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眾裏尋他千百度

辛棄疾的詞素以豪邁見稱,但也不是說他不能寫宛然之情,他的《青玉案.元夕》一詞,情意委宛,寄意深遠,實為詞中佳品,一句「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成為了千古絕唱。

青玉案.元夕(1)
東風夜放花千樹(2),更吹落、星如雨(3)。寶馬雕車香滿路(4)。鳯簫聲動(5),玉壼光轉(6),一夜魚龍舞(7)。
蛾兒雪柳黃金縷(8),笑語盈盈暗香去(9)。眾裏尋他千百度(10);驀然(11)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12)處。

【註釋】
(1)元夕: 節日名,在農曆正月十五的晚上,又稱元宵夜或元夜。唐代以後,這晚例必在京城張燈結綵,並有歌舞百戲上演,故亦稱「燈節」。
(2)東風夜放花千樹: 晚上滿城的花燈,像是東風催動了花事,千樹萬樹的花朶都開放了。東風,春風;夜放,在晚上開放。
(3)星如雨: 以星比喻燈,指燈多如雨點。
(4)寶馬雕車香滿路: 寶馬雕車,指雕飾華麗的馬車;香滿路,馬車走過,在路上留下了香氣,隠指車中的乘客是名門閨秀。
(5)鳯簫聲動: 樂器吹奏了起來。鳯簫,本指排簫,尾部的形狀參差不齊,像鳯凰的翅膀一般;此處泛指各種樂器。
(6)玉壼光轉: 月亮慢慢向西移轉。玉壼,比喻月亮。
(7)一夜魚龍舞: (大街小巷)整夜都在舞動著魚形燈舞和龍形燈舞。(未知與現在的舞龍、舞獅是否相同?)
(8)蛾兒雪柳黃金縷: 蛾兒、雪柳,都是古代婦女戴的頭飾;黃金縷,用金線繡花的衣服。這句形容婦女的穿戴華麗。
(9)暗香去: 暗香原指梅花,此處比喻婦女。暗香去,指婦女們走了。
(10)千百度: 千百遍,千百次。
(11)驀然: 忽然。
(12)闌珊: 零落,稀疏。

【理解和欣賞】

內容理解

全篇分上下二闋。
上闋鋪寫元夕燈節繁華熱鬧。「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首先,作者先從花燈的數量方面著筆,燈如千樹花朶狂放,密密麻麻的布滿四周,萬燈齊亮,燦爛的燈光彷如雨點般濃密。單就燈火的數量,已足以顯出那繁華鉅麗的氣勢。「寶馬雕車香滿路」,這是街上遊人的動態,趁此佳節,人們紛紛出來夜遊,雕飾華麗的車馬往來不絕,街上瀰漫著人們身上化妝品的香氣,一片熱鬧哄哄的景象。

「鳯簫聲動,玉壼光轉,一夜魚龍舞」,熱鬧的景象更進一層。樂器奏了起來,大街小巷中樂音飄盪,這時雖然月亮西移,已是深宵時分,但人們並沒有停止狂歡,街上百戲齊耍,通宵達旦的歌舞,為這佳節增添了無限的歡樂,令人嚮往。

下闋寫作者尋覓意中人的經過。「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在元宵佳節,遊人如鯽,婦女們難得出外逛街,大家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笑語盈盈地往往來來。「眾裏尋他千百度」,作者無數次地在人群中尋覓意中人,可惜卻是芳踪杳杳,「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意中人不喜繁華,自己孤獨地站在燈火稀疏的角落。作者追求的,正是這一種不隨波逐流,孤芳高潔的品性。辛棄疾立志為國殺敵,恢復中原。可惜卻不能見用,鬱鬱不得志,他正是藉此表達了不肯隨波逐流,自甘寂寞的孤高性格。

寫作技巧欣賞

1、描繪生動具體
上闋描寫元夕的繁華熱鬧,具體而生動。首先以「花千樹」描寫燈的數量,再以「星如雨」喻燈光的燦爛濃密,突出了元夕燈節的特色。次寫街上景象,「寶馬雕車香滿路」,寫出街上車水馬龍,香味遍布的熱鬧氣氛;「鳯簫聲動」、「一夜魚龍舞」更從樂聲飄揚,百戲紛陳中顯出節日的歡欣熱鬧,「一夜」二字,進一步顯出通宵達旦長時間的歡樂。這些描繪,很是具體生動,繪聲繪影,從視覺、聽覺、嗅覺三方面著手,令人真確地體味到歡欣的氣氛。

2、布局奇特
本篇上闋的描寫極盡繁華熱鬧,但這些描寫只是為下闋的結尾作反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以熱鬧繁華反襯「燈火闌珊」,更能突出了「那人」不愛繁華,甘於寂寞的高潔品性,上闋的描寫作為下闋結尾的鋪墊,使情意的表達更具婉曲。

3、寄意深遠
作者通過甘於寂寞,不愛繁華的「他」,表露自己高潔的品格。辛棄疾懷有收復河山的大志,可惜眼見南宋百官只沉醉於享樂,不思進取。這首詞中競逐繁華的「眾人」,正是那些沉迷享樂者的寫照,而在「燈火闌珊處」的「他」,也是作者自喻,這正表示他不逐眾流,不慕繁華,獨來獨往的精神人格。

3、糖豆金沙蝦球

飲和食德是中國人的煮食文化,食材的適當組合成為了厨師的圭臬。

孔子有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鄉黨篇》)

意即日用食糧不妨弄得精細。不要吃有異味的食物和變壞的魚肉。食物顏色不新鮮、食物烹調不妥,皆不可吃。未到用餐的時侯,不吃東西。肉切得不方正、沒有合適之調味醬料,不吃。肉量不可比飯多。飲酒沒有限制,但不可酒醉。這真可以說是煮食與進食的最基本標準了。

很多人誤以為煮食時,配搭的食材必須性質、味道相近才是佳配,於是梅菜必須扣肉,羊腩必須和枝竹(乾腐竹)同炆,蓮藕當然要炆排骨。這種配搭,多是無數前人研究出來的,當然不會錯。只是,煮食也是一門藝術,藝術在於創意,墨守成規固然不會犯錯,但卻平淡無奇,難以教人有驚喜。

在繪畫中,要強調色彩的調和,暖色不要與冷色有太多的同處於一個畫面,但梵高的畫,卻大量將冷暖的色系布於畫面,於是,一種與世不群的神經質味道呈於畫面。在音樂的創作中,二度和聲絶不能出現,五度平行也是絶不允許的,但有時為了表現感情的不平衡,就用二度和聲;為了表現空靈的意境,卻又不得不用平行五度。

介紹我的一次真實經歷,話說當年與一班樂手為一部古裝武俠電影配音樂,畫面寫一個女俠獨自進入陰森的樹林,樂隊的音樂是一段緩慢柔和的行板,其中的笙則是一節二十多拍的三度和弦。指揮要求吹笙的樂師把這二十多拍的和弦吹得若隠若現,這雖是頗具難度的要求,但他做到了。只是,如此一來,音樂的效果變成了空靈而飄緲,與畫面的氣氛絶不配合。於是NG了數十次(no good,表示必須重新來過。)一段二十多秒鐘的音樂,搞了接近一個小時還未能完成。正在大家沮喪之際,指揮突然靈機一觸,把在錄音控制室裏的監製助手叫來,要那個吹笙的樂手教他如何吹響笙,如何按著和弦。於是叫他吹著,不叫停絕不能停。錄音正式開始,那個監製助手吹著笙,缺氣時也不敢停下,吸口氣又再吹過,吹出的和聲時圓時扁,時斷時續,時強時弱,穿插在樂隊柔和的行板中,氣氛顯得詭秘而陰森,效果一流。這種吹奏效果,對於一個訓練有素的音樂家來說,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一個絕不懂演奏樂器的人,在這時卻比那位名噪一時的音樂家來得有用,這也真教人為之氣結。

舉這些例子,旨在說明,調和未必一定是美,有時,故意適當的不調和,反而可以達致一個嶄新的境界。藝術創作如此,煮食的食材配搭也是如此。

蟹的鮮甜甘美,蟹肉的細膩爽口,以潮式的凍蟹最能發揮其真味。除此之外,薑葱炒,豉汁炒,甚至是用花彫蛋白蒸也是很調和的煮法。可是香港有一位名厨,徧徧就用鹹蛋黃這鹹香味濃的食材來搶蟹的清鮮味,做法就是斬件的蟹潐薄炸漿,粘滿鹹蛋黃碎,落大滾油鍋中一炸,製成了一道「黃金蟹」。說也奇怪,鹹香拼上清鮮,居然將蟹的鮮甜味進一步提升了。後來又有人改用游水中蝦,連殼連頭潐薄漿和鹹蛋黃落滾油中炸而成「黃金蝦」,食味也是絕佳。只是這兩道菜只適宜在餐廳吃,在家中煮,特別在北美的開放式厨房,更是絕不能煮,否則,油煙、食物香味將彌漫全屋,造成災難。

黃金蟹、黃金蝦,既是缺金不能做,那麼,就用金沙做一道金沙蝦球吧。我選用蜜糖豆做伴碟,原因是蜜糖豆清甜爽脆,與蝦球的清鮮爽脆正好相配,而且翠綠的豆,也能為這道菜添上一些色彩。

材料如下:
蜜糖豆四安士
大蝦一磅(我選用的是去頭去腸的大蝦,一磅約三十隻)
熟鹹蛋黃三隻
牛油一安士(四安士一條的牛油約四分一條)

準備工夫:
1、蜜糖豆去頭部的硬梗,順便除去兩邊的韌筋,洗淨置於筲箕隔去水份。
2、蝦清洗後剥殼,置紙巾上吸乾水份,放入容器中,暫時不要加入調味料,待落鑊炒前才加入適量的鹽、糖、薑茸、古月粉(白胡椒粉)、酒及炸粉。
(注:如過早落鹽於蝦肉中,蝦肉會硬實不爽。薑茸、古月粉、酒,目的除了要僻去蝦的腥味外,還可以提升蝦的鮮味。至於薄炸粉,則使一會兒落鑊炒時,蝦身既可以粘上鹹蛋黃碎,同時外皮脆香。)
3、熟鹹蛋黃置碗中,用匙羹背壓碎。(這裏有台灣出產的熟鹹蛋,一盒六隻,剝殼去蛋白,淨取蛋黃就是了,很是方便。若是生鹹蛋,那就要多一重把鹹蛋烚熟的工序。這裏還有大陸出產的淨鹹蛋黃,紅艷艷的,但我驚怕可能加了蘇丹紅,所以不建議用。)

煮的步驟:
1、燒紅鑊,落油,待油滾(即見油冒白煙)落蜜糖豆,加入少量鹽、兜炒數下,離鑊鋪碟底。
(注:蜜糖豆想炒得翠綠清爽,一般用飛水的方法,滾水中落鹽,把豆倒入滾水中拖一拖即罝筲箕中用冷水沖沖。但我在這道菜中不用這種方法,因為我想把蜜糖豆在鑊中猛火炒得微焦,吃的時候甜中帶焦香,這就是所謂「鑊氣」,也配合蝦球中鹹蛋黃碎的鹹香味。)
2、原鑊落油,微熱時放入牛油,待牛油溶後,放入鹹蛋黃碎,兜炒至鹹蛋黃碎起沙(即鹹蛋黃碎與油融為一體),然後倒入已調好味的蝦球,先不要急於兜炒,數秒後待貼鑊的一面微焦時,才轉另一面,(我通常是用抛鑊的方法使其炒勻,不會抛鑊的,就用長筷子逐隻挾著轉另一面。)數秒後就可以離鑊倒入鋪著蜜糖豆的碟中。請起筷。
(注:可能會有人問為甚麼鑊中除了落食油外,還要用牛油。牛油除了可使鹹蛋黃更香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可以使鹹蛋黃碎粘在蝦球的表面。)

這道菜,蝦要炒得剛熟,這樣一口咬下,爽脆的蝦肉,內裏的鮮汁噴出,加上外皮的鹹香,味覺的層次感非常的豐富。只是鹹蛋黃和蝦都含有極高的膽固醇,對於我這個膽固醇已超標的人而言,無疑是「毒藥」,所以平時我不會輕易做這道菜,只在請客時做,反正多人分吃,份量就不會太多,就讓客人與我「有難同當」吧。

請看看我的製成品:
黃沙蝦球

2、改良版醉雞

翟惠洸看了我寫的紅燒海參,一時興起,也寫了篇洋洋灑灑數千言的二人套餐登在她的專輯中,搞藝術的人因為習慣了對美的追求,所以連帶也成了美食家,也會在家弄弄一兩道美味的菜肴與家人同享,又一明證。前人有「東坡肉」「大千雞」,現在呈上我的改良版醉雞,他日不知可否會有「欽公醉雞」? (講笑啫!)

先聽聽一個關於「醉雞」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浙江五夫一個小村莊裏,住著弟兄三人,父母雙亡。三兄弟互敬互愛,過著和睦的日子。後來,三兄弟陸續結了婚。老大、老二娶的都是富人家的姑娘,她們嫁妝不少,但人較懶惰。老三娶了個窮人家的姑娘,雖無嫁妝,可是心靈手巧,十分能幹。儘管大媳婦、二媳婦倚仗著娘家的錢勢看不起她,但她總是默默地操持著家務,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大哥、二哥看在眼裏 ,有心想叫她當家理財,但又擔心自己的兩位媳婦有意見。後來,三位兄弟想出一個辦法:讓三位姻娌比賽一下,誰勝了就讓誰當家。比賽內容就是看誰把雞做得最好吃。條件是每人一隻雞,但不准加油,不准用其他菜來配,三天後三個人同時拿出自己做好的雞,讓大家品嚐。

大媳婦、二媳婦拿到雞後冥思苦想,一心想在比賽中獲勝。

三天後,三位兄弟圍桌坐下,叫三姻娌上雞。只見大媳婦興沖沖地端上了一鍋清燉雞,黃色的油珠浮在湯上,食之湯鮮而肉柴。三位兄弟吃後沒有吭聲。

二媳婦端上一盤白切雞,食之爽口,嚼之有味,但略嫌清淡。大家嘗後也沒說什麼。

輪到三媳婦,只見她不慌不忙地端上一個大蓋碗,一揭開碗蓋,一股誘人的清香立刻佈滿了房間,使人食慾大振。三位兄弟急忙動箸,只覺得雞肉又鮮又嫩,吃到嘴裡滿口生香。兩位嫂子也忍不住一人夾了一塊雞肉放在嘴裏,果然酒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大家都稱讚三媳婦的雞做得好。兩位嫂嫂也心悅誠服。從此,三媳婦就名正言順地當了家。

三媳婦的雞是怎樣做的呢?說出來也簡單得很。
首先,將宰好的雞洗乾淨,去掉內臟。燒半鍋水,放入適量的蔥、薑,待水開後,把雞放入鍋內煮。煮到雞肉離骨時,取出雞,在雞身內外薄薄地抹一層鹽。把雞晾涼後,斬成小塊,碼入乾淨的盆中,再倒入黃酒。黃酒要浸過雞塊,將盆蓋嚴,醃兩天即可。酒香撲鼻,美妙無比。由於這種雞是用酒醉出來的,故名「醉雞」。

直到今天,浙江人民吃醉雞時,還會想起這位勤勞能幹的三媳婦。

這故事中的醉雞做法,雖有酒的香味,但雞肉不够滑嫩,雞味不够香鮮,我的醉雞是用較豐富的調味,用上做白切雞的方法處理煮雞的程序,故此口味較豐富,雞肉滑嫩。

先看看我的製成品: 
醉雞
材料:

雞一隻,或雞全脾五隻(最好是用走地雞,這裏的超市有free ranch的雞賣,價錢比普通雞貴一倍以上,但食味很好。不過,一隻雞太大了,我現在就用新鮮的雞全脾 leg quarter 代替。)

調味料: 

紹興花彫酒一欂
雙蟹牌魚露三分一杯
糖四湯匙
薑、葱

步 驟: 

1、半大鍋水(以能够蓋過雞隻為準),放入薑、葱,猛火煲滾,然後放入胸部塞了薑葱的雞隻。
(放雞要有技巧,如是全雞,先拿著腿部,把雞浸入滾水中,並傾側雞身,待滾水可以由雞胸的缺口處進入雞腔內,這個程序的作用是使雞隻適應水的温度,雞遇滾水而外皮收縮,這樣雞的外皮便不會因驟遇熱水而爆破。
然後整隻雞放入滾水中,記得雞胸向下。這是因為胸部的肉厚,向下的受熱程度較佳。)

2、猛火煮十二分鐘,熄火焗十四分鐘。(焗的時間長短端視雞隻的大小,我的時間是指一般四磅左右的雞而定。)

3、將雞隻拿出,用冷水啤水(用冷水沖向雞身)。這是北美大部分的水喉水都可以食用而為之,如是在香港,就用冷開水加大量的冰,然後將雞隻浸入冰水之中,待至冰水變成常温的水,那麼雞也就啤水完畢。
啤水要有機巧,水喉水不要開得太猛以免水力沖破雞皮,最好是用旁邊的花灑,啤水除了向雞的外表,還要不時將冷水灌入胸腔。一直至雞身內外冰凍始告大功告成。
(啤水的作用是使雞的外皮爽脆彈牙,雞肉滑嫩。這是熱脹冷縮的原理,熱雞驟遇冷水,表皮即收縮,故而雞皮爽脆,雞肉滑嫩。不啤水,雞離鍋後仍繼續有熱力,使外皮霉淋,雞肉過熟。)

4、花彫、魚露、糖倒入有蓋的容器中攪勻,試準味後,將雞浸入,放入雪櫃中過夜即可拿出斬件食用。

這雞既皮脆肉嫩,食味的層次豐富,既有雞的鮮香,更有花彫的濃濃酒香,加上魚露的鮮甜咸香,再附上糖的清甜,連雞骨也有陣陣香味,真能使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注: 因為魚露本身已有咸味,所以這浸雞汁中不須加鹽。又,浸雞的汁可放入雪櫃待下次用,但也只能用兩次,因為酒香會被雞吸盡,第三次用時就沒有味道了。)

1、紅燒海參

農曆新年在三藩市住了十天,試食了很多不同風味的美食,返家後,肚中的饞蟲仍未適應清淡的飲食,於是唯有自己動手,做個紅燒海參以祭五臟廟。
引用一則對海參的介紹:「海參味甘、咸,性溫,入心、脾、腎、肺經,具有滋陰補腎、壯陽益精、養心潤燥、補血調經等陰陽雙補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海參體內含有50多種對人體生理活動有益的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含量極高,同時含有牛磺酸、硫酸軟骨素等多種保健成分,富含鈣、磷、鐵、碘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適量食用海參可促進機體細胞的再生和機體受損後的修復,還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因近來膽固醇超標,鮑參翅肚這些海味之中,鮑魚已是絕少敢吃的了,燕窩則止限於用來燉雞,而魚翅因浸發太過麻煩,也只是在請客時偶一為之(對上一次煮雞鮑翅好像是兩年前的事了。)平常煮的,則多是滋補而低膽固醇的花膠和海參。
家中的海參有二十條裝(即一斤約二十隻)的遼參及十條裝的南美禿參兩種,遼參軟糯,禿參則較爽,二者各有特色,我就各拿四隻浸發。因為海參本身味寡,所以用瑤柱、鮮雞及冬菇同煲以提鮮,香港的名店用蝦子扒海參,食味奇佳,只是太名貴了,同時蝦子也不是隨時可以買得到,加上膽固醇奇高,我已多年不知其味了。
以下是我的做法:

    材料:

海參八隻,(遼參及禿參各四隻)
瑤柱四粒
冬菇十五隻(我用日本海龍牌的寸玉菇,菇味濃而軟滑,價錢雖比大陸菇貴一倍,但物有所值。)
鮮雞上脾兩隻。
預備功夫:
冬菇和瑤柱隔夜用清水浸即可,海參則要預先三日浸發。
浸發海參
將海參清洗後,用清水浸一天,待其身軟,用刷刷乾淨外面,再用剪刀沿肚剪開,將肚中的腸臟及沙刮去。
煲一鍋清水,水滾放落清洗乾淨的海參,猛火煲滾後收至中火,煲約兩小時,然後熄火,在鍋中焗數小時,直至鍋中的水變冷,然後倒出海參,再在清水中浸多一天即可。
(注:海參忌油,遇油就不能發大,浸水的容器和煲水的鍋一定要洗乾淨。)
浸發後的海參
煮的步驟:
1、浸發後的海參切成約兩吋的長段;瑤柱將韌皮除去,撕成絲;冬菇去蒂。浸瑤柱和浸冬菇的水留下備用。
2、雞上脾去皮去油(這是為了健康,留皮留油食味更佳),斬成小塊。用生抽、糖、酒及生粉醃味。
3、瓦煲燒熱,落油,待油滾,落薑兩片及蒜茸爆香,落雞塊兜炒數秒,再落冬菇,瑤柱絲及浸瑤柱的水和冬菇水(約浸至煲中材料的一半),落蠔油、鹽、糖、料酒(孖蒸酒或玖瑰露)調味,大火煲滾後轉中火,加入已浸發好的海參,煲約半小時。
4、試味後,轉猛火收乾汁液,落薄獻(薄芡,生粉溶於清水,然後趁滾傾入煲中)即成。
再加上一碟炒青菜,足够兩人飽餐一頓了。
紅燒海參

1、欄干拍遍

最近,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把在明報副刋的文章結集,書名摘自南宋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句:「欄干拍遍」。很多朋友要我介紹這首詞,趁著現在有些空閒,就寫了這一篇東西。也算是抛磚引玉吧。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1)
楚天千里清秋(2),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3),獻愁供恨(4),玉簪螺髻(5)。落日樓頭,斷鴻聲裹,江南游子。把吳鈎(6)看了,欄干拍遍(7),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鱠(8),儘西風,季鷹(9)歸未?求田問舍(10),怕應羞見,劉郎才氣(11)。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12)!倩(13)何人、喚取紅巾翠袖(14),揾(15)英雄淚?

【註釋】
(1)建康賞心亭——建康,即今南京。賞心亭,在建康下水門城上。
(2)楚天千里清秋——楚天,泛指南方的天。意謂在秋高氣爽的天氣,南方的天空一望千里,全無雲層的阻隔。
(3)遙岑遠目——遙岑,遠山;遠目,遠望。
(4)獻愁供恨——望山引起感慨,因而說山給人愁恨。
(5)玉簪螺髻——簪,插在髮髻或冠的長針;螺髻,螺樣式的髮髻。螺髻與玉針,皆是寫遠山的形狀。
(6)吳鈎——吳國所鑄的彎形刀,這裹泛指刀劍。吳一詞,暗藏典故,杜甫後出塞:「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鈎。」李賀南國:「男兒何不帶吳釣鈎,收取關山五十州。」聯繫這些詩句的意念,吳鈎在這裹不僅指「彎形的刀」,而是隱含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理想。
(7)欄干拍遍——這也是暗藏典故。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宋初劉概:「少師种放(當時名將),往往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吁唏獨語,或以手拍杆,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杆拍。』」欄干拍遍,隱含感慨書生(朝臣)誤國。
(8)休說鱸魚堪鱠——鱠,音葵,細切的魚肉,食法如現時的日本魚生。秋天江南的鱸魚肥美,可作魚生食用。此句連同後兩句,意謂不願學張翰棄官歸隱。
(9)季鷹——季鷹,晉張翰字。他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鱠,「遂命駕而歸」(見世說新語.識鑒)。辛詞是反用其意。
(10)求田問舍——三國志陳登傳記劉備批評許汜說:「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王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求田問舍,即買田置屋。
(11)劉郎才氣——劉郎,指劉備,劉郎才氣,指劉備批評許汜有才而不能憂國亡家,只求買田置屋的行為。由「求田問舍」至此句,謂如果像許汜那樣庸俗自私,將為天下英雄所恥笑。
(12)樹猶如此——典出世說新語.言語:晉桓溫北伐姚襄,經金城,見昔日所植柳已大十圍,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作者借以抒發自己年華虛度,功業無成的感慨。
(13)倩——請。
(14)紅巾翠袖——指服用此種巾袖的歌女。
(15)搵——拭抹。

【理解和欣賞】
內容理解

本詞分上下二闋,上闋以寫景為主,藉景抒情;下闋則以抒情為主。
上闋描寫登臨賞心亭所見的秋景,再藉景抒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這兩句展現了江水滔滔,秋色無盡的氣象。長江水順着遼闊的長空向遠處滔滔流去,上下一片秋色,無邊無際,景物是遼闊而淒清的,此中「秋無際」,亦是「愁無際」,這是隱含愁思。「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前兩句寫水,這三句則寫山,山與水結成了一個無可分割的景物。狀如碧玉簪、青螺髻的遠山,似是向作者「獻愁供恨」,這是明寫愁情,與上文正是明暗交映,熔成一片。「落日樓頭,斷鴻聲裹,江南游子」。這三句從時間、地點、環境,寫到「江南游子」的作者本人。在賞心亭高樓之上,目睹落日的斜暉,耳聞孤雁的哀鳴,對於這位從北國南來,一心參加抗金鬥爭的志士,勾起了多少的愁與恨!這三小段的文意逐層推進,從山水的遠景拉向樓台的近景,最後推出抒情主人公(作者)。然後直抒胸臆:「把吳鈎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作者滿懷抗金壯志,如今卻是壯志難酬。他登上高樓,獨個兒把手中的寶刀看了又看,將欄干拍了又拍,卻沒有知己領會他此時此刻的心情,憤懣的情緒溢於字裹行間。於是,從這裹轉入下闋正面抒情的部分。
下闋承接了上闋的抒情部分,多角度、多側面地展開對「登臨意」具體內容的抒寫。「休說鱸魚堪鱠,儘西風,季鷹歸未?」這裹裹引用了晉張翰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想念江南的菰菜、蓴羹、鱸魚鱠,因而連官也不做了,返回家鄉。作者以「休說」二字,表示自己不願學張翰棄官歸隱,體現出愛國盡忠的品格。「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這引用了三國時,劉備批評許汜有才而不能憂國忘家,只求買田置屋的行為。「怕應羞見」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如果像許汜那樣庸俗自私,將為英雄恥笑。「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面對滾滾東流的江水,不禁興起時光如流水消逝的感慨,再想起自己空有一腔抗金壯志,卻一直未能一展抱負,如今流年似水而逝,心中的憂愁不息。「樹猶如此」,引用桓溫的典故,「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這正是年華虛度,功業無成的深沉感慨。作者從這三方面抒寫自己的「登臨意」,最後以「紅巾翠袖」的歌女暫拭英雄淚作結,表露壯志難酬的悲憤,與上闋結句「無人會,登臨意」的歎無知音遙相呼應。

寫作技巧欣賞

1. 結構嚴整,上下呼應——本篇分上下二闋。上闋寫登臨所見的景象,由流水、青山,到落日的樓頭,再將重點落在江南游子的作者,然後寫游子的舉動,並發出「無人會,登臨意」的感慨。下闋承接上闋「無人會,登臨意」的感慨,正面抒寫自己的「登臨意」:不學季鷹只顧私人的愛好而不理公務,不學許汜只顧買田求屋而不能憂國忘家,感慨時光的流逝而自己卻是壯志難酬。最後則以「搵英雄淚」作結,與上闋的歎無知音,「無人會,登臨意」遙相呼應。
2. 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本篇上闋寫景,景物描寫是為了充分表達作者報國無門,英雄失意之感。「楚天」兩句寫水,「遙岑」三句寫山,山與水構成了一幅絕妙的風景圖。「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寫秋天長江水一流千里的景象,「秋無際」隱含作者的愁思。「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寫遠山逶迤,山峰如簪如髻,「獻愁供恨」四字明寫愁情。山水相襯,愁思卻一明一暗地托景而生。「落日樓頭,斷鴻聲裹,江南游子」三句,寫落日斜照樓頭,空中傳來孤鴻的哀鳴,景物本已淒清,「江南游子」四字,寫盡作者的愁情。這種揮之不去的愁情,就通過山水、落日、孤鴻的景色,一層一層地推衍而出。情由景生。
3. 運用典故,詞意深遠——本篇採用大量典故,用典有明用暗用,都能達到自然渾融,含義深遠的效果。篇中明用典故有三:
(1)「休說鱸魚堪鱠,儘西風,季鷹歸未?」——這是引用世說新語.識鑒中的故事:晉朝張翰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鱠,「遂命駕而歸」。作者以「休說」二字,表明不學季鷹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2)「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這是引用三國志陳登傳,劉備批評許汜有才而不能憂國忘家,只求買田置屋的行為。作者以「怕應羞見」表明對這種行為的鄙視。
(3)「樹猶如此」——引用世說新語.言語篇,晉桓溫北伐姚襄,經金城,見昔日所植柳已大十圍而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抒發年華虛度,功業無成的感慨。
篇中暗用典故有二:
(1)「把吳鈎看了」——杜甫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鈎」詩句,李賀亦有「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吳鈎隱含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意思。
(2)「欄干拍遍」——宋初种放詩:「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杆拍」,隱含書生(朝臣)誤國之意。
4. 描寫細膩,形像生動——本篇寫作者登臨極目,雖着墨不多,但形像很生動。「把吳鈎看了,欄干拍遍」僅九個字,就形像生動地寫出作者凝視手中寶刀,想到英雄無用武之地,滿腔愁緒化成激越的憤慨,拍打欄干以發洩心中的激憤的情景,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英雄傷心垂淚,歌女以袖為之拭淚,場面綺靡,大有項羽霸王別姬的況味。
5. 詞意深遠,意在言外——本篇用典,除了採用典故的內容抒懷外,更隱含作者深沉的難言之隱。如張翰一典,不僅在字面上表明自己不學張翰棄官退隱,而且言外又指自己故鄉淪陷,也無法退隱,對未能北伐,收復國土,興起了強烈的憤慨。許汜一典,表面上講自己不學許汜只顧添置個人的家產,骨子又是對當時統治集團中只為個人聚斂財物,不管國難的風氣進行諷刺和抨擊。桓溫一典,借以抒發自己年華虛度,功業無成的感慨,並在「憂愁風雨」中隱喻國勢的危殆。
6. 文字精煉,寫情真摯——詩詞是最精粹的語言,文字往往要經千錘百煉。本篇的文字精煉,如「水隨天去秋無際」句,寫江水流入天際的景象,「秋無際」三字更隱含「愁無際」之意,情意含蓄。「獻愁供恨」四字,更將本無生命的遠山賦予生命,綿延的遠山為作者帶來了愁與恨。山本無情,人自多情,作者的愁恨就藉山巒起伏而來。一句「江南游子」,既寫出作客江南的事實,也飽含有家難歸的愁恨。「休說鱸魚堪鱠」句,「休說」二字,表露了作者對張翰所作所為的不以為然。「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怕應羞見」四字,真切地表明對許汜的鄙視。「憂愁風雨」四字,表露作者憂心時局的感情。這些字詞,都是經過精心的煉鑄。

為政者當急民之所急

一年前,我們懷着莫大的期盼,見證了歷史,美國第一位非裔總統奧巴馬宣誓登上了總統寶座。
一年後,我們卻又懷着失望,懷着疑慮地聆聽奧巴馬在參眾兩院的演講。前後僅一年,人們對奧巴馬的表現卻由充滿期盼變成了無盡的失望,反差是如此的大,這主要是在這一年的施政中,人們看不到任何的曙光,競選時「yes, we can」變成了可笑的空話,美國的經濟並無任何的改善,失業率更是步步攀升至可怕的百分之十以上。眼看樓市正踏入了崩潰的第二波,消費市場的虛火也正在消失,在這個現實下,人們不禁要問我們能幹些甚麼?
一年來,奧巴馬所着眼的是健康保險的改革,這無疑是關係到千秋萬代的大事,也是奧巴馬能名留青史的大好機會,但是,它卻不是人們當前所急需的。試問連職業也沒有了,目前的生活都不能保障,又何能顧及生病時的保險呢?何況,窮人如果真的生病了,厚着臉皮往醫院一去,那天文數字的醫療費就由政府去埋單吧;中產階級有病,自有他們自己的保險,保險費支出雖然多些,又未至於要立時為他們制訂新的方案。何況,大家都明白,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全民保健,錢從何來?不加稅,可以嗎?這也就是為甚麼醫改方案不但受敵對的共和黨反對,甚至連普通選民也反對,最近麻省參議員的補選,一向是民主黨的重地,如今竟敗在名望不顯的共和黨新丁手上,這就是人們對奧巴馬說不的強烈信號。
記得競選時,對手譏笑奧巴馬缺乏經驗,說總統沒有培訓期。如今,即使是培訓,也已一年了,奧巴馬應是拿出他的才幹的時候了。這一年來,人們看不到奧巴馬的任何政績,有的人甚至說他還不如備受譏誚的前任總統布殊。因為布殊在任時,還能急民之急,為低收入的家庭發放每人最多六百元的現金補貼,以助解決燃眉之急。數目雖不算大,但也顯出了他對人們的關心。反觀奧巴馬,這一年來,在這方面似乎是交了白卷。他雖也有對耗油量大的舊車的補貼計畫,每輛舊車補貼四千五百元,助車主購買秏油量低的新車,這措施只對極少數的車主有益,卻是助長了日本製造的汽車的銷量,又使這些未必即時需要換新車的車主憑空負擔多了一輛新車的貸款,何益之有?施政最忌是「不患寡,患不均」,奧巴馬花了國庫的錢,卻只益了極少數人,試問這又怎能令一直擁護他的選民心服?
麻省的補選不啻是當頭一捧,奧巴馬現在說「我已知道了( I got it)」,他是否真的知道?那就要看他日後的表現了。我們期望在創造歷史、見證歷史之後,也能够使我們的後代知道,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奧巴馬,請不要令你的選民失望。

6、翟惠洸《三門峽暢想曲》(轉載)

按:翟惠洸剛寫了《三門峽暢想曲》,我將之登在她的專欄中,但意猶未盡,就作一次文抄公,借來收入在我的「往事足堪回味」專輯中,以誌我倆的一段合作經歷。

三門峽暢想曲

翟惠洸

《三門峽暢想曲》是一首二胡獨奏曲。正確地說, 應該稱它為二胡鋼琴合奏曲, 因两種樂器的份量不相伯仲。作曲家劉文金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青年作曲家, 而《三門峽》則是第一首運用西洋記譜法並配以鋼琴伴奏的二胡曲目, 可説是中西樂器配合創新的作品。該曲描劃六十年代於長江上游近四川的地區截流建造堤壩的景象。建壩是否明智, 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事實上,中國大陸的音樂家向有為政治服務的傳統,尤其是在中共政權成立初期,規定文藝必須面向工農兵群眾,宣傳愛國愛黨,音樂家也只好在這些條框下去盡情發揮了。這就有些像數百年前在基督教統治下的歐洲,在歌頌上帝的大原則下,音樂家和藝術家透過宗教主題去宣發內心的感情一樣。然而就音樂而言, 《三門峽》揉合了中樂的民族特色與西方傳統和聲的豐富色彩, 全曲洋溢着激昂的情緒, 劇力萬鈞, 十分動人。它成為深受歡迎的二胡曲目,是不無原因的。

三十多年前第一次接觸此曲已着迷不已, 因為它的鋼琴伴奏寫得異常豐滿, 而且很pianistic (即甚適合鋼琴的指法) 。與我合作的二胡獨奏者乃吳榮欽兄。吳兄現已移居美國, 過着優悠的半退休生活。當年的吳兄, 風華正茂, 不但為人瀟洒, 文章了得, 且寫得一手好字, 拉得一手好琴。吳兄在音樂比賽中屢獲殊榮, 又是中樂民樂隊的活躍分子。除了是二胡高手外, 他對其他民族樂器亦有所認識, 並集編曲指揮於一身。我在音樂上與吳兄有頗多合作機會, 從他處學習了許多有關中樂的知識和演繹技巧。回想我俩合作把揚琴協奏《延河暢想曲》改編為鋼琴與民樂協奏曲期間, 一起艱苦奮斗之餘, 聯同另一名笛子高手楊烈山兄到北角碼頭一帶的大排檔大嚼豉汁炒蜆, 伴以青島啤酒, 自封為啤酒黨徒, 正所謂青春無敵, 豪氣萬千! 那真是一段難忘的歲月, 此乃題外話。

暢想曲的曲式結構較鬆散, 適合於以舒發内心感情的作品。它由數個在情緒上有所對比的樂章組成, 但在演奏時不作停頓, 一氣呵成, 化高低起伏的情感為連續的音樂詩篇。《三門峽》 全曲基本上可分為五個樂章: 序曲, 活潑的快板, 優美的中板, 熱情的中快板以及快板結束段。

序曲如文章的序。 顧名思義, 它的的功能是為主體樂章的來臨作情緒上的準備, 帶引觀眾進入主題的樂境。例如莫扎特的《D小調幻想曲》(K397), 便是以一段分解和絃作為引子, 憂傷深沉的琴聲, 為全曲的氣氛定了調。 《三門峽》的序曲, 先由鋼琴以分解和絃與琶音奏出充滿感情的前奏, 描劃了江水滔滔, 汹湧澎湃, 繼而漸趨平靜, 卻又餘波未了。微波輕蕩之際, 二胡像獨立江邊的詩人, 凝視那悠悠江水, 深情地詠歎, 琴聲則輕柔地附和着。隨着樂思的發展, 情緒漸入高潮, 二胡激昂高歌, 鋼琴則以一段氣勢磅礡的華彩獨奏, 結束了序曲樂段。序曲寫得很美, 很有氣勢, 聽眾的心一下子便被抓住了。

序曲為主體樂章鋪排了暢想的旅程。首站是一段節奏明快, 充滿舞蹈元素的活潑快板。這樂章表達人民對建設水壩的興奮心情。熱烈過後, 歌唱性的主题出現了。這個優美動聽, 稍帶激昂的旋律, 是全曲的靈魂。它既富民族音樂的特質, 又朝氣勃勃。旋律重複了两遍, 從而進一步確立了全曲的樂境: 激情澎湃, 充滿自豪, 反映了中國大陸典型的樂風。這個旋律在音樂往後的發展中, 還會以不同的形式重現, 而且色彩更豐富, 感情更深厚。

接下来的樂章, 是抒情的中板, 它與上一段的快板形成强烈的對比。正如人的情緒在激動熱烈過後, 需要安靜下來, 細味回首。整個樂章深情細膩, 旋律優美。二胡與鋼琴經常一唱一和, 好像一對老朋友互訴衷情。此外, 這樂章具有濃厚的民族鄉土味道, 對鋼琴的演繹是個考驗。我們知道, 二胡雖然只有两根絃, 在演奏某些調性的時侯有所限制, 然而這恰好也是它的優點, 令它有很大的空間去發出抒情的顫吟(vibrato)和滑音; 這些樂音是中華弦樂的特色, 它散發着濃濃的民族韵味。然而鋼琴属於敲擊樂器, 每一個鍵只能發出有限度的泛音, 而無法揉弦令它作明顯的振顫, 更不能發出弦樂般的滑音。因此當两種樂器合奏時便需要互相協調, 不然便會出現性格分裂的情形了。此外, 鋼琴手接觸的曲目以西樂為主, 演繹中樂殊非易事, 這存在着文化差異的問題。技術只不過是工具, 而文化素養的累積, 樂曲精神的掌握, 則浸淫需時。音樂藝術的殿堂, 是一磚一瓦地建成的。作為音樂工作者, 長路漫漫啊。

言歸正傳。優美中板之後, 是熱情的中快板。這樂章的節奏雖然與第二樂章的快板類同, 然而在内容和情感上已發展得更加豐富充實了。它開首的旋律, 充满讚歎之情, 並富總結的意味。 隨着樂思往前推進, 音樂進入全曲熱情激昂的高潮。此時, 二胡與鋼琴同時奏出一伏又一伏如瀑布下瀉, 如巨浪衝天的樂句。至此, 江水滔滔, 汹湧澎湃, 水壩傲立, 民情高漲的景象, 活現眼前。最後, 鋼琴以强力的八度在鍵盤上來回飛梭, 以延長的和弦顫音高低震蕩, 預示着終曲的到来。

音樂與文章一樣, 講求樂思的邏輯發展, 以及樂段間的起承轉合、前後呼應。《三門峽》的快板結束樂章, 猶如一篇文章的結論。在這裏, 二胡以更豐滿的感情, 重現第二樂章活潑快板的主旋律, 鋼琴則配以更堅實的和聲, 共同表達激動的暢想情懷。這結束樂章有點像古典音樂奏嗚曲式的「再現部」(recapitulation), 它雖然重複乐首「呈現部」(exposition) 的主題素材, 但對於整體而言, 已經具有新的意義。那是樂思旅程的終站, 各種高低起伏, 甚至是互相衝擊的情緒, 在這兒都得以緩和或舒發了。

《三門峽暢想曲》由序曲的二胡詠歎調為始, 經歷了歡快、抒情與激昂的樂章, 最後在一片樂觀豪邁的氣氛中結束。演奏《三門峽》,不但奏者過癮,聽者亦過癮。在不少有二胡手參與的聚會上,朋友們都要求我們玩《三門峽》。它這麼受群眾歡迎,我想是因為它雖為民樂,卻有西樂的特質,使音樂語言更飽滿豐富,而且旋律優美抒情,充滿激情之故。

你也許會問我,在演奏《三門峽》的時候,可有想到建壩的情景?最初學習它時,為了「入戲」,亦曾經想象過自己為現場一分子,但熟悉了以後,它的音樂已化為一種抽象的抒情與激情融化在我的感情中。這就是音樂神秘的力量。凡是好作品,聽者都會根據自身的性格和經歷進行不同的解讀和吸收。《三門峽》雖然不脫「大陸味」(這自有其歷史原因),但它的激情發自內心,音樂言之有物,因而能感動人,不像某些內容空洞,為激而激的作品,裝腔作勢,充滿矯飾,流於低俗。音樂跨越了政治,但因為它是抽象的藝術,表達的乃情緒的本身,故音樂也能被政治所利用,這正是它詭秘之處。有說納粹利用貝多芬的音樂以鼓動民情,但你能說貝多芬與納粹有關係嗎?

另一首由劉文金創作的二胡和鋼琴合奏曲,乃《豫北敘事曲》,可謂是《三門峽暢想曲》的姊妹作。《豫北》也是我甚為喜愛的作品,它還出版了大提琴版本,以低沉雄渾的大提琴音去演繹,又別具一番韻味。此外,我還有機會接觸不少改編自二胡獨奏的大提琴和鋼琴合奏曲目,如《江河水》,《良宵》,《二泉映月》等。我亦為一些二胡曲編寫過鋼琴伴奏,包括《蘭花花》,《春思》,和《賽馬》。最為得意之作便是為《秦腔敘事曲》編寫的鋼琴伴奏,我在鋼琴部份加進了中國戲曲的元素,以突出樂曲的鄉土味。我愛看京戲,亦熟悉殷誠宗改編的鋼琴伴奏《紅燈記》,因此在寫作時能有所借鏡,得以保留和表現了原曲的風格。這是我眾多音樂活動中一項值得懷念的「傑作」,禁不住在此要吹噓一番。與欽兄在台上合作《秦腔》,亦已經是二十五年前的舊事了。

吳榮欽的回應:

與翟惠洸在音樂上的合作,是我在音樂演奏生涯中的最愜意時光。我雖是搞中國音樂,但骨子裹還是最愛西洋音樂,學作曲、指揮的時候,接觸的更全是西洋音樂。不過,那時的政治認識使我傾情於中國音樂。
我們的《三門峽敘事曲》演奏被很多愛樂者所推崇,除了演奏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我們那種水乳交融的合作,特別是那段抒情的中板,我們那種心靈契合的柔柔輕語,更是此曲的經典,此後很多名家演奏這首樂曲,儘管技藝可能超越過我們,但在這段的演奏,卻似乎未發現有人能如我們那般的契合。移美後,曾與一位鋼琴家合作,準備也奏《三門峽暢想曲》,當她聽到翟惠洸與我的演奏錄音後,立即打退堂鼓,因為她知道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超越我倆的演奏水平。
可能是大家的經常合作吧,惠洸編寫的中國樂曲也越來越有中國味,二十五年前我們的音樂會,我把《秦腔主題變奏曲》交給她編寫鋼琴伴奏,這首富有河北綁子地方戲曲風味的樂曲,要用鋼琴來演奏,這簡直是靠害,但她卻在殷誠忠《鋼琴伴唱紅燈記》的啟發下,居然寫出了戲曲味很濃厚的伴奏,當年的演奏也很是滿意。
俱往矣,人生還有多少個二十五年?前此與同事劉永耀通電話,他還問起我何時會與惠洸等朋友再搞個音樂演奏會?我答他是遙遙無期。不過,回心一想,「誰道人生無再少」,說不定某個機緣到來,我們又會再「癲」起來,在北美或是在香港再搞它一次。希望在人間。

62、風雪人歸夜

那幾天電視的天氣報告,一直談着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暴風雪即將在十二月二十三號晚到臨,大雪一直會下到二十五號的聖誕節,連續七十二小時的風雪,降雪量將由十二吋至十八吋不等。因為之前已有東部的大風雪,東部城市如紐約、華盛頓及費城等幾近癱瘓,陸、空交通也幾乎全部斷絕的慘痛教訓,這一次的中西部大風雪也就更引起注目。何況又是聖誕前夕,陸、空交通最是繁忙的時刻,突然來這麼的一場暴風雪,也不知有多少人會為風雪所阻,錯失了與家人共渡佳節的時機。所以,早在風雪來臨的前一個星期,人人就已是注視着天氣的變化,各有關部門也更就嚴陣以待。
兒子預定在二十四號晚上由三藩市返家,所以,我們也極度關注天氣的報告。二十三號晚上的新聞報導了機場的情況,但見搭機的長龍蜿蜒着,見不到龍尾,有些旅客因為班機的延誤或取消而徬徨無奈。晚上,很多要在二十四號早上出發的旅客,早已冒着風雪提早來到機場過夜,以期明早不致因交通的延誤而誤點,到處都是一片混亂。看到這情景,我們的心為之一實,真不知道明日兒子坐的班機要延誤至何時?我只得強作樂觀地安慰着妻:從來總是好事多磨,事情總會解決的。何況只是中西部天氣惡劣,三藩市那裹並無問題,只要飛機能從那邊出發,最多只是延誤,絕不會取消班機的。
我們是很緊張的,因為這一次兒子携同小Bear,如果路上延誤,人最多是煩悶、疲倦而已,但狗兒困在小籠中數小時怎消了得?何況還要忍着大小便,那該多辛苦!就因為捨不得小Bear 受苦,所以我們的心愈發難安。
二十四號早上,往窗外一望,天空中正是白雪片片飄揚,屋頂、樹木、草地、街道,全是銀白一片,這是一個晶瑩的世界,如果不是因為晚上要出去接機,假如是心境悠閒,手中一杯熱茶,欣賞窗外的琉璃世界,那將是一件愜意的賞心樂事。白色聖誕豈不是富有情調的嗎?可惜的是,現在心中牽掛着以嵐的班機是否能如期起飛?晚上駕車到機場接機是否安全?這一牽掛,窗外的景緻已不再有詩意了。我們正為這鋪天蓋地的積雪而煩憂呢!
由二十三號晚上下雪至二十四號早上,有的地區積雪已達十八吋,我們這裹的降雪量較少,但地面也已積雪達七吋。吃罷早餐,我就全副武裝地開動剷雪機清理門前車道(Drive way)的積雪。剷雪機將雪噴向兩旁的草地,路口的兩旁已堆了四五呎高的雪,連信箱也幾乎被雪所埋了。記憶中,這是繼九七年之後,雪堆得這麼高的第二個冬天。
清理了雪返回家中,妻己開着電視,觀看有關天氣的報告。可能是有上周東岸大風雪的教訓,也可能是我們州的剷雪設施較先進吧,大雪並沒有造成如東岸般的癱瘓,公路上沒有大塞車,飛機也照常升降。看到這情形,心稍定,只是路面仍不斷有雪飄下,天空仍是灰濛濛的,大有壓得人難以喘氣之概。
整天的細雪紛飛,使剛清理的車道又再鋪上了白雪。我只祈望雪勢稍停,免得躭誤以嵐的返家。這時,已是下午三時,我連忙上網查閱本地前往三藩市的班機情形,發現所有預定前往的航班都如常出發了,於是心稍定,安慰妻說:各班機如常飛往三藩市,保證了以嵐會有飛機可乘,照理應該可以返來了。
下午五時,再上網查核以嵐搭的班機,幸運的是提早了十多分鐘起飛了,心中的大石放了下來。以我的經驗,只要起飛,無論天氣多惡劣,也準可以降落到目的地。我在九五年飛返香港時,正逄香港掛了八號風球,飛機在上空盤旋了近半個小時,終於降落。比起八號風球,這裹的大風雪應較容易降落吧。
我每隔半小時就從網上觀看航機的飛行情形,而妻也全神貫注電視中有關風雪的報告,雖不致白雪漫天(White out) 的險境,但大地在飛雪的籠罩下,也顯得一片的莽莽蒼蒼,夜晚的馬路上也一改平日流光璀燦,車水馬龍的盛況,電視台也呼籥眾人如無要事,應留在家中,萬不可外出。如在往常,就算外面有金可拾也難以驅動我們外出,但以嵐將在晚上八時五十五分到埠,不得不硬着頭皮冒着風雪駕車前往機場。
好在機場距家僅十五哩,經三條高速公路,平日只需十五分鐘就可到達,所以我們前往接機時,多數會在飛機着陸後才駕車前往。但現在風雪交加,交通的時間難以估計,所以在知道飛機到埠的預定時間後,我們就提早出發了。
路面雖已清理,也灑了鹽沙,但因為氣温低,加上整日的飛雪,所以顯得甚滑,平日熙來攘往的車輛消失了,只有三三兩兩的車子蹣跚地行着,相信大多數都是像我們般不得不出門的人們了。
下雪的夜晚,四周顯得特別的漆黑,加上不時飄下的細雪,視野是一片的模糊。我們戰戰兢兢地在公路上緩慢地模索而行,平時是六七十哩的時速,現在慢得只有三十哩。幸好車子的安全設施足够,駕駛時心也稍定。即使是如此,停交通燈或路口時,車子的ABS ( Anti Brake System) 也一直工作着;車行在公路上,也不時有滑行失控的情形,幸好ESP系統及時發揮作用,才不致出現如舞龍般在公路滑行的驚險鏡頭。饒是如此,也已是令人緊張得手腳顫動了。
好不容易花了大半個小時,終於到了機場,致電通知在機場門口等待的以嵐,他拖着在地上奔跑的小Bear上車,於是又花了大半個小時,經歷了提心弔膽的艱險行程,終於到了家門。這時,滿身僵硬的肌肉方才鬆弛了下來,一陣温暖、安然的感覺隨之而生。真的,千好萬好,還是自己的破窩好。

16、布置聖誕樹

聖誕節在家中擺設着棵松樹,讓那五顔六色的小閃燈帶來一室的温馨,帶來節日的氣氛,在放假的日子裏,與家人窩在斗室之中,對着那一樹的熱鬧,心情是既愉快而滿足的。
在香港時,我們有棵六呎高的膠聖誕樹,每年都會在聖誕節把它擺在客廳中,聖誕假期,親友和學生來訪,就對着樹閒談,誠人生一樂。
來美後,地方大了,於是買了一棵八呎高的膠松樹,放在樓下的家庭起坐廳(family room),每年在感恩節之後,就着手布置,樹上的掛飾逐年增加,以嵐在聖誕期間返家,一家三口就坐在家庭起坐廳,燃着壁爐的柴火,在爐中煨着紅薯,在爐火與聖誕燈火的伴隨下看着電視,滿載一室的幸福感,心中總是這麼想着: 「儘管平時不能一家團聚,但每年聖誕節能一家坐着閒話家常,那也已够幸福的了。」可惜這小小的願望,卻也不是年年可以達到!
0五、0六兩年,以嵐因為要趕公司的研究項目而不能返家,我們的心中很是無奈,整個聖誕也失去了生氣,當然,聖誕樹也懶得去布置了,0 七年十月,菲菲意外逝世,夫婦倆沉浸在無邊的哀傷中。那年聖誕,以嵐帶來了菲菲的骨灰,使我們在親人的團聚中添上了難以掩飾的哀愁。那年,以嵐雖也帶來了小Bear,但我們也沒有心情去歡樂了,所以,我也沒有布置聖誕樹。
去年,以嵐也在聖誕抽空返家,但因帶小狗的機票由以前的一百六十元漲到三百多元,太昂貴了,小狗不能來,我也提不起興趣去布置聖誕樹。
今年,以嵐忍痛花了三百多元,準備帶小Bear來渡假,我們雖也頗開心,但仍沒有心情去布置聖誕樹。那天,妻在電話中對以嵐說不想布置聖誕樹。以嵐在電話中說可能Bear也會喜歡聖誕樹。我們回心一想,以前菲菲返家過聖誕,我們會興奮得一早就布置聖誕樹,如今小Bear要來了,我們怎能如此偏心!
感恩節當天上午,我從儲物室將塵封了整整三年的聖誕樹拿出,用了一個上午布置。聖誕樹
布置聖誕樹,也是回憶之船的開航,一邊掛着各種掛飾,一邊回憶着這些掛飾背後的故事:樹頂穿着金色裙子,拿着蠟燭,會鼓動雙翼的天使,還有那個畫着菱形金色圖案的大圓球,是九四年聖誕我來美時(當年我仍在香港工作),一家三口樂孜孜地專誠到Walmart對面那家店鋪買的,那時以嵐的一個同學在那裏做兼職,大家還聊了幾句。那個寫着以嵐英文名的木板雪人,是九五年我來美時,一家三口到down town逛街飲茶時在City Center買的,那個水晶三角琴和黑色的高音譜號則是同一日在Gaviidae Common 那間店鋪買的,再過四個多月,竟在它的斜對面開設了我們自己的珠寶店。那布聖誕老人是九六年以嵐從大學返家渡假時,父子倆駕車到三十多哩的outlet買的。對了,還有那兩個刻着妻的名字的雲紋大掛球,是零五、零六年妻公司的總經理送的掛飾,而那個精緻的印着迪斯尼卞通動物的瓷掛飾,是當年阿五一家到佛羅里達州迪斯尼世界遊覽時買來的,那兩個穿着黑色鑲金和紅色鑲金裙子的小天使,是在經營珠寶店的第一年,夫妻倆在Southdale那間百貨店買的……..整棵聖誕樹就是我們來美十多年的記憶,難怪它顯得沉甸甸的,因為,此中的得意、失意、開心、傷感,全載在其上,那是濃得化不開的温馨而甜蜜的回憶。
飾物
美國人每在特別的日子或特別的事與人時,總會花錢在當年的聖誕買或做些別出心裁的聖誕掛飾,圖的也就是這每年在布置聖誕樹時的回憶。以往我總嫌那些特別的掛飾的價錢並不便宜,可現在掛了起來,卻又覺得物有所值了,因為那每個掛飾的背後,都有着一段令人回味再三的故事,這可是用錢也買不了的。所以,今年我們買了一個Yorke小狗的掛飾,這是我們專誠買給小菲菲的,以後,牠就會在聖誕樹上與我們一起渡過一個個的聖誕節。
因為樹大,掛飾多,每次布置上來,總得非花上兩三個小時不可。不過,這些時間是花得心甘情願,花得很開心的。但是,節日過後,也要花上兩三個小時來收拾這些東西,這是最不願意花的工夫,因為,它總有一點曲終人散的無奈。
不過,回心一想,沒有這種無奈,又怎能有明年的期盼?人生總是如此的,歡樂與愁悶總是相間以疊成的,就因為有了對比,歡樂恆見其歡樂,而愁悶也就更顯其愁悶,人生總是如此,我們也只能以平常心去面對它了。

《大地》的聯想

直到上星期六,才有機會觀看紀錄片《大地》(Earth),那温室效應破壞自然生態的主題,那眩麗雄偉的大自然景象,那動物聯羣結隊,漫山遍野為尋水與食物而遷移的壯麗場面,那熱帶雨林雄鳥出盡八寶求偶的風趣舉動,那雛鳥從樹洞中如空降而下的第一次學飛,還有那初生北極熊沿着冰崖滑行的憨態……這些妙趣橫生的情節,都使人銘刻於心,都使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使我內心深處久久不能平息的,卻是兩個弱肉強食的鏡頭。
那是在漫山遍野的馴鹿(caribou)翻山涉河遷移的時候,數隻白狼在旁覷伺著,當看到一隻初生的小馴鹿稍離大隊,白狼就突起發難,小馴鹿忘命飛奔,卻越跑越遠離大隊。白狼在後面緊追不捨,小馴鹿跑上了山坡,終於被白狼追及,牠於是伏在地上,一動不動地等著白狼吞噬自己的生命。
另一個受害者是麋鹿。數雙麋鹿在野外吃著植物,風吹草低,景緻是美麗而諧協的,大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苹」之概。和平的外表卻是醖釀著致命的兇險,這時,旁邊伺伏著的山豹突然撲出,麋鹿沒命地奔跑,山豹快捷地追趕,眼看漸追漸近了,麋鹿心慌而失足。電影用了慢鏡頭播放麋鹿失足跌倒,爭扎著爬上來,再失足跌倒,山豹追及,麋鹿伏在地上一動不動地靜候著山豹撲來,無助地任由山豹咬牠的頸部。
這兩組鏡頭對我來說,具有極強烈的震撼力。以前對「弱肉強食」只停留在理性的認識,如今卻是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這以後的數日,我一靜下來就想起這兩組的鏡頭,心中不由自主地湧起惻然之感。我不時想著,為甚麼小馴鹿和麋鹿在被追及時,就不再作爭扎,無助地伏在地上靜候死神的來臨?及後一想,又覺得牠們是在盡了自己的能力與死神博鬥,力盡之後只得接受命運,不再作無謂的爭扎了。如此看來,動物比我們的部分人類還要聰明。不是嗎?在命運面前,明知爭扎無益,可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還是不能坦然接受,還是要作吃力不討好的爭扎。這美其名是不向命運低頭,富有奮鬥精神。但是,奮鬥的的結局不就是還要失敗嗎?那麼,爭扎又何益呢?話得說回來,在初始時,我還是贙成要盡力爭取的,只是知道爭也無益時,何妨坦然接受失敗,甚至是死亡呢!這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吧。比如對疾病的態度吧,明知是絕症,根本己沒有治癒的可能,那何不坦然接受,心安理得地靜待生命的終結?為甚麼還要作無謂的爭扎,白白浪費了社會的資源呢!這又使我聯想到最近備受爭議的安樂死。人已變成了植物人,或是生命力已全消失了,為了一個所謂人道的理由,卻仍要遍體插著各種管道苟延生命,這對病者來說,並不是人道,而是殘害,同時,對社會的資源來說,也是一種無益的浪費。目前,美國已有很多州接受安樂死的要求,這無疑是較人道的做法。
弱肉強食,這在動物界是一種生存的定律。但在人類社會,則有不同的反應。也有一類人接受這定律的,所以,商場上不時有大魚食小魚的上演,社會中不時有強者凌辱弱者的事發生。這種觀念,表現得最徹底的應是希特拉,他那大日耳曼民族的思想,那優生學的思想,使他作出了對認為低下民族的種族滅絕行為。也有一類認為人不同於動物,要有正義,要維護弱人弱國不受欺凌,於是國家就有了法律保護弱羣人士,國際間就有了聯合國維護弱國不受侵略。為了執行法律,國家就有了警察、律師、法庭,國際間就有了強國充當的國際警察和國際法庭。這原是好事,但執法人員的行為和標準卻又往往出現問題,於是,警察成了有力人士欺凌弱小人士的打手,律師成了有勢力人士的專利,國際警察成了侵略他國的兇手。這又是另一種較為文明的弱肉強食的現象。
何處是樂土?何時才能有真正的公義?真的是天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