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三十年來話從頭

今年一月份到香港,雖說在那裏逗留了十四天,但一直是琑事纒身,很難抽出時間來與朋友見面。但是早在Facebook中一些舊生知道我要訪港後,紛紛要求我抽時間和他們見面,正是盛情難卻,何況很多學生畢業離校後,數十年都未有見面,我也想見見他們,了解他們的近況。所以,這次無論如何也要抽空和他們聚聚。

幾經安排,終於安排了我剛從台灣返港的第二天和學生們見面。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屆別,我委托蔣玉泉代為組織。他是我第一年任教公理時的學生,與一批七十年代畢業的同學仍時有聯絡,早在一年前,他就在FB中不斷問我返港的事,所以這次的聚會就請他代約了。

因為年近歲晚,很多學生都因家事未能參加,但這晚的聚會還有上下兩場,因為有一班八十年代的畢業生不能在晚飯時間參加,希望在晚飯後和我相聚,我當然歡迎。

第一輪的飯聚設在北角的一間海鮮酒家,參加的大多是七十年代畢業的學生,我在約定的七時之前就到,蔣玉泉已從深圳趕到,三十多年未見面,眼前的他已全無當年小男孩的痕跡,他是我第一年任教公理的學生,我對他的印象特別深刻,這是因為他在學期中在一次的放學途中觸了電被送進醫院,當時找不到他家裏的人,由我的另一位同事黃鐵森趕往醫院代簽名辦住院手續,他後來休學了一年。跟他閒談了一會兒,張郁文與何妙崧來到,印象中的張郁文當年很文靜,如今卻頗健談,他是一間外幣找換公司的經理,工作使他幹練健談了。何妙崧仍是當年的模樣,畢業了三十多年,她仍是當年那樣的雅靜,可能是她一直都從事教琴的工作吧,單純的社交,使她仍保持著當年的樸實純良。

未幾,其他的學生也陸續到來,七十年代的有:李偉源、李偉歡、楊秀虹、陳立徳、陳南金、司徒綺霞、陳雯潔,八十年代的畢業生有:郭慧梅、黃慶鱗。大家入讀公理相隔近十年,原本互不相識,現在卻因為這次的聚會而走到一起,說來這也是一種緣份。其間洪承嘉匆匆趕來,他晚上還有工作,只是乘隙趕來,為的就是和我這位濶別近三十年的老師見見面。洪承加應是八十年代中期的畢業生,當年頑皮的他受了我很多處罰,但他知道我處事公平,對學生的嚴厲只是為了學生將來的好,所以後來在FB中成了朋友。這次他在這般繁忙中仍然抽空走來坐上大半個鐘頭,令我感到非常的感動。

另外就是黃慶鱗,他原本要在晚上八點才下班,我原以為不能和他見面,誰知他也如期趕來,令我有些意外。黃慶鱗應是八十年代後期的畢業生,他們那一班是公理有史以來唯一的一個班,叫做實用班,不屬文科、不屬理科,除了中英數等主要的科目外,兼雜了如商業、經濟、電腦等實用科目,這一屆後就取消了,後來就用商科班代替。我是他們中四、中五兩年的班主任。這班學生真的是成員複雜,有明理懂事的,也有頑皮搗蛋的,他們的英文成績普遍較差,所以班中有很多是勤奮求進的新移民,印象所及,班長忻衛民,副班長厲劍琴,還有陳彩霞,陳蕾等,都是努力上進的新移民,他們除英文略差之外,其他的科目都非常的出色,至於黃慶鱗和鄧錦佳,則是文靜向上的男孩,只有鄭力,是人人頭痛的頑皮鬼,他們雖然性格各不相同,但卻非常團結,很有「義氣」。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的碼子事件,也不知是什麼人發起的,他們在上某位老師的課時,會覷準那位老師轉身向黑板時在下面用碼子開戰以相娛樂,上得山多終出事,也不知是何人發射失準,結果是那位老師中彈慘叫,這事就鬧到了我這個班主任處。我也知道不可能要他們不顧「義氣」供出那位射手,於是來一招大連坐,全班留堂摺碼子,每人一百粒,為了防止他們偷工減料,我聲明一會兒就要他們用自己摺的碼子互相發射,於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戰鬥力,他們每人都拼死力地將碼子摺得又硬又實,結果是人人的手指都痛得要命,不要說開戰,就是拿筷子也無力了。在他們摺完了碼子後,我一聲令下,所有的碼子上繳,我就當着他們的臉,將他們出死力摺的碼子倒入垃圾桶,從此之後,大家想到摺碼子的苦痛就已怕怕,以後再也不敢搗蛋了。

飯聚
大家邊吃邊談,很是熱鬧,司徒綺霞是我在公理第二年的學生,那時與他們的年紀相近,大家相處得很開心,他們一班同學多次到我家中,談談說說,完全沒有師生之間的隔閡,有什麼心事,都會在每星期的「生活隨筆」中寫出,我也會適當的回復,所以,有些學生會將心事、家事,或是生活中的煩惱事向我透露,也許是這個關係吧,我和部分學生的關係就比較密切,至今仍能記憶起他們的一些往事。真的是本性難移,司徒綺霞仍是那般的活潑開朗,雖說已是知命之年了,但在我面前活脫仍是當年的小女孩般,談起當年到我家的種種,班中同學的種種趣事,大家沉緬在過往那甜美的歲月當中。相對而言,陳雯潔的變化較大,在我的印象中,她原是精乖靦腆的小女孩,有一種閒靜的美,是當年的一位小美人,如今美還是美,而且落落大方,歲月把她磨練得變成一位滿有自信的人了。郭慧梅對我說,她的女兒現在已是高中,正用我最近寫的參考書,哈,當年她們讀我的精讀應付會考,如今輪到她的女兒,說來我們的緣份還延續了兩代呢!

一餐晚飯在談談說說中結束,已是晚上九點多,我得赴另一個聚會了。蔣玉泉和郭慧梅陪我一起參加下一場的聚會,我們坐地鐵到銅鑼灣福臨,這是一家國際馳名的飯店,阿一鮑魚是本地富豪的最愛,因為校友邱威廉是這家飯店的負責人,我雖沒有教過他,但他仍是熱心的在飯店留了一間大貴賓房,並預備了十樽紅酒以備我們享用,可惜他當天人在日本公幹,不能相見,但席間他特地從日本來電,在電話中交談了一會兒,隆情厚意令人感動。

一踏入房間,眾人發出歡呼聲,我張目一看,一張大圓桌上早已坐滿了人,座上除了杜偉文之外,都是八八年5A的畢業生:陳慧懿、黃天雄、吳君豪、余耀麗、吳皓珊、鍾明慧、林惠玲、姚嘉莉、余舜君。呵呵,二十八年從未見面,見面之後居然要考我我記憶力,真的是世界輪流轉!鬼叫以前我考得他們太多咩!幸好我雖老,但仍未至於老胡塗,還能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

茶聚
這班學生是我頗熟悉的一班,我是他們中四、中五兩年的班主任,還任教他們中國語文及中國文學,同時,他們還有很多與別不同的特點:吳皓珊和吳皓筠是孖生姐妹,但外型、性格完全不同;鍾明慧和鍾明心是堂姐妹;謝崇溈老師是鍾明慧的舅舅;蘇國雄老師是余舜君的姑丈;吳君豪是影星吳君如的弟弟;林惠玲的生日與我是同一日……你看,小小的一個班級,竟有如此多錯綜的關係,怎教人能忘懷呢?何況他們大多是從中一就唸同一班級,四五年的同窗,份外來得熟絡,幸好他們都是乖學生,不然的話,憑他們的默契,要是再來一場「碼子大戰」,那可就難以應付了。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時代是公理最鼎盛的時期,會考的及格率高,那時公理中國語文和中國文學的畢業試試卷,是外間學校學生爭相求索的珍品。記憶所及,座中的黃天雄,在公開試中,這兩科就分別取得A、B的佳績。

一坐下,大家的話匣子一開,學生時代的趣事不絕於口,連眼前的佳茗美點也成了可有可無的陪襯。我們彷彿返回當年在北潭涌渡假營兩晚三日的日子,回到在課室中那滿室哄笑的時光,近三十年的過去,並無消減我們的記憶,當年吳君豪頑皮的趣事更是眾人取笑的話題,我望着坐在身旁的他,雖留了小小的髭鬚,但仍不能使他顯得老成些,那頑皮靈黠的神情,還是停留在眉眼之間。熱烈的話題,不免冷落了座上的蔣玉泉、杜偉文和郭慧梅,不過,聆聽別人的話題,重温昔日的學生時代,對大家來說都是挺有趣的。

深夜十一點半,房門推開,朱敏兒進入,眾人又是一番熱鬧,他們對我說,這全是我的面子,因為她工作繁忙,同學間的聚會已多年未出現過了,如今只為和我見見面,在這麼遟還趕過來。聽了這番話,我心裏熱乎乎的,真的,離別了近三十年,她仍能記得這麼一個老師,仍在百忙中抽空來見見面,對一個老師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人安慰的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最易消逝,轉眼間已是凌晨一時,飯店的員工早已下班,只剩下了一位看更在樓下等待我們,眾人不得不離開,出得門來,一打探,原來眾人中遠有住在屯門、落馬洲、馬鞍山的,他們不顧路途遙遠,放下家中瑣事,老遠來與我聚會,單就這份情意,就令人深為感動。

一夜之間,與二十多位畢業了二三十年的舊生見面,這是一份珍貴的緣份,是值得一再記述的盛事。願我的學生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上進,取得美滿的成績。

17、插束鮮花亮家居

在家中插一盆鮮花,嬌艷的花色,新清的花粉香,確能為家居添上一點顔色,帶來一絲生氣。

自小就喜花,記得小時候,會把零花錢省下,買束菊花插在家中的花瓶中,擺在書桌旁,讓那菊色菊香陪着讀書做功課,倦時擰頭望望瓶花,眼睛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於是又可以抖擻精神,再埋首於書堆中去尋那「黃金屋、顔如玉」了。為甚麼買菊花?因為它最便宜,又最耐插,通常可以開足一星期才凋謝,對腰包瘦脊的我來說,確是唯一的選擇。何況菊又稱為「傲霜」,為陶潛所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意味,也一直深深地迷住了我。

中學時,作為樂手,時常有為電影配音樂和灌錄唱片的機會,加上也常為報章雜誌寫稿,有了額外的收入,手頭鬆了,買來插的花種也開始多了,劍蘭、愛麗絲、鬱金香、康乃馨、星州蘭、天堂鳥、風信子、滿天星、毋忘我、百合、馬蹄蓮、火鳯凰……至於玖瑰,我覺得她那高雅華貴的氣質,只宜讓她在枝頭,浴著夏日,拂著清風地怒放; 或是摘一枝含苞待放的送給情人,換取那一刻的浪漫。至於將之插在瓶中,那則不必,因為高傲的她,不屈於折節而活的境況,即使你小心翼翼地服侍她,在清水中放下了肥料,她也不受誘惑,不出兩三天,就會低垂臻首,顏容灰枯,接著就瓣瓣飄落,這該是大煞風景的一回事。

買花雖是頗奢侈的事,但我也常常為之。只是不懂得如何去插,只是將花束胡亂地塞在瓶中就算了。直到有一次到北角英皇道雲華大厦下面的匯豐銀行提欵,大堂中正有一位女士在為銀行插花,她將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鮮花,高低不等,直斜不一地插在一個半圓的大淺盆中,那高低不等,疏密不一,錯落有致的姿態,直教人看得呆了,對著這盆花,頓使人如沐雨櫛風地清爽舒泰,那感覺,就如聆聽著從小提琴上泛出的《沉思》(Massenet Meditation )那段美妙的旋律,那麼的清新,那麼的悠美。此後,我經常在相同的時間去銀行,目的就是觀看那位女士的插花。

後來對插花接觸得多了,才知道她插的是日本草稻月派的花道,日本花道關注的除了是花藝設計的原理外,更關注設計背後所表達的思想與哲學,以及作為一種個人的修行。其設計原理除了表達了視覺上的美外,還反映了思想上的美、以及日本文化對世界、自然、人生與宇宙的理解。透過插花,人不但能創作出美麗的花藝設計作品,還能加深對世界、自然、人生與宇宙的理解,而且更能透過作品表達內心。日式插花除了用作供佛外,更是皇室貴族家中擺設的一部份,也漸漸成為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成為了一種與生活空間密不可分的藝術與設計形式。這種花道,頗切合中國道家的思想,也切合了蘇州園庭的建造原理,更切合了那種聚天下丘谷於一瞬的盆栽精神。這是我所好的,當時,香港也流行日本花道的插花班,但我並沒有參加的幸運,因為不但要付出昂貴的學費,而且每一次購買的花具、花材,也是一筆足供普通家庭一兩個星期的食用,不是我這麼一個學生可以負擔得起。

不能參加花道班,並不是說就不能接觸日本花道。我還是到書局搜羅有關日本花道的書籍、圖片,開始零零星星地買些用具、花材來試著插,這也是很花錢的玩意,我也只是在手上的零花錢充足的時候才偶一為之,但是那種從構思到經營的樂趣,已足够人回味再三的了。每插一盆花,都是自己對美的一種追求,結合自己在音樂的理解,就是一種將聽覺藝術體現到視覺藝術的具體體現。隨後,又涉獵了西方,特別是英國的插花藝術,對那種崇尚雍雅華貴、花團錦蔟的英國風格也頗喜愛,如用音樂來比喻,日本的花道就如蕭邦那詩樣的鋼琴小品,英國的插花,就如孟德爾遜華麗而甜美的交響曲。當然,英式的插花所需的花材太多,也不是我可以負擔的,所以我的插花還是偏向日本的花道。

結婚的初期,手頭並不充裕,但平日還是喜歡從那緊絀的零花錢中省出一點,插盆鮮花,使家居生意盎然。別人插花,多會揀選在節日或是人客來時才插上一盆,我偶然也會在這種日子插花,但更多的時候是在閒日,因為我覺得插花是為家居添色彩,讓這鮮艷多姿的花兒潤澤那為覓食而奔波的身心,所以,閒時插盆花,正是家常生活中的一道潤滑劑,這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要移居美國時,不知異邦的情形如何,在裝箱付運時,除原有的花瓶花盆外,我又花錢買了數個精緻的中國花瓶,由呎半高至兩呎半高的都有,也買了數個日本花盆及各種不同呎吋和形狀的「劍山」(日本插花用品,通常是鉛和鐵的合金為底座,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金屬尖針,方便將花挿下。)一拼運來。

來了美國,這才發現美國人很注重在家的園子裏種上各式各樣的花朵,一到春天,到眼都是花團錦蔟,春意鬧哄哄的。可是,美國人卻又不大懂得插花,尋常人家,只是將一束花拼在一起,胡亂地插到玻璃瓶中就算了。把花插得很好看的花店還是有的,但美國的工資很貴,那些被稱為designer插的花束,,可要賣上很高的價錢,這就是為甚麼這裏的婚宴,光就花在插花的錢就是非常可觀的原因。(據說克林頓嫁女,單就鮮花就要花數十萬美金。)這裏的超市也有專賣花的角落,種類各別的花一小束一小束的,並不貴,通常是十元三束,花約二十元就可以插盆不錯的花了。但也是不如香港的方便、便宜。香港的花鋪可以一枝枝買花,所以可以精確地計算要的數目,選擇買多些主花,買少些配襯,也可以選擇花期相近的花種,這樣就不致浪費。美國則不然,無論是主花或是配襯如滿天星、毋忘我,都要買相同的數量,至於已配好的花束,更是花期不等,有的花只是兩三天就謝,有的則可以開上一星期甚至十多天,如此一來,就造成了浪費,當其中一種花謝了,也就得連同其他未謝的都丟掉,這往往使人看了心疼。

為了避免心疼,減少浪費,我於是也買了一兩個小水晶花瓶,當大盆的花其中有些謝了,就將還是鮮蹦活跳的留下,略加修剪,插入小水晶花瓶中,又成了另一盆精緻可喜的鮮花,這樣地物盡其用,也不失為折衝的辦法。

前星期,在farmer’s Market買了一束雜花,又在Sam’s Club買了一束十枝的康乃馨(其實在香港叫做丁香),就將這兩束花分插在一個大水晶瓶和一個圓形的日本花盆中,滿滿的兩大盆花,頓使滿室生輝。
盆花_1
盆花_2

三天後,劍蘭凋萎了,但康乃馨和毋忘我乃是很清新,於是我將劍蘭丟掉,將康乃馨和毋忘我修剪過,插在小水晶瓶中,又成了一瓶很精緻的花束,這樣又可以供在桌上一個多星期。
盆花_3
盆花_4

在家中插上一盆花,不但可以使家居添上生氣,看著那含苞待放的花蕾一天天地在瓶中綻放,你還可以感受到那驚人的生命力,看著花兒由盛放到凋殘,你會感受到生命的短暫,但在這短暫的生命中,卻要努力把自己生命中最燦爛的方面盡情地表露,這裏才不致辜負生命。看,一束花中,還是飽含著如許多的哲理。

16、布置聖誕樹

聖誕節在家中擺設着棵松樹,讓那五顔六色的小閃燈帶來一室的温馨,帶來節日的氣氛,在放假的日子裏,與家人窩在斗室之中,對着那一樹的熱鬧,心情是既愉快而滿足的。
在香港時,我們有棵六呎高的膠聖誕樹,每年都會在聖誕節把它擺在客廳中,聖誕假期,親友和學生來訪,就對着樹閒談,誠人生一樂。
來美後,地方大了,於是買了一棵八呎高的膠松樹,放在樓下的家庭起坐廳(family room),每年在感恩節之後,就着手布置,樹上的掛飾逐年增加,以嵐在聖誕期間返家,一家三口就坐在家庭起坐廳,燃着壁爐的柴火,在爐中煨着紅薯,在爐火與聖誕燈火的伴隨下看着電視,滿載一室的幸福感,心中總是這麼想着: 「儘管平時不能一家團聚,但每年聖誕節能一家坐着閒話家常,那也已够幸福的了。」可惜這小小的願望,卻也不是年年可以達到!
0五、0六兩年,以嵐因為要趕公司的研究項目而不能返家,我們的心中很是無奈,整個聖誕也失去了生氣,當然,聖誕樹也懶得去布置了,0 七年十月,菲菲意外逝世,夫婦倆沉浸在無邊的哀傷中。那年聖誕,以嵐帶來了菲菲的骨灰,使我們在親人的團聚中添上了難以掩飾的哀愁。那年,以嵐雖也帶來了小Bear,但我們也沒有心情去歡樂了,所以,我也沒有布置聖誕樹。
去年,以嵐也在聖誕抽空返家,但因帶小狗的機票由以前的一百六十元漲到三百多元,太昂貴了,小狗不能來,我也提不起興趣去布置聖誕樹。
今年,以嵐忍痛花了三百多元,準備帶小Bear來渡假,我們雖也頗開心,但仍沒有心情去布置聖誕樹。那天,妻在電話中對以嵐說不想布置聖誕樹。以嵐在電話中說可能Bear也會喜歡聖誕樹。我們回心一想,以前菲菲返家過聖誕,我們會興奮得一早就布置聖誕樹,如今小Bear要來了,我們怎能如此偏心!
感恩節當天上午,我從儲物室將塵封了整整三年的聖誕樹拿出,用了一個上午布置。聖誕樹
布置聖誕樹,也是回憶之船的開航,一邊掛着各種掛飾,一邊回憶着這些掛飾背後的故事:樹頂穿着金色裙子,拿着蠟燭,會鼓動雙翼的天使,還有那個畫着菱形金色圖案的大圓球,是九四年聖誕我來美時(當年我仍在香港工作),一家三口樂孜孜地專誠到Walmart對面那家店鋪買的,那時以嵐的一個同學在那裏做兼職,大家還聊了幾句。那個寫着以嵐英文名的木板雪人,是九五年我來美時,一家三口到down town逛街飲茶時在City Center買的,那個水晶三角琴和黑色的高音譜號則是同一日在Gaviidae Common 那間店鋪買的,再過四個多月,竟在它的斜對面開設了我們自己的珠寶店。那布聖誕老人是九六年以嵐從大學返家渡假時,父子倆駕車到三十多哩的outlet買的。對了,還有那兩個刻着妻的名字的雲紋大掛球,是零五、零六年妻公司的總經理送的掛飾,而那個精緻的印着迪斯尼卞通動物的瓷掛飾,是當年阿五一家到佛羅里達州迪斯尼世界遊覽時買來的,那兩個穿着黑色鑲金和紅色鑲金裙子的小天使,是在經營珠寶店的第一年,夫妻倆在Southdale那間百貨店買的……..整棵聖誕樹就是我們來美十多年的記憶,難怪它顯得沉甸甸的,因為,此中的得意、失意、開心、傷感,全載在其上,那是濃得化不開的温馨而甜蜜的回憶。
飾物
美國人每在特別的日子或特別的事與人時,總會花錢在當年的聖誕買或做些別出心裁的聖誕掛飾,圖的也就是這每年在布置聖誕樹時的回憶。以往我總嫌那些特別的掛飾的價錢並不便宜,可現在掛了起來,卻又覺得物有所值了,因為那每個掛飾的背後,都有着一段令人回味再三的故事,這可是用錢也買不了的。所以,今年我們買了一個Yorke小狗的掛飾,這是我們專誠買給小菲菲的,以後,牠就會在聖誕樹上與我們一起渡過一個個的聖誕節。
因為樹大,掛飾多,每次布置上來,總得非花上兩三個小時不可。不過,這些時間是花得心甘情願,花得很開心的。但是,節日過後,也要花上兩三個小時來收拾這些東西,這是最不願意花的工夫,因為,它總有一點曲終人散的無奈。
不過,回心一想,沒有這種無奈,又怎能有明年的期盼?人生總是如此的,歡樂與愁悶總是相間以疊成的,就因為有了對比,歡樂恆見其歡樂,而愁悶也就更顯其愁悶,人生總是如此,我們也只能以平常心去面對它了。

15、還是不要刻薄自己

我的powerbook(Mac book pro 的前身)已用了四年半了,除了電池壞了之外,其他的還是很好,速度度也很快。這部電腦可以接駁到LCD螢幕上,所以我就把它擺在樓下的書房,接上二十吋的螢幕,就當作是桌面電腦來用。它和螢幕並排放在書桌上,要用時,眼望螢幕,但手則要在手提電腦的鍵盤上打字,頸和身體就變成了三十五度的側曲。兒子一早就叫我買一個Apple的無線滑鼠和鍵簠,但平時上網瀏覽,要打字的時間極少,所以也不覺得有甚麼不妥,加上一套滑鼠和鍵盤要花一百五十多元,我心想,現在流行的notebook也不過是二百多元一部,花一百五十多元買無線滑鼠和鍵盤,不是太貴了些吧。於是,也就不打算買了。
近來要在電腦中寫書,每天花在打字的時間起碼四個小時,雖然長期是頸和身子要作三十五度側曲來工作,但初時也不覺有甚麼不妥。前個星期,有一天起牀,覺得腰痛,走路時腰部就像是鑲了鐵甲似的,只能硬綁綁地挺着。彎腰固然不可以,連坐在沙發上,要起身時,也得扶一扶旁邊的扶手借力才可以起身。
妻見我這個情形,忙問是何原因,我也講不出所以然。後來,還是妻醒悟,說是我在書房寫書,長期側曲身子引致。我也覺得是這個原因,於是適當調整工作時間,在書房的電腦做一兩個小時,就到樓上用妻的手提電腦繼續做,這樣一來,慢慢地,腰也好了起來。
只是,這樣一來,工作的效率就慢了下來。因為我用慣了Mac機,而妻的電腦則是PC,很多時候會不能適應。例如,我的電腦鍵盤是鋁做的,既結實而又靈敏,妻那部十六吋的HP,全是塑膠的,鍵盤的質感就是不同;其次就是輸入碼,原來同是倉頡碼,但有很多字,Mac跟PC的輸入碼竟全不相同,所以有時為了打一個字,就得花九牛二虎之力。原本用電腦寫中文稿已是不能暢快,如今還要為一個字的輸入而左試右試,寫作的心情也被破壞了。所以,工作上來仍是不甚順心。
上星期六,妻在與兒子閒談中,提到這件事,兒子嬲怒地罵道:「阿爸真是抵死,明知會腰痛也不肯花錢買一套無線滑鼠和鍵盤。他不知道嗎?只要做少少工作,就可以買回一套了。」不一會兒,他就寄了電郵給我,他已在Amazon訂購了一套無線滑鼠和鍵盤寄來給我。呵呵,口中雖然罵「阿爸抵死」,內心還是不想阿爸死的。
昨天下午,無線滑鼠和鍵盤送到,我當然立刻開拆,略瞄了瞄那很簡單的說明,也就安裝起來,豈知當開動bluetooth功能搜查鍵盤時,竟然出現問題,試了數次,仍是如此。以前遇有這種情形,我必定致電兒子要他解決,但兒子卻從來不會教我怎樣做,而是寄一大堆link來要我自己去看。所以現在我也不再去勞煩他了,直接從Google搜索,找到有關資料,再照着做,但仍是不能成功。這時,只得再細讀那簡單數行的說明,也就是這麼一句:you need to update your Mac to Mac OS X v10.4.10 or later and install the keyboard software update. 我的是Mac OS X v 10.4.11,所以當然不需要再update,但我漏了後面install the keyboard software update,於是,唯有到Apple的網頁安裝鍵盤的更新軟件。之後,無線鍵盤和滑鼠的安裝也就水到渠成,於是,現在我可以很安適地坐在書房,用我的無線鍵盤和滑鼠寫這篇東西了。(不,昨天晚上已用之寫了上一篇的文章了。)

14、寫作今昔

連續忙了兩個多月,完成了香港新高中國文學科的第一部參考書《韻文選》上冊。終於鬆了一口氣了。
回想起來,這二十多年來,編寫中國語文、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的參考書,先後出版了接近四十冊,寫了一千萬多字。目前又計畫出版九冊中國文學及若干冊中國語文的參考書,我想,這未來的兩三年,總够我忙的了。
寫這本書時,我是親自在電腦中直接寫作,存檔在Google的gmail documents 中,然後再用share 的功能,要香港出版社的同事幫忙輸入以前我舊作的部分資料,我則隨時同步進行校對,經多次校對後再通知香港出版社的同事進行排版,然後就是製版印刷,大功告成。這時才感受到資訊網絡的方便。
記得在二〇〇二年以來,我也先後寫了八本參考書(《預科中國文學》四冊,《高級程度文化專題精讀》二冊,《語文閱讀理解》一冊,《命題寫作指導》一冊及《中國文字趣談》之「常見錯別字」及「部首的認識」各一冊)。這些書,我仍是用手寫在原稿紙上,然後將數以百計的原稿郵寄回香港,由出版社的同寅在電腦中打稿,再電郵來給我校對,我又將校好的稿電郵回去。經數次的往返之後,確定已全校定,再由那邊的同事排版,然後又將pdf file 電郵給我確認,終於出版了。這過程雖然煩複,但在我來說,已是很輕鬆的了。其中只有一次很狼狽,就是郵寄的原稿失落了,幸好我影印了存底,所以只是再寄一次而已。想起古人沒有影印機,如果這樣寄失了,那將是全部心血付之東流了。
再回遡在這之前,當時私人電腦正在起步階段,沒有中文輸入法。那時,日本發明了植字機,工人用植字機將稿打好存入記憶碟中,再用相紙印出,影印一份副本以供校對,遇有錯漏,就再打印出謄正的部分,然後由工人逐字剪了貼在原本的相紙上。遇有較大的錯漏,就得重新打一篇稿紙,真是費時失事。 有時,單就等植字,一等就是三數星期,非要天天去追才追得一兩篇,出版一部書,寫稿三數個月,植字又是三數個月,很是令人苦惱。
當然,比起執鉛字拼版,植字已是很先進的了。記得七十年代初,我負責學生報的編輯,經常要到印刷公司追稿校對,那時的「黑手黨」(排字工人)要經年累月地執字拼版,再印出來校對,校對完又要勞煩他們再執過,那就更加煩惱了。
如今向年輕人說過去的這些印刷過程,那真像是天荒夜談般。真的,現在我們可以在電腦中輕鬆地毃打着鍵盤,錯就delet,漏嗎,就隨便加入,多方便!只是,我可覺得還是有些不習慣,還是覺得沒有寫在原稿紙上來得暢快。我是用倉頡輸入法的,這種輸入法學的時候較難,但最準確,也最快捷,如果對着一篇稿來打的話,我的速度可以媲美英文打字,但寫作,則阻礙了文思。為甚麼呢,因為輸入文字時,要將一個個的字拆碼,又要將鍵盤中的英文字母變成了「金木水火土竹心人」甚麼的,這樣一來,文思就中斷了,所以寫起來效果就差了些。再其次,中文是一種很優美的表意文字,書寫時,情意綿綿,而且落筆時的一筆一畫,都是心情的一種反映,看着自己親手寫出來的文字,就是一種享受。如今,從鍵盤上毃出來的字,雖然整齊劃一,但卻是冷冰冰的,沒有了那種親切感,也缺乏了那種從字裹洋溢出來的温情。
我真的懷疑,當年如果是要用電腦來寫文章,我是否會有這麼大的熱情,會否能寫這千多萬字的參考書呢?科技,方便了人類,但卻又抺煞了人情。得與失,真的難以估量。

13、追稅驚魂

來美十多年,入息稅一向由妻填報,我則負責公司的稅項。
今年五月初,突然接到聯邦稅局的信,說是我們零七年的入息稅漏報了數萬元,連利息計,要補繳數千元。
收到信後,我也心慌了一陣,唯有把這長達十一頁紙的信件仔細地逐字逐行閱讀,原來是我在當年賣了幾萬元股票,稅局因我沒有呈報,就當這些股票全是無本生意,全部算是我的資產增值,所以就要補繳這麼多錢了。
九九年,我因為要使兒子懂得投資股票並不是如他想象中那麼易賺錢而開設了一個和他聯名的戶口,我存了一筆錢在那裹,全由兒子去「玩」,自己根本不理。後來股市大跌,我見勢色不對,就叫兒子不要再拈手這個戶口,由我接手,趁低買入些股票拉平購買價。直至零七年,這些原本蝕了很多的股票才算略為好了些,我也乘機賣了些,粗略估計,並無賺錢,還可能蝕了少少,所以也就沒有著意去報稅。
現在稅局追了來,不得不認真對付了。由於這些大部分都不是我經手購買的,我也不知道到底兒子在甚麼價位買入,所以只得到網上的戶口翻查記錄,把這些股票的買入價逐筆抄下,然後再對照賣出價,哈,原來不但沒有賺,還要蝕些少,投資這些股票近八年,還要蝕一筆,也可說是失敗之至了。我因為志在令兒子有個教訓,所以並不理賺蝕,蝕少少錢,使他改變了對投資股票的錯誤觀念,這還是很值得的。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到聯邦稅局的網頁列印有關表格,按照填表指引一行一行地填下去,計算結果,我不但不須補繳那數千元,原來還可退回多交了的數百元。於是,又要填上反對追繳的表格,並要附上各有關的資料。接著,又要到州政府的稅局網頁列印另一份補充表格,又得按填表指引逐行填寫,原來也有一小筆退欵。填好表格,再郵寄到有關部門,這麼一做,足足花了我二個星期的時間。我一向最怕閱讀政府的文字,卻想不到因一時的粗心,竟令自己花兩個星期來讀這些枯燥的文件,幸好辛苦了兩個星期,才發現不但不須補稅,還可以追回數百元,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五月二十二日寄出反對申訴書,直到六月二十二日才收到聯邦稅局的回信,證明已收到我的信,要在六十日內才通知我他們將會採取甚麼行動(action),接到這封回信,心中又不期然被這嚴峻的字眼(action)嚇了一跳,雖然心中安慰自己,這只是官樣文章,或是法律用字,我報的是事實,絕不會有甚麼惡果,但一日未有結果,還總是有點忐忑不安的。
前個星期,收到州稅局的退稅和補回利息的通知,但聯邦的則仍是音信杳杳。直到今天,聯邦稅局的信才到,果然是按我的計算退回多繳的稅,只是則沒有利息。這真是有些不公平,當他們認為我欠納稅欵時,就要我繳納利息,但當我多繳時,則只退回我多繳的部分。妻則一副息事寕人的口吻,說有的退回,就算幸運了,又何必計較利息呢?哈,她不覺得這些錢是我們在兩年前多繳的,還以為是天上跌下的呢!
當然,兩個星期的努力,換得數百元的退稅,還是值得的。起碼我知道以後不要大意,無論甚麼交易,都必須一筆一筆地清楚報稅,這樣,既省卻了政府的資源,也可使自己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按:今天(七月二十日)剛收到聯邦稅局的退稅支票,原來除了退回多繳的稅欵外,還有一筆利息,我是錯怪了聯邦稅務局了。】

12、車庫大特賣(Garage Sale)

每逄夏日的星期四、五,就會在街角見到很多Garage Sale的小廣告牌,牌上會有箭嘴指示方向,駕車人士見到,如有興趣的話,就會跟著箭嘴,即使是十彎九曲,也一定可以跟著一段距離就出現的小廣告牌找到地點。
Garage Sale是美國家庭賣物的一大特色,人們會將穿過或買了卻從未穿過的衣服、鞋襪、兒童用具、家居用具或是傢俬,集中在自己的車庫中賤價出售,買的人可以用很低賤的價錢買得自己適用的東西,賣的人則既可以把家中的「廢物」清出,又可以換得金錢,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來了北美十多年,我從來沒有興趣逛這種Garage Sale,因為我從來不會買舊東西,也從來沒有在自己的車庫舉行Garage Sale,因為我所有的舊衣物或是舊用具,全都按時送到Good well的捐贈站,既可清除舊物,復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也省卻了在車庫中賣物的煩惱。
前星期四早上,我們街對面的人家舉行Garage Sale,早上出門寄信,就見對面街上泊滿了來「尋寶」的汽車,連我們這條街上也已泊了數輛車子。見到如此的熱鬧,於是我也就安步當車走到那裹,作我來北美的首次參觀。
真料不到這家人會有如此多的物品出售,草地上堆著各式兒童玩具,有小鞦韆,小木馬,小女孩的doll house,還有林林總總的電動玩具。
草地上的兒童玩具
車道上則是擺滿了各種衣服、傢俬、鞋子、哥爾夫球用具及各種球類。再走入車庫,見到的是兩列長桌,一邊是男嬰衣物,另一邊則是女嬰衣物,都很新,有的甚至從未穿過,連原公司的價錢牌也仍然掛著。這些東西,價錢由一元至十數元,遠不及原價的十分一,例如一個實木的咖啡几只索價五元,一個皮製的哥爾夫球棍袋只賣八元,每件嬰兒衣服只賣一元,的確太便宜了,難怪這麼多人來參觀尋寶。
鄰居的車庫大特賣
參觀了一會兒,也就返家了。
美國流行的Garage Sale,把無用的東西賣悼,使物品可以循迴應用,這固然是一種美德,但我則想到,因為有了Garage Sale,這又造成了美國人亂買東西的習慣,因為大家總是想,買了不滿意可以退回,即使用了一陣子而不喜歡,也可以在Garage Sale中賣掉,所以也就不像我們中國人那樣,買東西前再三考慮,真的有用,真的需要才買。美國人的這種亂買東西的習慣,到底是好是壞?從好的方面說,這就能促進經濟繁榮,所以區區一個美國,竟成了全世界的銷售對象,美國經濟不景,就直接影響了全世界的經濟。但是,這種不顧一切的購物習慣,卻又是造成資源大浪費,釀成對地球的毒害。

11、菓痴

我們夫婦一直都嗜食水菓,在香港時,經常要到油蔴地果欄,不論是橙、梨、柑、西爪,杧菓、珍珠葡萄,都是整箱整箱地買,但由於地方不大,雪櫃的容量有限,所以不能買多些不同的水菓。每次買了一箱,就得待吃完後才再買別的水菓。
來了美國後,地方是大了,雪櫃的容量也大了,所以,就大肆購買各種水菓,家中經常都有十數種水菓。老實說,美國的水菓並不便宜,但勝在品種多而新鮮,所以每到超級市場,見到那些顏色嬌艷欲滴,聞之菓香盈鼻的水菓,總忍不住買之食之。
上星期閒中無聊,屈指一算,家中竟有十三種水菓,單是擺在餐桌上的,就有九種,計有:菠蘿、雛皮瓜(cantaloupe)、橙、西柚(grapefruit)、鴨梨、香蕉、牛油菓(avocados)、兩種杧菓(呂宋香杧及蘋果杧)、再加上放在雪櫃的西瓜、蘋果、士多啤梨(strawberry)、及車厘子(cherry),一共就是十三種。這還不是我們經常吃的水菓的全部,我們還經常會有藍莓(blueberry)、桃、葡萄、桃駁李(nectarine)、恐龍蛋(pluote)及布冧(plume)等、總之,凡是當造的水菓,總會在我們家中出現,可以說,我們花在吃水菓的錢多過花在膳食方面。
擺在餐桌上的水菓
別擔心這些水菓會壞掉,不消一個半星期,它們就將全部進入了我們的肚子裏了。誇張嗎?也不算得甚麼,我們每天早上都會榨菓漿(smoothie),主角是蘋果、香蕉、紅蘿蔔、西芹、橙汁,再加上藍莓、菠蘿、士多啤梨、蜜瓜等,通常一做就四大杯,早上每人一杯,另一杯則在午餐時喝。晚餐前,又是吃些水菓充飢,晚餐後,又是飯後菓,這樣一來,吃水菓的份量比飯食還要多得多了。
吃這麼多的水菓,會有害嗎?我不知道,幸好每年都有例行體檢,驗血之中必有檢驗血糖,顯示一切都很正常。所以,還是可以放心吃的。
我常常說,吃得是福。有些人連吃水菓都顧慮多多,茘枝、菠蘿、杧果、榴槤說是濕熱,西瓜、橙、柑又怕生冷、於是這又不吃,那又不吃。我覺得這未免太刻薄自己了,只要吃後不感不妥,那就可以放膽去吃,滿足口腹之慾而又不危害健康,這就是理想的人生。
擺在餐桌上的水菓

 

10、冰水浴之餘

昨天到Fitness Club 做運動後,前往浴室洗澡,詎知一向熱水充足的花洒,現在竟然扭盡熱水那邊也沒有熱水噴出,花洒射出的水仍是冰冷如冰水。昨天氣温是攝氏十二度左右,相當於香港的冬天,在這種天氣底下冰水照頭而淋,那種滋味確是難以抵受。
到浴室的大多是生長在美國的本地人,見開了花洒等極都是冰水時,大呼一聲「無癮」(shit),不敢嘗試那冰水浴,只好穿回衣服,悻悻然回家享受家中的熱水浴了。
我有過在冬天洗冷水澡的經驗,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普通家庭都沒有熱水設備,冬天要洗澡,一是用火水爐煲一大鍋熱水,一就是用冷水。我沒有煲熱水的耐性,多數在臨睡前才洗浴,那時剛在學指揮,在浴缸中放滿一缸冷水,赤身露體在浴室揀些快板練習指揮,待混身燥熱時,再鼓足勇氣往浴缸一跳,「嗞」的一聲,混身在水中打冷顱,這感覺只維持了一會兒,然後就適應了水温,身體反而暖和了。洗完澡,暖烘烘地往被窩裹一鑽,就這麼舒舒服服地一覺睡到大天明。那年代,冬天的每一個夜晚,都要經歷洗澡前的一番內心爭扎和洗澡後的身心俱泰的經驗。
這種經驗已久違了三十多年,想不到如今可以再次品嘗,而且不是縱身入浴缸,而是接受源源不絕的冰水照頭淋!
當冰水淋到頭上的一剎那,凍得頭皮也麻了,有些昏眩的感覺,我真的想打退堂鼓,畢竟年歲已大,氣脈沒有年青時旺,正想閂水掣時,身體已適應了水温,於是也就堅持下去,享受那浴後暖烘烘的感受。
說來也很自豪,全部人只有我能在浴室享用這冰水浴,當我步出浴室時,其他的人露出了欽佩的神色,有的甚至豎起拇指向我示意,我也美滋滋地更衣返家。
從這一次意外的冰水浴,我對人性又有了一番新體驗:人真的不能太驕縱。以前,生活的條件較差,人反而要更堅強地去適應環境,這樣反而磨練了堅強的意志,強健的體魄。現時的生活條件太好了,冷時有暖氣,熱時有冷氣,要洗澡時,只舉手之勞,就能調校冷熱適度的水温,這麼一來,意志不能磨練了,連身子的底子也差了,所以這些一出世就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人,一見浴室沒有熱水,也就只能重新穿回衣服,悻悻然返家了。
有些親友,錦衣玉食慣了,如今卻懂得擇食了,說是這種食物與血型不合,那種食物又會引起身體排斥,某種食物更會引起情緒亢奮的……我想,當你到了那些連基本食物也匱乏的非洲,看你又能否擇食?!
人,還是不要太驕縱的好。

9、勤勞是美德嗎?

剛過去的三天長假,全困在家中看著工人為我們修理浴室,甚麼地方也沒有去過。
樓上的浴室發現漏水了,以前多是請外國人來做家中的各種維修工程,這次居然聘請了一位也是從香港移居來的同胞,同聲同氣,算是頗為難得。
星期六上午,他如約來到,視察了一輪,發現是浴缸上的瓷磚駁口漏水,將隔水牆滲透而使之變形,於是要拆下瓷磚及隔水牆,更換新的隔水牆及鋪上新的瓷磚,工程不能算是小了。我們當機立斷,於是跟隨他到Home Depot購買所需材料,運回家中待他明日來開工。
星期天,他和妻子跚跚來遟,接近十二時才到,立即開工,拆磚拆牆,他的妻子幫出幫入,忙得不亦樂乎。直至下年三時多,倆夫婦才出外吃午飯,一小時後,又再返來開工,一時之間,機器聲轟天動地,塵粉四處飛揚。我和妻不欲觀之,坐在客廳中觀看影碟,實行眼不見為淨。原以為他們會與外國人的修理工人一樣,到下午五時就會收工了。誰知不然,他們一直不停地做著,我們吃完了晚飯,他們仍是埋著頭苦幹,後來,他問我們介不介意太晏,我們答稱不介意,他們也就繼續工作,連晚飯也不吃地忙著,這樣直做到深夜十二點多鐘,才收工打道回府。
星期一是Memorial Day 假期,他在上午十一時許來到,又是埋頭埋腦地幹活,直至下三時半才到外面吃午飯,半個小時後,又回來開工了,一直幹到六時十五分才峻工。
看到他那樣地勤勞,真使人為之欽佩,不要誤會他是生活所逼才這麼的勤勞,其實,他和太太都有一份正職,只是利用放假的日子來為人裝修,而他們的三個子女都已成長,大兒是在名校約翰哈肯斯唸生物化工,現在在聯邦政府的衛生部任職,二女是土木工程師,為一間美國的工程顧問公司派往香港工作,三兒也已大學畢業,在明州做事。所以,他們如此勤勞,不是為了生活所逼,而是中國人的勤勞本質使然。
看到他們這樣的拼摶,不禁令我對勤勞這一課題產生了深思,以前,我有個同事,他利用關係把妻子弄到紐約幫人做家庭傭工,每年的暑假,他都會從香港來到紐約。到了紐約後,他馬不停蹄,就在唐人街的中文學校敎中文以賺取一筆額外收入,同事之間對他的勤勞戲稱為「印銀紙」。另一位已移居澳洲的同事,已退休了很多年,每逄要返香港,總是要香港的舊日同事幫他找一份代課以賺取一筆旅費。
從這三個人的身上,我看到了所謂勤勞,從傳統的觀念來看,這是一種美德。但想深一層,我又覺得這種美德不要也罷。如果為了生活,或是為了一種理想,無日無夜地勤快工作,這是應該的。但是已是生活過得去,卻為了積聚多些財富而這般辛勤地工作,甚至連假日或是探親旅行都要念念不忙賺取金錢,則這未免辜負了人生。
勤勞固然應該,但勞逸結合才是理想的人生。人生苦短,在賺取足够支持生活的金錢後,還是要適當享受人生的,否則,無論你積聚了多少的財富,到時兩腳一伸,甚麼都是無意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