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一雞數吃

雖知道素食對健康最有益,可是長期吃素還是令人感到單調的,我雖也想方設法弄上數道色香味兼備的素菜,但一來需要事先做很多準備的工作,例如浸發各種菰類(冬菰、雲耳、雪耳、竹笙、黃耳),同時其他的配菜也要花不少的時間去切花,做上來真的頗花工夫,做兩三樣的素菜,可要花整天的時間去預備,所以,素菜還是不能經常煮。除非像洋人,買些已洗好的雜菜做沙律吃,但這種吃法更加單調,除了滿足一種吃得健康的心理之外,也只是填填肚子而已,這已失去了享受吃的原意了。

所以,家中的食用還是以雞和牛肉做的菜肴為主。吃雞在美國是最便宜的,但這裏的雞肉淡而霉,不懂烹調,也難以下咽。當然,只要方法對辦,也就可以弄出一道道美味的雞食。不過,家中只得二人,弄隻雞可要連吃數餐,不撐死也得悶死。於是,在這方面還是要花些心機的。其實,只要花些心機,一隻雞還可以同時做出不同的吃法的,既省時又好味,這是很不錯的一種嘗試的。

我這次的一雞數吃的靈感是來自八寶鴨的做法,這八寶鴨是一道很花工夫的工夫菜,要先把鴨起骨,在鴨腔塞上蓮子、栗子、冬菰、木耳、紅棗、薏米等物,在大油鑊中把鴨炸得外皮金黃,再放入煲中用特製鹵水燜煮至酥爛。

我說是靈感來自八寶鴨,可不是像它那般的精工細煮,我做的還是我自己創製的南乳弔燒雞的方法,只是在雞腔中填塞了毛豆仁和芋頭粒,放在焗爐中焗好後,雞腔中的毛豆仁和芋頭粒另碟上,雞背、雞翼、雞脾斬件上碟,雞胸則去皮撕肉,其中一部分配上特製的怪味醬(用芝蔴醬、浙醋、生抽、白糖調較)作手撕雞上碟,另一部分則與海蜇皮作涼菜上碟,還有一部分則做成雞沙律三文治。這樣一雞數吃,加一碟青菜和一道湯,可供四至六人作豐富的一餐,如果像我們只得二人吃的話,大概可以作三天的餸菜了。由於口味各異,所以即使吃上三天,也不覺得悶。

以下是我的做法:
【食材】
1、鮮雞一隻,約四磅重。
2、檳榔芋頭一小半,約半磅重。
3、毛豆仁五分一杯。
【調味料】
1、南乳四磚
2、椒鹽
3、鹽、糖
4、薑片及葱
【準備工夫】
1、鮮雞洗淨,用紙巾抹乾雞身及雞腔。
2、椒鹽、鹽各一湯匙,糖兩湯匙,均勻灑在雞身及雞腔。
3、南乳用湯匙壓成醬狀,均勻塗在雞身及雞腔。用手為雞身按摩,使雞身的肌肉全部鬆弛,調味料也因此更深入雞身。腌好的雞隻候約一小時才入焗爐焗,味道會較佳。
4、芋頭去皮,放在滾鍋中隔水蒸至半熟。(約七分鐘)不要把它蒸至全熟,否則的話,芋頭在焗後會變成一團芋茸。)
5、取出蒸至半熟的芋頭切成粒狀。
6、雞腔先塞入薑片和葱,毛豆仁和芋頭粒拌勻,加入少許的食鹽,塞入雞腔中。
【煮食步驟】
1、焗爐校至華氏四百五十度,預熱數分鐘。
2、雞隻入爐,雞胸向上,焗二十四分鐘。
3、轉雞背向上,再焗二十分鐘即可熄火。
4、取出雞,稍涼,將雞腔中的填塞物取出,放於拌著青菜的碟中,雞背、雞翼、雞脾斬件上碟,雞胸去皮撕肉,一小部分與海蜇拌勻成涼菜。其他的雞胸肉可按自己的喜好做成其他的菜式。
芋頭毛豆仁
南乳弔燒雞
雞絲拼海蜇

14、蘑菇芝士牛肉餅

農曆新年在北美是冷清清的,不過,這裏的中國人還是會擠出些時間聚一聚,三五良朋,在其中的一人的家中,各自準備些過節的食物,把酒言歡,談兒女的教育、談家鄉習俗、談眼前事、上天下地無所不談,這是很難得的一種聚會。

藉此機會,介紹一種易做好味的牛肉餅﹣﹣蘑菇芝士牛肉餅,佐膳送酒皆宜,男女老幼均愛,是新年聚會中的一道不錯的食品。

這道菜會聚了牛肉的鮮,蘑菇的鮮,芝士的香,是一種食味複雜的菜式。

現介紹它的做法:
【食材】
1、免治牛肉(grind beef)一磅,最好選(grind chuck),因為肉中有肥油,特別香鮮。
2、新鮮蘑菇四安士。
3、磨碎芝士粉二湯匙。
4、白菜膽三至四棵。
【調味料】
鹽、糖、白胡椒粉
【準備工夫】
1、蘑菇切踤粒
2、蘑菇粒、芝士粉與牛肉糜混勻,加入適量的鹽、糖及白胡菽粉,用筷子順時針方向不斷攪至牛肉和蘑菇混和成膠狀。
3、白菜膽洗淨對邊切,在滾水中拖熟,撈出加些少蠔油,置碟邊作件碟之用。
【煮食步驟】
平底鑊燒熱,加油,油滾(冒煙)即轉中火,用湯匙𢳂牛肉成圓球,逐一放入鑊中,壓成扁平,煎約五分鐘,轉另一邊繼續煎約三分鐘,用湯匙背輕壓牛肉餅,感覺略硬而有彈性即可上碟。
(注:煎牛肉餅最忌太熟,最好兩邊略焦而中間剛八成熟,咬下去肉汁四噴才算及格。

蘑菇芝士牛肉餅

13、粗菜精煮(冬瓜二食)

踏入八月,這裏的Farmer’s Market開始有冬瓜供應,這些都是農夫自家種植的,一整個約十多磅,只售三元至五元,很是便宜。這時,我多數會買一整個,既煲冬瓜湯,也拿來炆,經濟又健康。而每年明明生日的時候,我也會做一個冬瓜盅宴客,這是親友在美國唯一可以喝到的湯,也很受歡迎。

冬瓜又名白瓜,為葫蘆科植物,瓜呈橢圓形狀,果皮綠色。冬瓜的名字相傳有3個典故,一是因冬瓜老熟後,皮有白粉,似被白雪覆蓋,故取其義如冬天雪白的瓜;另一說法是冬瓜肉質硬實,輕拍它有咚咚聲響;最後一個說法是把冬瓜切開,瓜瓤像冬天的雪花,故取名冬瓜。冬瓜含水量大,肉嫩質細,清淡可口,可去油除膩,無論弄素菜或煲湯皆十分適宜。冬瓜性味甘淡,中醫認為其性涼,故是夏天解暑、清熱、解渴的良品。夏日常吃有助驅濕暑,對夏日常出的濕疹也有療效。

冬瓜含水量達96.5%,含鉀、維生素C、蛋白質、鈣、磷、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及尼克酸等有益成分,不但不含脂肪,而且還含葫蘆巴鹼及丙醇二酸。葫蘆巴酸能幫助促進新陳代謝,而丙醇二酸則有效阻止身體的糖份轉化為脂肪,把多餘的脂肪消耗掉,故此冬瓜對於防治因肥胖引致的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均有一定效用。

在香港,冬瓜是最便宜的蔬菜之一,菜市場的攤檔上,重二三十斤的大冬瓜,論斤出售,通常一斤只值港幣一元數角。這是很粗賤的蔬菜,記得學生時代我曾往社會福利署安置木屋火災災民的安置區採訪,政府供應給災民的餸菜,就是裝在不鏽鋼桶中的南瓜和冬瓜,災民饑之為豬餿。當然,家中用之煲湯,炆煮,加上豬肉、鱆魚、豆腐乾等配料,就是很經濟的家常小菜。而在餐館中,一道金華火腿冬瓜夾,兩片冬瓜,中間夾着一片金華火腿、一片日本靚冬菇,金華火腿的鹹、香、鮮,冬菇的香,加上冬瓜的清鮮,融會成為一種美味而華貴的工夫菜。可惜的是,這道菜只能在香港的餐館吃得到,我們這裏的中餐館供應的只是粗俗難耐的「中國菜」,如此精緻的菜式,那些厨子可能連聽也未聽到呢!這裏又難以買得到金華火腿心,所以即使想做,也難以如願。

我在香港時,並不大用冬瓜做菜,只是在夏天時,買一斤冬瓜,把冬瓜切成細粒狀,又把雞肉也切成細粒狀,就滾過冬瓜粒雞粒湯送飯,這不同於廣東人的冬瓜老火湯,反而有點像福建人的絲瓜滾湯,但也很清甜可口。這個湯幾乎奪去兒子的小命,如今想起,仍是滿額冷汗呢!那時兒子剛三歲,我們吃飯時,他會坐在餐桌旁的高椅上,我們也邊吃邊餵些東西給他。那時,冬瓜粒雞粒湯是常備的,因為容易入口,兒子也吃得很開心。有一次,餵他冬瓜粒湯時,他一時喉急,結果被哽在喉嚨不上不下,連臉也紅了,我很是慌亂,幸而妻臨事冷靜,叫我抱起他倒吊,用手拍着他的背,終於把哽在喉嚨的冬瓜粒拍了出來,救回了一條小命。

物離鄉貴,粗賤的冬瓜在這裏也不便宜,平時在中國雜貨店看到的冬瓜,一磅要近一元,比起香港的貴了六七倍,同時雜貨店離家頗遠,平日難得一往,去到也急於採辦日常所需的菜蔬雜貨,所以很少會買塊冬瓜來煲湯,直至八月開始,才在Farmer’s Market買一個來,冬瓜盅當然最是理想,但一個冬瓜十多磅,花三四個小時弄個冬瓜盅,夫婦二人又怎能消耗得了?所以,每年只有在明明生日時招待親友時才做。

那麼,平時又怎樣煮這些冬瓜呢?除了用蝦米、鹹蛋滾湯之外,有時也會炆冬瓜甫。但這些都是粗食,如何把這粗菜變成精緻的菜式呢? 這需要花一番心機。以下是我最近設計的兩種煮法,一菜一湯,都是比較滿意的做法。菜就是瑤柱冬瓜球,湯則是蟹肉雞絲冬瓜茸湯。冬瓜味淡,用瑤柱煨熟,瓜肉飽吸瑤柱的鮮甜,清新鮮美,別有一番情韻。至於那個冬瓜茸湯,蟹肉的鮮美,雞絲的鮮甜,使這個冬瓜茸湯散發著鮮甜清香的味道,飲之齒頰留香,實是一道頗特別的妙湯。

以下是這兩道菜的煮法:

瑤柱冬瓜球

【食材】
1、冬瓜約一磅半
2、瑤柱四隻
3、蛋白一隻

【調味料】
1、鹽、糖、白胡椒粉
2、玫瑰露酒
3、薑

【準備工夫】
1、瑤柱洗淨,用一碗清水浸軟(預先一天浸軟,如果趕時間,可用滾水浸,大約三個小時即可,甚至可以將瑤柱連同清水放入微波爐中,用大火加熱兩分鐘,取出再浸約一兩個小時即可。)
2、冬瓜去皮去核,用挖瓜球器挖出球形瓜肉約二十球。(如果沒有挖球器,將冬瓜切成半吋丁方的粒狀也可以。賸下不能挖成球形的瓜肉,可以切片,加蝦米、鹹蛋滾湯。)

【煮食步驟】
1、浸瑤柱水加些少清水或雞湯,與冬瓜球一齊落鍋,加一片薑,食油一湯匙,大火煮滾後轉中火,冚蓋焗煮約十分鐘,加鹽、糖、白胡椒粉和玫瑰露酒調味。
2、浸軟的瑤柱撕成絲,置碟中另鑊隔水蒸約十分鐘,取出。
3、取出鍋中的冬瓜球,置大碟中。
4、加蛋白入蒸好的瑤柱絲中,攪勻,煮冬瓜球的瑤柱汁轉大火,大滾後落蛋白瑤柱絲,待蛋白凝結時即熄火,將瑤柱絲蛋白汁淋在冬瓜球上即可上桌。

瑤柱冬瓜球

蟹肉雞絲冬瓜茸湯(八至十二人份量)

【食材】
1、冬瓜半個,約四至五磅
2、阿拉斯加大雪蟹(snow crab)一磅
3、鮮雞上脾兩隻
4、瑤柱四隻

【調味料】
1、鹽、糖、白胡椒粉
2、薑

【準備工夫】
1、冬瓜去皮去核,用挖瓜器挖出二三十個冬瓜球,其餘的冬瓜切成碎塊,放於攪伴機中攪成冬瓜茸。
2、蟹拆肉。
3、雞上脾去骨去皮,並切去肥油及血管(筋),切成幼絲,加鹽、糖,白胡椒粉調味。
4、瑤柱隔夜用清水浸軟,撕成絲。

【煮食步驟】
1、冬瓜茸和冬瓜球,瑤柱絲連浸瑤注水入鍋,加入適量的雞湯或清水,薑數片,食油一湯匙,大火煮滾後轉中火,煮約十五分鐘。
2、轉大火,倒入雞絲,待大滾後,再加入蟹肉,滾後熄火,加入鹽、糖,白胡椒粉調味,即可飲用。

蟹肉雞絲冬瓜茸湯

12、金菇百花三文魚卷

三文魚是我們這裏最常見的海鮮,超市的生劏三文魚被起骨切成一條條的魚柳,或是一塊塊的魚扒發售。洋人喜歡買魚扒在平底鑊中煎或在燒烤爐中燒,佐以燒烤汁、洋葱、薯仔,已是一餐很豐富的海鮮餐。只是洋人在煎和燒時,多數會過火,使魚肉乾而硬,口感「嚡」而無鮮味,糟蹋了好好的鮮魚。當然,也有識食的洋人,他們會將魚扒煎到七分熟,吃上來外皮香脆而內裏juice,但這也限於極少數。在美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越是受教育高,越是收入高的人,在吃的方面越是懂得講究。他們可以吃日本魚生、半生熟或恰熟的海鮮,甚至是牛扒,更要求外表焦香而內裏的肉仍是冷凍的四成熟。這些在普通美國人看來,簡直是恐怖。普通美國人吃的是漢堡包、披薩、意大利粉,至於魚肉牛肉雞肉,也必定是十成熟或是熟得像肉乾的才放進口中。所以有時我也很感慨普通美國人的飲食習慣,簡直是沒有文化可言,難怪越是低下層越是痴肥。曾有人這樣形容:美國人的收入和教育程度,與他們的體形成反比。可憐的美國人!

好了,話題扯遠了,提起三文魚,除了煎、燒之外,也真的別無良方。我曾試過將之當作石斑球般炒,雖也炒至糖心,但食味卻太寡,難及石斑球的鮮甜爽脆;又試過用蒜頭豆豉蒸,卻又不及盲鰽、烏魚的嫩滑鮮美。面對如此多的鮮三文,又不忿只有這麼單調的食法,終於,靈機一觸,就將日本壽司手卷的做法,結合粵菜的百花食制,設計了這一道「金菇百花三文魚卷」。這道菜,金菇的爽而韌、百花膠的鮮甜、三文魚肉的清鮮,構成了一種清新而別致的口感,在講究少油的現代飲食觀念下,是不錯的結合。

以下是我的做法:

【食材】
1、三文魚柳四安士
2、日本壽司手捲用紫菜二張
3、鮮蝦肉六安士
4、金菇一小撮(約一安士半)

【調味籵】
1、鹽、糖
2、白胡椒粉
3、薑一薄片

【準備工夫】
1、三文魚柳洗淨抹乾,切幼條狀,用適量的白胡椒粉、鹽、糖腌味分成兩等份備用。
2、蝦肉用刀身拍碎,薑片切成薑米,放入蝦肉中,再落適量的白胡椒粉、鹽、糖,用刀剁至起膠,分成兩等份備用。
3、金菇洗淨瀝乾,用手撕開一小撮,分成兩等份備用。
4、將一張紫菜平鋪於壽司竹𥱊上,首先將蝦膠平鋪於其上,再在一頭約三分一吋處放上一份的金菇及三文魚柳,份量不宜太多,要均勻。
5、用竹𥱊幫助,由放金菇及三文魚柳的那一頭開始捲起,捲的時候要注意開頭處要緊迫,捲完一條後再做另一條。

【煮食步驟】
1、鍋中水滾,碟中置捲好的三文魚卷,在蒸架上隔水蒸,覆鍋蓋大火蒸約十分鐘即可。
2、待三文魚捲攤涼後,切去頭尾不齊處,再將魚卷切成約一吋長的一段段,可點香醋進食。
3、如果想香口的話,可將一段段的魚卷兩頭在平底油鑊中用中火煎至金黃。

金菇白花三文魚卷

11、酥焗蒜香雞塊

在北美,雞最是便宜,雖然這些農場雞比起香港的活雞食味差天到地,但勝在方便,而且適當的烹調之後,還是不錯的肉食。所以,我家的日常食用之中,雞最是常用,計有整隻的白切雞、豉油雞、南乳燒雞、鹽焗雞, 斬件的冬菇栗子炆雞、金針雲耳炆雞、香芋炆雞、蒸滑雞,以及配上各種時蔬的炒雞絲炒雞片……對了,還有滑雞煲仔飯和啫啫雞煲,林林總總不下二三十種。

此地的肯德基家鄉雞大行其道,一道炸雞風靡全球,但我卻很難接受它那炸過火的炸雞,印象中,來美十多年,似乎只吃過一次吧。我常笑着說,如果個個都像我一般,美國的快餐必定一早就執笠大吉了。

在北美,大焗爐是每個家庭的標準設施,我家的焗爐,除了每年焗製兩次生日蛋糕之外,最經常用的就是用來焗雞焗三文魚。請客時,為了照顧我們那些「半鬼半人」的小孩,我經常會投其所好,做一道「酥焗蒜香雞塊」。哈哈,這道雞塊,比之我費煞苦心精心設計及泡製的小炒還要受歡迎。此無他,食味接近肯德基家鄉雞又勝過他們的炸雞。

這道菜,做上來其實很簡單,要訣是口味複雜而雞身嫩滑多汁,香噴噴的味道加上一口咬落鮮甜四溢的雞肉汁,這就討得了大人小孩的歡心。以下是這道菜的做法:

【食材】
1、新鮮雞上脾六件,約兩磅重。(此份量可供八人吃用,人多人少可酌量加減。)
2、雞蛋一隻

【調味料】
1、蒜頭六七瓣
2、辣椒醬
3、椒鹽粉
4、五香粉
5、八角粉
6、蒜頭洋葱粉
7、玫瑰露酒
8、鹽、糖
9、蔴油
10、萬用炸粉或越南炸蝦粉(如果沒有的話,可以自己調製,按三分二麵粉三分一麵包糠調製。)

【準備工夫】
1、蒜頭去衣,用刀拍扁再刴成蒜茸。
2、雞脾洗淨抹乾, 斬件,每塊雞脾約斬成三至四件。 加蒜茸、辣椒醬一湯匙、 鹽一又二分一茶匙、糖二茶匙、玫瑰露酒一茶匙、蔴油一茶匙、椒鹽粉一茶匙、蒜頭洋葱粉半茶匙、五香粉及八角粉適意(我通常每樣落半茶匙)撈勻。
(注:此道菜最重要的調味料應是蒜茸、辣椒醬、鹽、糖、蔴油,其他的調味料只是增加雞的複雜口味,如果家中沒有,可以省去不用。我自己有時也不用。)
3、雞蛋一隻打勻,加入五至六湯匙炸粉撈勻,連後倒人已腌味的雞件中,用手或筷子攪著雞件,使所有的雞件都沾勻粉漿。

【煮食步驟】
1、將雞件平鋪於焗盤中。
2、焗爐開至華氏四百五十度,預熱約二分鐘,然後擺入裝著雞件的焗盤,焗二十分鐘,再將雞件轉另一面,再焗十分鐘即可取出奉客。

酥焗蒜香雞塊

10、冬菇雲耳蒸滑雞

雲耳即黑木耳,黑木耳有分為質地較軟身的雲耳,以及較硬較長身的白背黑木耳幾種。其中雲耳的用途最廣,是齋菜的常客,有素中之葷之稱,其口感爽脆,搭配多樣化,不論是與枝竹、金針、冬菇都可共煮為上得廳堂的佳餚,金針雲耳蒸雞,更是一道歷久不衰的養顏美容名菜。木耳含有鐵質、維他命,有補血氣之效,因價錢不貴,故有「木耳是窮人的滋潤品」之說。木耳中亦含「多糖」,能將身體未能吸收的物質一併帶走,能通便。此外,木耳有抗凝作用,有助阻止膽固醇在血管積聚。木耳一直是中國人的藥用菌,其食療功效是被肯定的,外國人認識有益菇菌,也是從木耳開始。多食木耳、雲耳,不僅有助於降低血脂肪、通血管,以及改善心血管疾病;日本研究顯示,雲耳提取物還有抗癌的功效。

小時候,因為祖母信佛,所以齌菜也是經常吃的食物。母親為了令齌菜食味更佳,於是將雲耳、冬菇、黃耳、榆耳按各自不同的口感而作出不同的配搭,使齌菜可口清爽,有時甚至將之配南瓜、冬瓜、蕃薯、茄子、荷蘭豆同炒,變成了口味千變萬化的齌菜,這種菜根香的美味,不是一般的齌菜館可以做得了的,印象中,也只有厦門的南普陀的齌菜嗟可媲美。不過,做這類的齋菜功夫太多,配料也很複雜,單是那些乾的菇菌類已是一大堆,何況浸切需時,單單為了吃一頓齋而花如許大的功夫,確也不甚化算。齋菜是吃不著了,但用這些齋菜來配雞、肉、甚至是牛羊肉來炒,也是很有滋味的菜式。

冬菇雲耳蒸滑雞是我最經常煮的一道菜,滑嫩鮮甜的雞件,配上冬菇的香,襯上雲耳的爽,構成了一道食味和口感都絶佳的家常菜。這道菜所花的功夫有限,因為有了微波爐,將材料放進去,約三四分鐘就可以上桌了,簡單快捷,這是科技帶來的方便。提起微波爐,不禁想起了某個親戚的妙事,他偶然讀到一篇文章,說是微波爐煮食,高温破壞了食物的組織,食之無益,還會致癌,於是在家中的微波爐上貼上一個骷髏骨的標誌,不准家人再用微波爐。此事引起一班小輩的哄笑,當時我的襟兄黄金仍在世,他是化學博士,對這方面應有認識,聽後笑著說,那麼叫他不要吃熟食,就全吃沙律吧,因為炒菜時高温也一樣破壞食材的組織。真的,微波爐已遍及各個家庭和餐館,真的可以致癌的話,那也是不能避免的事,何必緊張呢?何況如果真有其事,各國的食物衛生機構早已明令禁止了,又怎會等一干無聊之士來說三道四呢?

雞要蒸得滑,要訣有二:
一是腌味的功夫,腌味時,落足了調味料後才落粟粉或生粉,粉的份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則蒸出來的雞件裹上一層厚粉,影響吃時的口感; 太少則蒸出來的雞件乾而不滑。此外,一定要在落粉撈勻後才加入少量的食油,這樣蒸出的雞件才會既滑而香。但食油一定要在落粉撈勻後才加入,否則,就會使粉不能粘在雞件上。
二是蒸的火候,最好是剛熟,一口咬下去,雞肉的鮮甜汁液應齒而出,過火則雞肉乾硬,如同嚼蠟。這火候的掌握,如是隔水蒸,就得有經驗的厨師才可以得心應手,如今用微波爐,則是非常的容易。

以下是我的煮法:
【食材】
1、雞半隻,約二磅重
2、日本海龍寸玉菇八隻
3、雲耳一把,約一小飯碗的份量

【調味料】
1、豉油、玖瑰露酒
2、鹽、糖
3、葱一候、薑數片
4、粟粉

【準備工夫】
1、雞洗淨,用紙巾索乾水,斬件。落豉油二湯匙,糖一湯匙,玖瑰露酒一茶匙,粟粉二湯匙,撈勻。再落食油一茶匙,撈勻備用。
2、冬菇洗淨,浸水隔夜,去蒂備用。
3、雲耳洗淨,浸水約兩小時,除去底部硬塊備用。
4、薑切片,葱切段

【煮食步驟】
1、雲耳撈起瀝乾水,鋪於碟底。(一般人喜歡將浸發的雲耳在白鑊中炒過才用,我則覺得無此必要。)
2、冬菇切件,散放於雲耳之中。淋食油一茶匙,鹽一茶匙,糖一茶匙於雲耳及冬菇上。
3、雞件鋪碟面,薑片置雞件中,上撒葱段。用保鮮紙封碟,置微波爐,用高温蒸四分鐘即可上桌食用。

冬菇雲耳蒸滑雞

9、簡易豉油雞

在香港,雞的食制中,油雞是很普遍的。客人來訪斬料加餸,或是拜神時,除了义燒、燒肉、燒鴨之外,油雞也是很多人的選擇。

油雞是豉油雞的簡稱,而豉油雞的全名是「桶子玖瑰豉油雞」,這個名稱,包括了製作豉油雞的用具及用料。以前的「桶子油雞」 做法是把滷汁放入木桶子中 , 然後把木桶子置入盛滿熱水的鐵桶中加溫滷製 「油雞」 , 「油雞」吸收了木桶子中的滷味和香味後便成為馳名中外的 「桶子油雞」 。但顧慮到滷製品的外觀 , 從而會放入一點 「紅糟」 在滷汁中 . 由於滷汁中含有 「老抽」 醬油 , 當 「紅糟」在滷汁中散發其天然色素時 , 配合上 「老抽」醬油,便會把滷製品的顏色變得很美麗 , 深茶色中帶點反光的紅色 , 這就是所謂玖瑰色了, 這樣一來,滷製的雞便不再只有黑嚜嚜那麼難看和不吉利。於是,這道雞就叫做「桶子玖瑰豉油雞」了。

不過,今天已沒有人會用傳統的木桶來泡製 「油雞」 的了 . 大概因為製造木桶的工藝式微和造木桶的木材昂貴的緣故罷 ! 所以用木桶子泡製「油雞」的方法就隨着時日而失傳 。 其實用木桶子來泡製 「油雞」, 除了成本昂貴外 , 木桶子還存在著衛生的問題 。木桶子經放入滷汁和食品後 , 木料就會同時吸收滷汁和食物的油份 , 當油份滲入木料經一段時間後便會釀成一些細菌 , 細菌積累便會產生類似腐矽質的物質黏附著木桶 , 這些物質便是我們常說的 「潺」 . 這些 「潺」不單對人體有害 , 對滷汁和食品都會有影響 , 滷汁會因為這些 「潺」 在木桶的積聚而變質 , 因而使食品有毒。現代人因為怕清潔功夫多 , 怕木桶子成本貴和怕惹麻煩等原因 , 所以就沒人用了 。又因為現代的不锈鋼鍋子用來方便 , 清潔不費多少功夫 , 所以很快便取代了木桶子成為滷製 「油雞」的工具 , 現代的 「桶子油雞」 這個名稱只是個欺世盜名。

浸豉油雞的滷水用料豐富,除了生抽老抽外,還落了甘草、花椒、八角、茴香等一大堆,日常在家中只煮一隻,要如此麻煩,當然不化算。市面上也有李錦記的豉油雞汁,但總覺得煮出來的不够理想。經多次的改良嘗試後,我成就了一道簡易而又好味的豉油雞煮法:

【材料】
1、鮮雞一隻、約四磅重,切成兩邊。(這裏的超市有走地雞free ranch賣,價錢比普通雞貴約一倍,但雞味濃,肉實皮脆,物有所值。)
2、薑數片,葱一條

【油雞汁】
1、生抽與老抽以二比一為準,半飯碗生抽,四分一飯碗老抽
2、片糖半條(一般人用冰糖,我則認為片糖更佳,有冰糖的清甜,又有庶糖的香味)
3、玖瑰露酒一湯匙
4、蔴油一湯匙
5、清水二飯碗

【煮食步驟】
1、燒紅大鑊,落油約一湯匙的份量,爆香薑片,撈出薑片備用。落雞,先由有皮的部分落鑊,隨即用鏟不斷輕輕轉動雞身,使雞皮不致黏底而被撕破。
2、煎了一會兒,雞皮微焦,皮中的油也被炸出,然後轉身,腔向鑊底,這樣再煎約五分鐘,後落油雞汁(油雞汁可事先照上述的份量混好,也可以在這時才逐一落鑊,如是逐一落鑊,記得首先下的是清水,然後才豉油,如果豉油先下,就會立即燶底。)
3、將葱打結(以防滾時散開),爆香過的薑片下鑊同煲以使其釋出香味。
4、汁滾,收至中火,蓋蓋煮約十分鐘,後然轉雞身(這時應是皮向下),蓋蓋煮約十分鐘,再轉身雞腔向下,轉大火,蓋蓋煮五分鐘,然後再轉身,皮向下,又是蓋蓋大火煮五分鐘,這時汁液已變成很稠的膠狀,熄火,拿出雞攤涼再斬件上碟,呈膠狀的稠雞汁淋在雞件上面即可。

這道豉油雞,因為經過油煎而封了雞汁不致外流,加上煎過的油香,形成了皮脆、肉滑、味鮮的獨特風味,比之燒腊店賣的油雞,食味更佳。

注:
1、雞煎的時候,會有很多雞油流出,如果嫌雞油不健康,可以在煎後倒出油,再落食油然後加入雞汁和雞隻。
2、煮食的時間僅供參考,實際的時間還要視乎自己家中的爐火強弱而定。總之要不斷在旁觀察鑊中的情形,要注意不能使汁乾而燒焦雞。
3、雞汁必須收乾變成稠膠狀,膠漿自然附於雞表面,這樣的雞才會香滑好味。
4、雞必須等攤涼才斬,不然,就會皮肉分離,很不雅觀。這是因為熱的時候,雞皮會膨脹,斬後冷縮,皮就會離肉捲起。
豉油雞

8、蟹肉扒鮮磨菇

菇類的種類繁多,較為大家熟悉的菇類食物包括有:冬菇、草菇、金菇、磨菇、蠔菇、松菇等。菇類食物既可以清炒烹調,亦適合作火鍋材料。

菇類食物除了美味可口外,亦是低熱量、營養價值豐富的食物。一般而言,百分九十是水分,脂肪含量低,每一百克菇類食物只提供約九卡路里,特別適合減肥人仕選吃。

另外,菇類食物含水溶性纖維 (達一至三成),有助降低體內膽固醇。菇類食物亦含有助促進腸道蠕動膳食纖維,能將體內的廢物排出體外,可以預防便秘。除此之外菇菌中的多醣體和硒,圴有助提升免疫能力,對抗病毒入侵體內。由於菇類食物含有的維他命B 、C,屬於水溶性的維他命,若烹調時間過久,會使菇菌的維他命B 、C溶於水中。因此,以清炒的烹調方法,能確保攝取更多的維他命B 、C。

在西方的世界,磨菇最是普受歡迎,很多童話故事中,磨菇往往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但在香港,新鮮的磨菇很少見,只有在一些賣高級食物的公司才可以買得到,平時用的,多是罐頭,所以,磨菇的用途多是用來煮西式濃湯或是西式汁液,用來作菜肴用的,多數用草菇。這草菇在北美則少見,反而新鮮磨菇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超市中買得到,半磅一盒裝的,通常是一元七角一盒,外國人多數拿它來煮湯或做淋在意大利粉、炸魚、牛扒上面的濃汁,當然,也用生的磨菇來做沙律,或是夏天時放在燒烤爐上燒來吃,此外,還會把生的磨菇切成薄片放在三文治中,甚或炒熟之後作為伴碟之用,吃得最有心思的,則是在磨菇底釀上香腸碎和肉碎放入焗爐烤,據說這是意大利旳食法。

我經常吃磨菇,除了平時用來做磨菇牛肉燴意粉,或是燒烤時放在爐上烤之外,通常會拿來清炒,或是再講究些,就用以前在香港炒草菇的做法,來一個蟹肉扒鮮磨菇,這是最佳的配搭,磨菇清爽味香,蟹肉鮮甜,二者融合,變成了一道清新甜美的菜式。我在《加了蟹肉的賽螃蟹》中已說過,我經常會買數磅已煮熟的雪蟹(Snow Crab)拆肉,一份份放入雪格備用,拿一份出來解凍,到超市買一盒磨菇,就可以做個美味的蟹肉扒鮮磨菇了,所以,這是我們家中經常做的一道菜。磨菇清爽香腴,配上鮮甜的蟹肉,口味之美,無以尚之。不過,要把磨菇炒得清爽恰熟,不會縐皮又不會不斷出水,則要考究一番。

以下是我的做法:
【食材】
1、新鮮磨菇半磅,(這裏的超市多有半磅一盒的磨菇出售,要選個子不太大,表面白淨,底部仍未開的為最佳)
2、熟蟹肉四至六安士(半隻Sonw Crab 拆肉)

【調味料】
1、鹽、糖
2、蒜茸
3、蠔油(最好用李錦記舊裝蠔油)
4、生粉或粟粉

【準備工夫】
1、清洗磨菇,將黏在表面及底部的枯草踤清除,用小刀批去蒂。
2、熟蟹肉解凍,落少量生粉或粟粉,加數滴油,撈勻。
【煮食步驟】
1、少量清水在鍋中燒滾,落鹽,把清洗好的磨菇倒入鍋約十秒,即倒在筲箕中隔乾水。
2、燒紅鑊,落油,油滾落蒜茸爆香,落磨菇,兜炒數下,落鹽、糖,再兜炒十數秒,落少量蠔油(約一茶匙),兜炒至蠔油粘勻磨菇,即倒出磨菇於碟底。(炒磨菇的時間前後約二十秒鐘應剛熟。)
3、原鑊落油,倒入蟹肉炒約十秒鐘,勾薄芡,把蟹肉倒在磨菇上面,即可食用。

注:
1、磨菇中間較厚,如果直接落鑊炒,待中間部分熟,旁邊的則已過熟,表面就縐皮,同時上碟後還會不斷出水,影響觀感。所以炒之前在熱水中飛水,落鑊炒時就可以控制到內外剛熟,這樣就不會縐皮出水。同時,磨菇炒得太久,就會使菇中所含的營養素大量走失,所以,這樣處理最是有益。
2、Snow Crab是深海蟹,蟹肉已有天然海水的鹹味,所以不須加鹽加糖,反而可以吃出天然的鮮味。
3、在蟹肉中加少量的生粉或粟粉和油,可以使蟹肉嫩滑些。如果講究的,還可以加入些少蛋白,不過,作為家常小菜,就不要太麻煩了,反正加入生粉已可令之嫩滑。
4、如果草菇代替磨菇,草菇的處理方法與磨菇同,我在香港就是用草菇,食味也絶佳。
5、我的原則是盡量用最好的調味料,李錦記蠔油有舊裝及熊貓蠔油二種,前者價較貴,但是是真的蠔油,後者價較便宜,是蠔水加粟粉,食味不同,不要看少調味料,它影響食味至鉅, 在香港,我甚至連舊裝蠔油都不用,多數要特別去買流浮山蠔農自製的蠔油。

蟹肉扒鮮磨菇

7、翡翠石斑球

海魚之中,石斑(Grouper)是最受歡迎的。雖然青衣的魚味特鮮,但魚肉較腍; 黄腳鱲味鮮而香,但肉質較硬而「嚡」,三刀魚味甜香,但肉質鬆散。所以,最保險的,還是吃石斑魚,牠的魚味清甜鮮香,肉質硬中帶脆,無論是清蒸、炒球、紅炆、甚至燉湯,都美味。這也就是牠永遠佔據昂貴海魚的首位,是高級酒宴中絶不能少的一道名貴菜式。

石斑在福建的海域產量最多,福建人叫這種魚為珠髻魚,認為最是滋補,但福建人只是用之燉湯或紅燒,真正能把吃石斑的方法發揚光大的,則是香港的厨師,在香港的餐館,有著各式各樣的石斑魚食制: 原尾清蒸、紅燒班頭腩、炒斑球、金華玉樹麒麟斑(原條石斑斜切片,每片的中間夾一片金華火腿同蒸,伴以菜遠或小白菜膽)、還有扣龍躉皮。吃法多樣,但最受歡迎的還是清蒸和炒球,因為這二種方法最是簡單,最能吃出石班的真味,但也最難做得好,最能考驗厨師的功力。煮食藝術與音樂、繪畫同理,越是簡單的,越是考工夫。

在香港,石斑的價錢雖貴,但種類最多,在餐館吃,論斤計兩,每兩動輒二十多元,清蒸一條石斑,往往要費上四五百元港幣,但卻也是物有所值的。

以前在香港,當家中的菲傭在星期天休假時,我多數會親自下厨,煮一頓魚、蝦、蟹齊全的海鮮餐。通常是蒸一條游水石斑,一碟白灼基圍蝦(或是蒜茸開邊蒸斗門青背龍大蝦,豉汁蒸原隻帶子),一碟薑葱或鼓椒炒蟹,一碟油菜,再加上一窩海龍王湯(視街市的材料而定,通常是游水的石狗公、黄沙蜆,豆腐,白菜仔; 有時見到石頭魚,就會用石頭魚代替石狗公。)每一星期的海鮮餐,使我們吃盡各種不同品種的石斑: 青斑、黄丁、杉斑、東星、西星、芝麻斑、燕子斑、紅斑、瓜子斑,老鼠斑、當然,也少不了重以百斤計的老虎斑及龍躉,如今細數起來,還是嘴饞得直流口水呢。

來美之後,最經常見到的游水海鮮只有加拿大蟹(Dungeness Crab)、波士頓龍蝦、生蠔、蜆,而游水魚,我們這裏只能見到鰂魚(Tilapia) 和魽魚(Cat Fish),至於石斑,則不見有游水的賣。但在三藩市唐人街的海鮮店,則有游水的杉斑,七元一磅,一條約磅半至兩磅,比在香港買的便宜了一半有多,可惜兒子的厨房用具不够,我只得望魚興歎,大叫「冇癮」。

游水的石斑在我們這裏吃不到,但冰鮮的石斑,在中國雜貨店還是經常有的。我會買數條每條一磅多的,清洗乾淨後分別封在膠袋中存入冰格,要吃時拿出來解凍,但不能清蒸,只宜煎封或紅燒;偶有一條三四磅的,我會買來,頭尾及腩用作紅燒,魚柳則拿來炒球;有時也會遇上大斑,每條數十磅重,店鋪會將之切成每份約一磅多些的魚扒,我會買數份回家,去骨起肉炒球。這些石斑,當然不及游水的來的鮮甜,但還是很好吃的。現在就來一碟翡翠斑球。

所謂翡翠,即是指綠色的菜,這是用以伴碟之用,可以用菜心、芥蘭、露笋或是西蘭花,總之家中有甚麼菜,就用甚麼菜。因為石斑的味濃鮮甜,用這些青菜伴碟,以中和其鮮甜味,這是很好的配搭。我這次用的是西蘭花。

【食材】
1、石斑肉約一磅
2、西蘭花一棵

【調味料】
1、鹽、糖、蠔油
2、料酒(雙蒸或玖瑰露)
3、薑、葱、蒜(薑切薑米,葱切段,蒜頭拍扁剢茸)
4、白胡椒粉
5、生粉(粟粉或菱粉皆可)

【預備工作】
1、石斑肉切寛吋半,長二吋塊狀,每塊的中間再用刀切約三分二深,炒後做成雙飛的效果。(這樣做,炒的時候魚球受熱較容易均勻。)
加入鹽、糖、蠔油、胡椒粉、酒、薑米、蒜茸及生粉腌味。
2、西蘭花去莖,只取用頭部的花,切成一束束花備用。

【煮食步驟】
1、熱鍋,燒少量水,水滾落西蘭花一灼即起,倒出西蘭花在筲箕中隔乾水。熱鑊落油,油滾(冒煙),落蒜茸爆香,傾入灼過的西蘭花,落鹽,贊酒,兜炒數下即可,將炒好的西蘭花擺在碟邊。
2、熱鑊(最好用易潔鑊,魚球不會黏底)落油,油滾倒入腌好味的斑球,不必急急兜炒,待一邊半熟時(約二十秒),如果懂得抛鑊的,就抛鑊使魚球翻身,如果不懂抛鑊的,最好用長筷子將斑球逐塊夾著翻至另一邊。最好不要用鑊鏟鏟,因為這樣會使斑球碎成數塊。
斑球轉身約二十秒,這時加入葱段,抛鑊兜勻,或是將鑊搖著使葱與斑球分布均勻,這時就可以加個薄芡(清水加少少生粉,攪勻傾入鑊)即可離鑊,倒入碟中。

注:
1、西蘭花一般都有一股菜腥味,先飛水才炒可以去這股味。
2、這道菜,魚球不要炒過熟,最好是炒到糖心(即剛熟,魚球中間只有九成熟,吃上來爽中帶煙韌,魚肉的甜汁從中間流了出來。這當然要有經驗才能做到,不過,按照我在上文所提供的時間,應可以做到糖心的效果。
3、在餐館,魚球一般不加蠔油腌味,只是在上菜時附送一小碟蠔油,隨食客喜愛加或不加。不過,我用的不是游水的石斑,鮮味當然不及,所以加少量蠔油以提鮮。
4、除石斑外,也可以用其他的魚柳(倒如三文、批魚valleye等)來炒,但炒魚球最好用抛鑊以免魚球被炒散。
5、所謂贊酒,是在炒菜中途,將酒沿鑊邊淋下,酒直接接觸鑊,熱鑊立即將酒蒸發,釋出酒香,令鑊中的食物吸入酒香。這不同於把酒加入食物。

翡翠班球

翡翠班球

6、餐前小食﹣﹣白雲鳯爪

白雲鳯爪(雞腳)是由白雲豬手(豬腳)演變而來。提起白雲豬手,不得不講講它的來源:

相傳古時廣東白雲山上有一座寺院,一個小和尚乘長老下山化緣弄來一隻豬手偷吃。豬手剛熟,長老化緣歸來,小和尚慌忙將豬手丟在山下的溪水中。第二天,有個樵夫上山路過山溪,發現這隻豬手,就將其撿回家中,用糖、鹽、醋等調味後食用,皮爽筋脆,滋味無盡,遂流傳開來。由於豬手是在白雲山發現的, 再加上這種特別的烹調方法令到豬手那麼爽口, 所以以後便稱之為「白雲豬手」

第一次吃白雲豬手是中學時期,那時,雖然不以音樂為職業,但也經常參加電影配樂及唱片的灌錄工作。那一次應是為唱片公司灌錄唱片,因為為電影配樂多數會在清水灣片場或是邵氏片場的錄音室,但那一次是在港島半山羅便臣道的周氏錄音室。可能大家平時合作慣了 ,那天的錄音進行得很順利,大家一拿到譜,排練一次,立即錄音,效果令人滿意,一次的NG也沒有,所以比預定的時間快了很多。事後由東初(作曲家,小提琴《梁祝》作曲者之一陳綱的師兄)帶隊,就在他家附近的「齒留香」(在灣仔莊士頓道,軒尼斯官立小學側)大「刷」一頓。這時先來了一大盤白雲豬手,一試之下,外皮爽脆,裏面的筋肉香鮮,酸中帶甜,辣中帶鹹,確是最佳的開胃前菜。事後才知道,這店的白雲豬手依足傳統的泡製方法,最是正宗。這時,我才知道,豬手除了用南乳炆、用八珍甜醋煲之外,還可以做成這種風味雋永的食制。從此,我見了賣白雲豬手的地方,必定走去試試,但從未有「齒留香」做得那般出色。所以,中學時期儘管身上不是經常有閒錢,但每逢有額外收入(電影配樂、錄唱片或是領到報社發予的稿費),我總會找機會由北角家中坐一角子的電車到「留香園」,要了一小碟白雲豬手,一碟炒蟶子,一碗白飯,這已是學生時期最奢侈的一頓了。中學畢業後,唸書、活動的地方多不在香港島,這白雲豬手之味也就久違了。後來為華風書局出版一系列中學會考參考書,華風的編輯部就在「留香園」的樓上,我經常出入編輯部,有時時間充裕時,也偶然在那裏買一碟白雲豬手外賣,拿著這包的白雲豬手,漫步走到修頓球場,在球場旁的長椅一坐,一邊看著別人踢球,一邊啃著袋中的白雲豬手,直至全部幹掉,才施施然走到地鐵站搭車返家。這並不是「為食」,而是吃一個童年的回憶。可惜前年返港,經過灣仔,發覺「留香園」已芳踪渺然,這童年的回憶,也就只能從夢中去追尋了。

白雲豬手雖是一道味道奇佳的餐前冷食,但那一大片雪白的外皮,並不太受女士們的歡迎,改為白雲鳯爪後,則頗受眾人所歡迎,無論是餐前小食,或是用來送啤酒,都是不錯的選擇。以前在香港,很多街市或超市都有一包包的現成貨出售,一般也做徥似模似樣。來了北美後,要吃,就得靠自己動手了。

這裏的中國雜貨店有新鮮的鳯爪賣,已全部去皮洗淨,一包約二磅重,買來做白雲鳯爪份量正好。以下是我的做法:

材料:

1、鳯爪約二磅,剪去腳爪。
2、白醋一湯碗
3、水三分一湯碗
4、鹽
5、白沙糖
6、辣椒或辣椒乾數隻,切片備用
7、薑三四片,葱一條

煮食步驟:
1、水半鍋,水滾落鳯爪,薑片及葱,大火煮約十分鐘,再改中火煮約二十分鐘。(如喜歡吃較軟腍的,則酌量加時間,如喜歡吃爽而硬身的,則可以減五分鐘。落薑片及葱,是要僻去鳯爪外皮的騷味。)
2、將煮好的鳯爪倒到筲箕中,用冷水喉水沖至冰冷。(如果水喉水不能直接飲用的地方
3、將醋與水(按三比一的份量),鹽、糖及切片的辣椒在鍋中煮滾,試準味道,攤凍。
4、將鳯爪浸入醋水中,隔夜即可食用。(一定要等醋水凍後才加入鳯爪,否則,鳯爪也不會爽脆。)

按: 本篇刋出之後,接香港友人來郵,告知東初已於數月前謝世,據稱他當日大飲大食了一頓,然後登台指揮,演出完畢昏迷,接著就逝去了。東初一生最喜音樂與美食,如此謝世是他的福氣。東初是我在音樂生涯中的良師良友,他不僅帶我進覷音樂的殿堂,也帶我學習如何去欣賞美食,這對我的一生影響甚鉅,謹致深切的悼念。

白雲鳯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