及內裹的精緻,也不注重經濟耐用。於是,汽車一過保養期就百病叢生,車主煩不勝煩。車是換了,但換的可不再是美國車,而是日本車、德國車。也從此,美國車就失去了顧客。
4、發展方向的繆誤。
美國人曾有個時期喜歡大車,特別是SUV和Mini Van,這些都成為美國車廠最賺錢的車種。可惜汽油的價錢高踞不下,這些「大食」的車種歡迎程度大不如前,不得不賤價出售,賺錢的車種變了蝕錢的的車種,試問這些車廠又怎能再經受這一折騰呢?
汽車,是美國的工業支柱,支柱倒下,美國國民生產將會出現災難,但是,如果不針對弊端而作出相應的改革,汽車工業將不能起死回生。

50、汽車維修

無論是在香港或是移居美國,我對汽車總是抱著兩個原則:一、只是購買全新的汽車;二、一定到原廠進行保養維修。這是因為我不懂汽車,買全新的車可增強信心;至於到原廠進行保養維修,收費雖然貴了些,但既是原廠,也就更有保證。
來美國買的第一輛汽車是平治的E320,已有十四年的車齡了,仍是內外如新,也絕少出毛病,只是最近兩年才有些少毛病,當然,十多年的車子,怎能全無毛病呢?
近來,車子的掣動警示燈(brake pads warning)亮了,這表示掣動皮墊需要更換了,由於不是太緊急,所以也就拖了下來。不久,發現車頭有少少的漏油,雖只是在地上留下極少的一滴半滴,但總是討厭,於是就約好了到代理的維修部門作檢驗。
這間代理的服務很不錯,交了車子到維修處後,會有免費shuttle送你回家或工作處,車修好了,又可以叫shuttle來家或工作處接載你去取車子。我放下車子,就乘坐shuttle返家。不久,車行來電,報告檢查結果,掣動皮墊完好,只是警示燈誤著,但車頭漏油則要修理,零件四百多元,修理工資則要二千元,合共二千五百多元。詢問為何工資如此的貴,說這是大工程,要把整個引擎吊出,維修後再裝回。妻原本想不修理,因為其實有很多車子都會這樣漏油,但都不作理會,我則覺得把機油滴在家中車庫的地下很是討厭,所以還是花二千多元把它修理妥。
車修理妥返家,一切如常,翌日,我駕車往做運動,返家時,一開車,檢查引擎的警示燈(Check Engine)亮了,而車在停交通燈時,車身還出現輕微的顫動。這是從未有過的情形,這車一貫的表現是寧靜、穏定,在停車時,有時會靜得以為車子的引擎是未開著的錯覺,現在怎會在停車時出現顫動呢?心想,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了,這一check engine,又不知道要花我多少錢了?心中也就有些悶悶不樂了。
致電車行,他們說可能是重新安裝引擎時,有些線路鬆了,約好翌日再駕車前往檢查。妻因不放心我獨自駕著要check engine的車子在公路上行走近二十哩路到車行,就不上班陪著我去。
到了車行,職員要我們在等候室等候檢查結果,等候室有咖啡、曲奇餅,也有無線上網,平時我單獨來時,總會帶著手提電腦在此邊上網邊等候,如今二人同往,在等候室喝喝咖啡,吃吃曲奇餅,看看陳列著的各欵平治新車,時間也頗易打發。約等了兩個小時,出去一問,說是已修妥,是其中一個注油接口鬆了,於是高高興興地駕車返家。車在公路上靈活奔馳,很是順暢。返回我們住的小區,在停交通燈時,發覺車身又再顫動了,而且比以前還顫得厲害,再起步時,車子竟好像沒有力般。
這是甚麼一回事?我們立即再致電車行,那裹的職員聽說後,就叫我們立刻再駕車去作檢查。我們駕著車,戰戰兢兢地返回車行,那位負責檢查的機械師早已在等候,我們又在等候室等待檢查結果。
不久,那位機械師來報告,我們的車子是有六個汽缸的(cylinder),其中有兩個注油線路的膠膜可能是年久而老化,所以當車行了一會兒發熱,膠膜的隔電作用失去了(即短路),所以六個汽缸就剩下了四個有作用,這麼一來,車子就無力而大打冷震了。雖說這是年久所致,但也是有可能是搬動引擎時引致,所以由他們的公司負全責,零件及工資全免。由於訂購零件需時,所以車行又為我們提供免費租車服務。
對於租車,我們並不存厚望,因為數年前由保險公司提供的免費租車,提供的並不是同一級數的車子,而是一輛富豪房車(Volvo),相信這一次也不例外。當車送來時,我們不禁眼前一亮,這是一輛全新的平治C300跑車(sport car),雖是比E class低了一級,但也算是不錯的了。
Mercedes C300
我對平治的C class 轎車並無好感,認為車身較小,欠缺了平治車那種雍容典雅的風範,當然,S class又太過昂貴,所以一直都較喜歡它的E class。如今這一輛C300的跑車,改變了我的觀感,它的外形流麗,車廂寬敞,跑起上來,更是動力十足,加上有平治獨特的四輪驅動( 4 Matic),無論在怎樣的路面都能安穏而行,確是令人喜愛。
一門生意,如果要長久,顧客的滿意是首要的條件。
對於這間車行的服務,我們一直都非常滿意,所以也欒於介紹親友幫趁。這數年來,就先後幫這間車行買了三輛平治跑車(一輛CLK,二輛SLK)。又由於這一次的免費租車,使我對C300跑車有所認識。自從我棄置了那輛福特小跑車後,我再買了一輛房車,但心中還是很想再買輛跑車玩玩的。我一直都很喜歡寶馬的Z4開蓬跑車,但這裹一年中有五個月是下雪天,不宜Z4行走,覺得一年只得七個月可以用它,未免太過浪費,所以也只想想而已。如今試用了數天的平治C300跑車,心又活動了起來,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說不定又會在這間車行買一輛來玩玩。
果然是放長線釣大魚乎?呵呵,希望我不是水魚吧。

汽車工業。救?不救?

美國的金融風暴越燒越烈,如今,美國的三大汽車製造廠:通用、福特、佳士拿中的通用和佳士拿,都因資金短絀而接近破產,三大汽車的巨頭正向國會哀求國家注資打救。
救與不救,確是費煞思量。不救嗎,美國的經濟支柱汽車製造業破產,數以百萬計的家庭失去經濟收入,經濟進一步動蕩,消費進一步萎縮,人心進一步虚怯。這種種的反應,都會使這原本已重病的經濟,進一步步入危殆,一場大蕭條眼看即將來臨。救吧,把納稅人的錢補貼經營不善的商業機構,這不但有失公平,也無形中助長了商業機構不負責任的經營,長遠而言,對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造成了巨大的沖撀。
國會參議員為此召開會議,我想,在當前的形勢下,無人想做經濟衰退的破壞者,必將在吵吵鬧鬧中通過援助計畫。這是在現實的前面放棄原則的乖誤,對美國的汽車製業的長遠發展來說,起的只是阻礙的作用。
我對美國汽車製造一直不看好,絕不拈手美國汽車的股票。這是來自我本身的經歷,十四年前,我來美後,買的第一輛汽車是平治,第二輛汽車是福特製造的小跑車,與第一輛車比較,價錢無疑是便宜了很多,但一過保養期,就百病叢生,結果不得不以數百元的賤價半賣半送了算數,而那輛平治,十四年後的如今,內外仍如新的一般,還在使用中。從此,我對美國車信心盡失,這種經驗,相信很多人都有。
美國汽車面臨很多困境:首先,是工資的昂貴,在工會強大的力量下,美國的汽車製造商要支付汽車工人昂貴的工資、醫療保險、退休金,這些支出,比競爭對手的日本汽車,幾乎高出了一倍,如此的高生產成本,又怎能是人家的對手呢?其次,是科研的落後,目前,汽車正走上省油的道路,美國汽車在這方面仍是以耗油量高為主,省油的Hybrid汽車的研製,比日本汽車的起步足足慢了數年。再次是引擎和電子裝置的落後,一輛汽車只要用了四五年,就百病叢生,與日本車的經久耐用,簡直不可同日而言。最後,就是工藝技術的粗劣,這與德國車的精美優雅、日本車的精巧秀美,簡直是兩碼子的事。有這麼多的不足之處,試問美國汽車又怎能不年年銷量下跌,最後走上面臨破產之途呢?
美國汽車如果不走上改革之路,根本就沒有生存的空間,要價錢便宜嗎?韓國車、日本豐田的Coralla,三菱的Lancer,本田的Civic都比它優秀;要豪華車嗎?平治、寶馬、奧迪、凌志都比它更豪華可靠;要中價車嗎?Camry,雅各,Passat 都是更好的選擇。所以,如不針對美國汽車的各項缺點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無論政府投多少錢下去,美國的汽車工業最後還是要走上衰亡之途。

昨天,我們創造了歷史

昨天,我們用手上的選票,創造了歷史。我們選了首位少數族裔的黑人總統。
毛澤東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這句話,在視人民如草芥的極權國家,只是一句訛騙人民的說話,但在以民為重的民主國家,則是至理名言。昨天,美國人民就創造了歷史。
昨天(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四日),我們參加了創造歷史。我們在早上上班前前往附近的票站投票,晚上則安坐家中,觀看著電視上播映的競選新聞,緊張地注視各搖擺州的點票情形。晚上十時零五分(美中時間),ABC宣布,奧巴馬贏了大選。美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位非洲裔總統。我們見證了歷史,心情是激動的,特別是在觀看麥凱恩在支持群眾的大會中承認失敗,祝賀奧巴馬當選,號召民眾支持新總統,一起為推動美國的前進而努力。再看到奧巴馬在芝加哥Grand Park的群眾慶祝大會上的真情演講:「I may not have won your vote, but I hear your voices, I need your help, and I will be your President too. 」我真實地感受到民主精神。
奧巴馬的當選,使我有以下的感想:
1、包容、開放的美國精神。
美國是一個以白人為主的移民國家,就因為絕大部分人的先輩都是從外地移居於此的,所以排外性較低,包容、開放的精神較強。選一個少數族裔的黑人做總統,正是包容、開放的精神所致。試問,在世界上,還有哪一個國家做得到?在中國選一個回族、苗族人做國家主席,在澳洲選一個日裔做總統,在英國選一個亞裔做首相,做得到嗎?在競選中,奧巴馬的妻子米雪兒,作為一個美國黑人,她深深體會到美國的這種包容和開放精神,她由衷地說:「我為美國而驕傲。」是的,我們應為美國具有這種精神而驕傲。正因為有其他國家所無的包容和開放,所以美國可以吸引全世界的英材來為國家作出貢獻;正是因為有其他國家所無的包容和開放,所以美國可以天天創新地不斷進步,卓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二百多年而不衰。目前雖有很多別有用心者叫囂著,未來五十年是中國的、未來五十年是印度的,真的嗎?算了吧,未來主宰世界的,必還是獨具包容和開放精神的美國。
2、典型的美國夢的實現
奧巴馬的成功,正正體現了一個美國夢的實現。他出身寒微,童年時父親抛家棄子返回肯尼亞,後來母親改嫁到印尼,他的童年就在印尼渡過,中學時返回美國,就憑他的勤力苦讀,進入了哈佛唸法律,由律師、大學教授、參議員至總統,一步一個腳印,步步都要付出驚人的毅力。終於,這個出身於貧賤,曾在社會中受盡歧視的黑人,在自強不息下實現了他的美國夢。他的成功,為美國青少年、為美國的少數族裔樹立了一個典範,相信未來的日子,很多生長在社會低層,備受歧視的黑人青少年,必將會在他的感召下,鼓起勇氣,為實現自己的美國夢而自強不息;相信未來的日子,很多少數族裔的青少年,必將會在他的影響下,勤力苦讀,一步一步地為實現自己的美國夢而努力。我想,這將是意義深重的一種影響。
奧巴馬當選總統,前面的路仍是崎嶇的,經濟危機、社會福利、伊拉克撒軍、反恐戰爭,這些,都有待他帶領美國人民去解決。他競選的口號是「改變」,日後,就要看他怎樣帶領美國去改變了。當然,不論將來變好變壞,單就他的當選,就已是美國社會一種了不起的成就。

總統選舉

再過九天就是美國總統的選舉日了。
這一屆的總統候選人,其實都有不足之處。麥凱恩年紀老大,如此老邁,能否做足一屆總統,尚是未知之數;奧巴馬年輕有為,口才便給,只是民主黨福利政策,可能為社會帶來加稅,不利營商環境。但是,無論誰人能當選,都創造了歷史:最老的總統或是第一個非裔總統。
近來,我觀看了候選總統的三次電視辯論及候選副總統的唯一一次辯論,對他們在經濟、外交、國民健康保險、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孰優孰劣,真的難以確定。
大家最關心的,應是減稅的問題。奧巴馬提出94%的國民將獲得減稅,這無疑最能吸引普羅大眾的了。只是,我心中總是有這樣的疑慮,94%的國民減了稅,國庫收入減少了一大截,那麼,從哪裹補回這筆收入?他的理想是要增加年入二十五萬高收入人士的稅收,當然,更重要的是大量增加企業的稅收。劫富濟貧,這無疑是大快民心的事,這足以嘩眾取竉。但是,想深一層,卻又不是那麼的樂觀,正如麥凱恩的反駁,美國企業所負擔的稅收,已是全世界最重的了,如果再加稅,只有迫這些企業轉移到外國,或是令它們倒閉,這樣一來,職位大量消失,人民失去了職業,全無收入,你減他們的稅,根本就是無意義的事。這也是我一直擔心的事。那麼說,麥凱恩的小政府,減少開支,倒是較為安全的一著棋。
另一更令人關心的是健康保險,這是壓得美國人喘不過氣的一大重負。我有時也很奇怪,加拿大、英國,甚至是我在那裹居住了數十年的香港,都可以由政府承擔人民的醫療開支,為甚麼美國不能?這當然是美國的醫療大財閥的利益所在,昔日希拉里曾想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結果碰壁而告終。如今再碰這個問題,我看到的都是避重就輕的小改革。麥凱恩要給每個家庭五千元免稅額,而奧巴馬則希望雇主提供健康保險,再與保險公司商議減少病人的共同支付(co-pay),如是沒有雇主提供的,則可以購買聯邦提供較便宜的保險。二者都不是從根本去解決,麥凱恩的每家庭五千元免稅額,每個家庭充其量可以減稅約千多元,對比每年可能是八九千元的健康保險支出,幫助並不大;奧巴馬的計畫更是不切實際,試想,美國還有很多人處於失業待救濟的地步,要他們購買聯邦較為低廉的保險,他們又哪來錢可以去購買呢?如此說來,倒不如麥的五千元免稅額來得實際。
總的來說,麥凱恩的政策雖沒有甚麼驚喜,但較為平實可取;奧巴馬提出改變,這對八年來在布殊治理下的美國人民來說,無疑不是一個吸引。當然,改變可以變得好些,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但這總是一種希望。單就理性來說,我無疑會較傾向麥凱恩,但一考慮到副總統人選,則也就只好選擇奧巴馬了。
麥凱恩以七十二高齡去競選總統,這就不能使人更關注他的副總統人選了。因為一旦他在任內蒙主竉召,副總統就變成了總統。這情形在麥氏任內發生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副總統的人選就成了我的一個重要選擇條件。麥氏兵行險著,選了一個臉孔漂亮的阿拉斯加女州長佩林作為副手,這令我大為失望。從近日傳媒的報導,這個出任人口稀少的州長,出身低徾,所受教育不多,見識淺陋卻又自視甚高,加上她所表現的人格:濫用公權,以公謀私,貪圖小利…….這些不利的報導,雖也有政敵的攻撀在內,但事不離實,自身沒有問題,又怎會惹來這麼多的負面新聞呢?
當我一想到將來可能會有這麼一個女人做我們的總統,這又怎教我不棄麥選奧呢?
選奧巴馬,可能是賭一鋪,變好變壞是未知之數,但這總好過冒著將來會有個見識淺陋的女人做我們的總統,使美國在世界人民面前出洋相的險來得心安理得。

49、菲菲周年祭

菲菲,你離開我們已足足一年了。但時間並沒有減低我們對你的思念,也沒有減少我們那失去了你的衰傷。三百六十五日,我們沒有一天不把你掛在心中,你成為我和Grandma 每天的話題,我們緬懷和你在一起的歲月,回憶你生前的種種,儘管最後免不了以衰痛告終,但我們仍是天天如此,時時如此,正是「不思量,自難忘」。菲菲,從來沒有人與事能這麼牢固地佔領我們的心田。
FeeFee
菲菲,你知道嗎?早在三年前,Grandma期待著她今年的大生日,她期望屆時你和Daddy能來出席她的生日會。這是她多年來的最大期待。如今,她的生日剛過去,你Daddy也抽空兩天飛來參加她的生日會,可是,你卻永遠不能出現在她的生日會中。Grandma雖也很高興你Daddy能抽空來家,但是,沒有了你的出現,她又怎能真的開心呢?
今年八月,我們也如往常般去探望你Daddy,但心情卻是兩樣的了。往日,當定了機票後,心中總是樂滋滋地充滿了期待,我們總是倒數著日子,數著再有多久就可以和你一起。今年定了機票,心中則是充滿了惆悵,我們既高興能和你Daddy相聚,但又傷心你的逝去,更怕觸景傷情。
菲菲,你知道嗎?往日我們前往探望你Daddy,無論在那裹逗留多久,我們都不會到其他地方走走,因為我們珍惜與你的日子,不想在中途離開你。今年,我們為了避免傷痛,在探望你Daddy的中途,順便到外地旅行了一個星期。
在三藩巿期間,你Daddy也讓小Bear跟我們一起住,小Bear也很可愛,但牠卻不能代替你,望著可愛的小Bear,我們卻不自覺地想起了你,Grandma也因感觸而痛哭了數場呢!前後只是一年,可是一切都全不同了,這真教人痛楚萬分。
菲菲,我也知道即使再怎樣悲傷,也換不回你了,我也知道這樣放不下胸懷於事無補,但感情上卻不能把你放下。我想,失去你的傷痛,將一直陪著我,直至我生命的終結。
菲菲,深切懷念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