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美人如詩

1、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疫症流行,在家隠居,讀詩作畫以渡日,於是開始創作《美人如詩》,這應是我在三年前創作一組《詩情畫意》的延續。也是去年創作《紅樓十二釵》後的另一組仕女畫。《詩情畫意》是以山水表達詩意,現在則以仕女切合詩意。

「落花人立獨」採自晏幾道《臨江仙》,全文如下: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 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當年讀這首詞的上闋結尾二句,畫面深印在腦中,所以現之以筆墨。

2、靨笑春桃兮雲堆翠髻

兩年前創作紅樓十二釵時,一直想為警幻仙子造像。

在《紅樓夢》中,警幻仙子是美神和愛神,是天上美女,這幅畫取自《紅樓夢·警幻仙姑賦》中的兩句:靨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

全賦很長,但非常精彩,將仙子的容貎、風姿、氣質、身段、行動都有絕佳的描繪,趁著在家避疫,不妨讀讀:

《紅樓夢.警幻仙姑賦》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但行處,鳥驚庭樹;將到時,影度迴廊。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荷衣欲動兮,聽環佩之鏗鏘。靨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纖腰之楚楚兮,迴風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羨彼之良質兮,冰清玉潤,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篆;美彼之態度兮,鳳翥龍翔。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艷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應慚西子,實愧王嬙。奇矣哉!生於孰地,來自何方?信矣!瑤池不二,紫府無雙。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3、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

畫意選自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記得中學時初讀這首小令,就被詞中的情與景所深深吸引,真想不到短短的三句,竟能表達如此豐富的內容,如此深摯的情意。

情郎今天將歸,她早上精心梳洗打扮,急急忙忙地登上臨江的高樓眺望,江上千帆過䀆,只是情郎卻未見踪影,如此期盼著,由早上等至黄昏,斜陽映著江水,依戀不捨,情意綿綿。這時,最怕見到的是江中沙洲上的白蘋草,因為它是情郎在離別時採摘送給自己的記念,如今見到它,頓有肝腸寸斷的感覺。
這道詞一直深深地感動我,中學時學作曲,我曾以之創作了一首洞簫曲《白蘋調》,可惜原譜早已丟失。現在用畫筆補上自己的感覺。

4、人面桃花相映紅

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二十八個字,描繪了一幅純真甜美的畫面,卻又留下了一段千古有情人為之共同歎惜的淒美結局。

經過疫情,使人更能領會人生的無常,所以,留下甜美的片刻最是有價值,這也就是佛家說的「一剎即是永恒」。

5、楊柳岸,曉風殘月

畫意出自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柳永最廣為人傳誦的一首詞,寫流浪四方,落寞無伴,回憶與愛人分手時的情景。

我美化了詞意,以美人斜卧柳岸,殘月照江中,孤舟獨泛的景像。

6、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畫意采自《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是我喜愛的一首情詩,寫盡求之難得,若即若離的心情,「在水中央」成為了千古以來文人的佳話。

7、驀然回首

「驀然回首」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小令,寫正月十五元宵夜,燈火如花樹千萬,遊人熙來攘往,街戲紛攘。這熱鬧紛紛的景像,反襯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標,「眾裡㝷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表現一種不隨波逐流,不慕繁華,甘於寂寞的孤高品德。

8、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香

這是張先《醉垂鞭.雙蝶繡羅裙》詞中的名句,寫的是一種審美觀點,美人濃妝固美,但不及清淡自然,那種純樸清新之美,就如淡淡傳來的野花香,甜美親切。詞牌《醉垂鞭》在宋詞中較為罕見,有空不妨讀讀: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閒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

9、翩若驚鴻,宛若游龍

曹植《洛神賦》描繪洛神的美態,堪稱是寫美人的極致。我最愛「翩若驚鴻,宛若游龍」,仙女蔓妙的身段行動,使人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

全賦頗長,這裏僅錄第二段: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脣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10、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李煜亡國後的詞哀怨沉痛,前期的詞則温馨綺旎,活潑柔媚。在全球禁足,疫情嚴峻的時刻,温馨活潑成為了一劑安撫心靈的妙方。

這畫的意境來自李煜《長相思.雲一渦》,這是他的皇后周娥皇離宮省親時的懷念之作,全詞温馨活潑,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全詞如下:

「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11、凭䦨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也是出自李煜前期的詞作。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人人傳誦的詞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極盡寫愁之能事。但我更愛這首《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凭䦨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一句,充滿了温馨甜蜜,表達對和穆生活的期許。

12、瓠犀發皓齒,雙蛾顰翠眉

這句出自唐代武平一 《妾薄命》

「有女妖且麗,裴回湘水湄。水湄蘭杜芳,採之將寄誰。

瓠犀發皓齒,雙蛾顰翠眉。紅臉如開蓮,素膚若凝脂。

綽約多逸態,輕盈不自持。嘗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

子夫前入侍,飛燕復當時。正悅掌中舞,寧哀團扇詩。

洛川昔雲遇,高唐今尚違。幽閣禽雀噪,閒階草露滋。

流景一何速,年華不可追。解佩安所贈,怨咽空自悲。」

這首詩在當年的教坊流傳,詩中用了幾個典故,舉了古代的名美人:衛子夫、趙飛燕、班婕妤、以及傳說中的巫山神女,以眾多的美人感慨美色的不可恃,美人薄命。

雖云薄命,詩中描寫美人的名句卻把美人的美定格在時空之中,為後人留下了很多美麗的形象。我最愛其中的幾句:「瓠犀發皓齒,雙蛾顰翠眉。紅臉如開蓮,素膚若凝脂。綽約多逸態,輕盈不自持。」

13、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寫美人如詩,杜甫的《麗人行》絕不能少。現在就以之作畫作為「美人如詩」系列的終結篇。

三年前,和妻往成都杜甫草堂游覽,展賣部有當代畫家作的麗人行詩意畫,寫的是江邊仕女郊游踏青之景,用大寫意作畫,我頗嫌其粗疏。返美後一直對此詩念念不忘,如今用工兼寫的筆法,寫美人與芙蓉,只在意表達其「淑且真」之意。

庚子年,全球禁足避疫,在家無聊,作了這十三幅畫,算是這一場疫症的一個記認。

一百二十年前的「庚子拳變」有幸不曾親歷,一百二十年後的庚子疫患卻不幸親歷了,但願世界常美,善人得祐。

杜甫《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峯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20、絳綃凝春是山茶

老友翟惠洸說她最愛茶花,我當時正一心一意畫牡丹,無暇兼顧,只對她說,茶花雖美,但朵兒不大,與玫瑰的體積相近,難作大畫。如今牡丹畫作已暫停,有空瑑磨創作茶花了。

茶花(Camellia),多叫山茶花,中國在很久之前就有培植,但論品種之多,花形之美,現在還是日本稱雄。

我對山茶其實印象很是深刻,在初中時,指揮家、揚琴演奏家張英榮為藝聲唱片公司灌錄一張揚琴獨琴的唱片,其中一首《山茶花》無論是旋律、揚琴技巧的發揮,都令人印象深刻,這張唱片,我也有幸參加伴奏。

另外,金庸的《天龍八部》有一節寫大理段氏的茶花名種「十八學士」的描繪,也很引人矚目。

所以,山茶對我而言,並不陌生。

中國畫家寫山茶的不多,名家如齊白石、張大千,作的山茶多是一單瓣,五片花瓣,中間子房廷立,一眼看去,與凌霄花略同。

我猜想他們不畫重瓣,主要是花小,重瓣過於琑碎,不合寫意的原則。

我嘗試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寫重瓣的山茶,六幅作品,用了六種不同的畫法,希望有另一番的風貎。

這幅畫用以筆肚汲紅色,筆尖點白粉寫花,花生在石旁,上有雙鳥來朝。

題畫詩:

「猶愛并山茶,開花一尺盈」。

這幅作品用潑墨潑彩法,山石用潑墨,然後按其形再加暗影。背景用潑彩,在半乾時畫前面的三朵白花。待全乾時再添枝葉及蝴蠂。

題畫詩:「清香似煮茶」。

這幅畫的花用撞水撞粉法,筆肚紅色,筆尖飽含清水,畫出花的雛型,再趁濕在相應的部分上白粉,水、粉與色相融而成。

這幅作品用留白法,花瓣間的空白使花有層次感。畫題:「彩雲飄香」,彩雲是雲南的美稱,雲南盛產山茶,並以茶花為省花,故云彩雲飄香。

此幅作品用粉紅為主,以碎點法寫花,花瓣細碎以顯重瓣之美。

題畫詩:「唯有山茶耐久寒」出自陸游《山茶》。

此幅作品全幅用潑墨和潑彩為主,半乾時寫茶花、遠樹。乾後加近景的小雞,茶花的枝葉。最後打濕紙染遠景。

題畫詩:「獨放早春枝,與梅爭風雪」出自清文人段琦《山茶花》。

19、嬌媚艷麗話芙蓉

芙蓉有兩種,生於水中的叫草芙蓉,即荷花(水蓮),生於陸地的叫木芙蓉。木芙蓉八、九月間開花,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與荷花一樣鮮豔,《廣群芳譜》中稱此花「清姿雅質,獨殿眾芳。秋江寂寞,不怨東風,可稱俟命之君子也。」
 關於芙蓉的典故,不能不提到《歸田錄》中記載石曼卿死後當芙蓉城主和《石林燕語》中記載丁度死後當芙蓉館主的趣聞。

我聯想到曹雪芹的《芙蓉女兒誄》,這是一篇璀璨綺麗的傑作。在這篇誄文中,作者把芙蓉和芙蓉女兒,合二為一,給予至高至美的評價。「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可見,在曹雪芹的心目中,芙蓉是不同凡俗的奇葩。「芙蓉女兒」指的是誰?看似指晴雯,實際上指的是林黛玉。小說中寫到寶玉斟酌「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兩句詩,「黛玉聽了,忡然變色」,這就是一種暗示,說明晴雯實際上是黛玉的影子。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寫眾人抽花名簽子行令。黛玉抽到的就是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並繫著一句舊詩「莫怨東風當自嗟。」可見曹雪芹是把林黛玉比作芙蓉的。唐人詠芙蓉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條倒是著花時。平時露低巒紅臉,似有朝開暮落悲。」以芙蓉比黛玉,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在國畫中,芙蓉花因為「蓉花」與「榮華」諧音,所以芙蓉花是榮華富貴的象徵,畫家每喜畫一隻白鷺鷥在芙蓉花下,意謂「一路榮華」,是最為人所愛的畫題。

我最近的芙蓉花作品,多喜配上飛鳥,以顯其嬌艷中富有靈動。

芙蓉配奇石小鳥。題云:「只有芙蓉獨自芳。」

淺紅嫩綠芙蓉,上配蜂鳥吸食花汁。此畫以水彩技法畫背景,朦朧中自能顯其嬌姿。題云:「嬌容為君展。」

水面上的芙蓉,水中有金魚三條,逐萍而游。題云:「喚作拒霜猶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詩出自高蟾。

芙蓉小鳥,右邊的岩石以潑墨畫之。題云:「欣隨玉露點,不逐秋風催」出自《廣群芳譜》。

丹頂鶴與芙蓉花,畫人多寫一隻白鷺鷥,取其「一路榮華」,我嫌一鳥單調,改寫雙鶴。丹頂鶴在畫中被稱為一品紅,加上潮水就有「當朝一品」的含意。我則以之與芙蓉並列,題云:「榮華一品。」

與上一幅的構圖相同,花改為淺紫色,在富貴中添上一層高雅。題云:「榮華富貴圖」。

18、嬌姿俏容寫牡丹–––各色紫牡丹(魏紫)

魏紫的顏色最多,有紫紅、粉紫紅、紫藍色、淺紫藍、粉紫藍等,世人以紫紅為上品,我則較喜粉紫紅和粉紫藍,在富貴氣中帶了一分雅淡,更顯高貴。

粉紫紅色。
題畫詩:「雲凝巫峽夢,簾閉景陽妝」出自韓琮《牡丹》

紫紅色。
題畫詩與上幅相同。

粉紫藍色。
題畫詩:「傳情每向馨香得」出自薛濤《牡丹》

紫藍色。
題畫詩:「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也是出自薛濤。

淺紫紅色。
題畫詩:「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閒共說相思」出自薛濤《牡丹》後兩句。

紫牡丹。
因調較紫色顏料有多,不想浪費,隨意拿了裁出的紙頭紙尾,畫了一朶大的花,仍有剩,就再畫了一朶剛開苞的小花。畫面太空洞,就加了一塊石頭,再在石上畫兩隻小雀,這雀不知名,春後經常在我家的後園活動,也就將之入畫。畫題就叫:「春聲鬧」,以示春意盎然。

17、為《紅樓夢》十二金釵作畫

我從中學時期開始讀《紅樓夢》,每年都會重讀一次,一讀就是數十年,小說中的人物,大部分都熟悉,也有自己的一點看法,但寫《紅樓夢》的閱讀心得,除了因出版的需要而寫了一篇分析第三回《托內兄如海薦西賓 ,接外孫賈母惜孤女》的文字,收集在一九九二年拙著《中國文學精讀》第三冊中,此外並無對《紅樓夢》寫過其他的分析。倒是昆岡學兄寫了一系列的《紅學》(輯於《楊昆岡自選集》,香港中華書局2008年出版),見地獨特,拜讀之後,突興奇想,寫《紅樓》的文字太費心費力,何不將我臆想的紅樓十二金釵以畫表達,也可以表達自己對這部小說幾個女主人翁的一些看法。這已是三年前的事了。

主意既定,就開始作籌備工作,感謝互聯網的方便,我在網上搜查了大量中港台的美女,看到與自己心目中的紅樓金釵氣質樣貎相近的就將之當作創作的人物原型,這樣一搜索,就足足花了接近一年的時間。

平日,我作的畫多是花鳥和山水,人物畫只是間中畫畫,也多集中在寫意方面 。如今要作一組古代仕女畫,還得作一番準備。

首先,重拾炭筆,畫早已丟下的素描,著重在人體寫生。這是中國畫所欠缺的。要知道,不作人體寫生,就不能清楚地了解人體結構,更無從知道人在運動和呼吸時身體肌肉的變動。當然,肖像畫也必須多作練習的。

素描之後,再嘗試在宣紙上以毛筆作畫,用不同的墨色使人物更具立體感。

待預備工作做完了,開始為十二金釵寫像,這才發覺,之前選的人物原型,當她們披上古裝,換上古代髮飾後,氣質全變了,已不再是我想像中的紅樓人物的形像了。於是,所有的人物,都必須一改再改,甚至正式入畫後,還是不能滿意,有的人物先後畫了十多次,改了十多次才勉強有自己心目中的形像。

確定了人物形像後,就開始為人物的出場選擇場合,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湘雲眠芍,這些都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就按照她們的場合而配上不同的背景以烘托畫的氣氛。

待到正式作畫時,又要作一番的選擇。一般而言,歷來的紅樓夢畫,大多用工筆畫,這很能配合古代仕女的氣韻,但則較顯呆板,如用寫意,表情生動,卻又略顯粗疏,較難融入古典氣韻。我想用折衷的方法,半工寫,但用生宣,人物以工筆為主,兼用寫意的筆法,至於背景,則採用寫意筆法,希望有些新意。至於畫的尺寸,則定於18X23英吋,可裱成22X28吋的鏡面,掛在客廳頗為合適。

初畫時,人物保留了素描的特色,著重人物肖像的臉部陰影,也注重身體的肌膚結構,結果出來後,雖然富立體感,但卻又少了一點古典的韻味,這是現代人物,不像心目中一直保留的古代美女的形像。於是,第一批十二幅畫只得作廢,重新來過。

我嘗試著在人物的臉部和手部,在著色時只用平塗,略在反光處留下空白,這樣一來,就具有了古代仕女的氣韻。至於身體,則將身材凹凸處的陰影改為簡單的線條略顯其身材的特徵。此外,人物的手指,我也不像一般畫古代仕女的畫法,故意將手指畫得長長細細的以表其柔美之態,我還是照現代人物的手指比例來寫,以表其真實感。

在作畫時,又遇上了一個棘手的難題,那就是為了表現人物膚質的柔潤,衣服的柔軟,在作畫時就採用淡墨,淡墨一接觸宣紙就化,所以在濕度、速度上都要作很好的控制,這是很高的要求,有時就因為一條鼻線,一條輪廓線的不順暢,在略停頓時就在線條上留下了化散的淡墨點,全幅畫稿就此作廢。

人物畫成,就得考慮景物的配搭,我平時的畫作多是山水和花卉,這對畫人物畫的背景較有利。配景,基本上還是採用小寫意的筆意。在人物的配景和花卉,除了參考紅樓中人物出場的描寫外,也加上了我個人對人物的性格理解。例如,黛玉葬花一畫,小說中黛玉葬的是繽紛零落的桃花,但為了突出人物性格的高潔孤傲,我將桃花改為梅花,並加上了數株竹子,除表示主人公的清高之外,也切合了黛玉居於瀟湘館的描寫。每一個人物在配景時,都小心地作了一番設計,這在下文介紹各幅畫的時候將再詳述。

當然,配景這個過程,還是遇到很多問題,畫出來的效果和自己臆想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所以,畫就得廢掉重新再畫一次、兩次、三次,甚至是五六次才達到自己設想的效果。例如元春省親一畫,我安排了帳帷以表示在華厦之中,紅燈籠以示喜慶,香爐以示接詔的隆重。人物畫好後,開始安排景物,第一次以大寫意的筆法,把香爐畫得像寺廟門外的大香爐,這顯得突兀,與畫面不調和,於是整幅畫就廢掉了。第二次再畫時,將一個小香爐畫在小几案上,這麼一來就較精緻了,可惜小几案放在人物的大後方,這使畫面顯得支離破碎,我就在旁邊再補了一盆魏紫牡丹,填補了畫面的空隙,魏紫是牡丹之后,切合元春的身份,但還是不合畫面的氣氛,辛辛苦苦畫的第二幅畫又作廢了。第三次畫時,將畫面的背景作了適當的安排,小几移到元春的左腰旁,這樣就較融和,但在右上角的紅燈籠又出了問題,我畫的燈籠是長圓形的紙燈籠,這不合富貴人家的身份,於是又作了第四次的重畫,這才算是符合自己的心意。

這種畫好了人物,卻因背景的不理想而廢棄的畫比比皆是,初略一算,被廢棄的畫就有三十多張,對著一大叠廢畫,要裁掉可還真的有點兒不捨,因為每幅畫都曾傾盡自己的心血,起碼花了數個小時的創作!妻則笑說我浪費了大量購買不易的上等宣紙,「敗家」之至。

幾經改動,終於將十二幅人物畫完成,這十二個人物,都有了我對她們的一些看法,也通過她們的形象抒發我對《紅樓夢》讀後的一點認識,用人物的造型發表自己的讀書心得,這可是一種㟻新的嘗試。

十二金釵有它的排名,這對熟讀《紅樓夢》的讀者來說,可以如數家珍地將之數出,但對普通讀者來說,則較難以記得牢,我則不理排名,將之分成三藪,方便普通讀者的記憶。

第一藪是金玉四美: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妙玉。薛寶釵有金鎖,史湘雲有金麒麟,林黛玉和妙玉的名字都有玉,而且,她們與賈寶玉都有一段情分。

第二藪是賈家三媳:李紈、王熙鳯和秦可卿。

第三藪是賈家的女兒女孫: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紅學家將之解讀為「原應歎惜」,視之為作者對賈家盛極而衰的暗寓。)和王熙鳯的女兒巧姐。

林黛玉是大家都熟的人物,多愁善感,美貎聰敏,體弱多病,口舌尖刻而又愛使小性,她與寶玉都有共通點,就是對封建制度的反叛,不求經世之道,而求性情之解放,所以就成了意氣相投的戀人。但是,我認為他們的相戀應是在精神上的,老實說,現實生活中面對這麼的一位敏感而又愛使小性的美女,大部分的男人都未必吃得消。

最能代表黛玉性格的,我認為應是小說中描寫她葬花的一節,花開花謝原是自然規律,多愁善感的她,卻因花謝而興起青春的難以持久,吟誦著:「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浩歎,其多愁善感的特性表露無遺。

我畫黛玉就是選取了葬花這個情節,畫中的黛玉肩負花鋤,在花下徘徊,雙目現出憂傷,身旁的花籃盛滿落英。小說中寫的是桃花,但我覺得桃花艷而輕薄,與她孤傲的性格不合,所以改為梅花以示清高,再添上一蕞竹子,既是清高的烘托,復切合她的居停「瀟湘館」。

與黛玉併稱的當然是薛寶釵,曹雪芹經常將二人併提,二人合成一首判詞,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塚飛燕泣殘紅」,同一回目中,寫了薛寶釵和林黛玉二個最經典的場面,「飛燕泣殘紅」就是我上文介紹的黛玉葬花,「楊妃戲彩蝶」則是我特別傾情的寶釵撲蝶。

薛寶釵予人的印象是美貎聰明,才識超卓,待人接物皆為人稱道。她有識見而熱衷經世之學,是封建制的忠實支持者,因此被很多人所非議。我對薛寶釵的評價與世人有些不同,其實,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身居深閨的富家小姐,所受的教育、所受的教訓、所受的家庭熏陶,在她的價值觀中,經世致仕就是正經之道,這有什麼可責備的?薛寶釵的對上恭敬,對下寬厚,我認為這就是她的性格的優點。當然,對於一位美麗而又精明的美女,在很多男人的眼中,並不是良配。

長期受封建禮教的教導,薛寶釵規行矩步,但並不因此就喪失了少女的天真,我最喜歡小說中寶釵戲蝶的描寫,這確能顯現她不失少女天真的一面。我的畫就是取這一情節,她躡步彎腰,舉起紈扇撲蝶。在她的前面是一畦黄花菜地,左前方則是一叢盛開的牡丹花,花上停留著蝴蝶,她撲蝶的對象就是這隻蝴蝶。

我不忍在畫中題上她的判詞,反而引用了宋代楊萬里的一首詩:「兒童急走追黄蝶,飛入菜花無㝷處」以顯其天真之態。畫中前方的黄花菜應合詩意,而牡丹則寓她的落落大方,具有富貴之相。

在紅樓十二金釵中,我最愛的角色就是史湘雲。她出身公侯之家,但父母雙亡,分別寄養在兩位叔叔家中,不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還得做些女紅賺點生活費。不幸的命運並沒有使她自怨自艾,她還是樂觀地面對生活。

她美麗聰明,才思敏捷,但又不自矜,對人和善,性格開朗,大大咧咧,從不計較。小說中描寫她醉眠於芍藥花叢的一節最引人入勝。我以此為主題,畫她醉卧花叢中,右手枕頭,左手懸空,臉上一派平和。不忍想像這可愛的女孩會遇上不幸的命運,我題畫的文字選取她從醉夢中被叫醒時的一段夢話:「酒香而泉洌,玉碗盛來琥珀光,直飲到梅梢月上,醉扶歸,卻為宜會親友。」憨態可愛,正好顯出她的性格。

十二釵中,妙玉的身份最為神秘。她本與賈府並無關係,卻能在十二釵中列為第五位。她是帶髮修行的少女居士,被請到大觀園中的櫳翠庵居住,因此而進入了讀者的視線。

妙玉品性高傲,除了寶玉之外,其餘諸人都未必放在她的眼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是妙玉在接待劉佬佬,煮了一杯茶給她喝,事後竟將劉佬佬用過的一個成窑杯嫌髒而抛棄,可見她的愛潔成性。她對寶玉懷有一絲莫名的愛戀,將自己用的綠玉斗給寶玉飲用。

她才情不凡,琴棋詩畫都精。

我以妙玉奉茶為題作畫,妙玉雙手奉茶,低首奉獻,配景是梨花,以梨花寓其高潔,但又輕微,這正是她的命運。我以她的判詞作為題畫詩:「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䧟淖泥中。」

李紈是賈府的大少奶奶,她的丈夫賈珠是寶玉的哥哥,結婚不久就逝世,留下了遺腹子。李紈年輕守寡,潛心課子。她是典型的封建貞女,讀的是《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過著心如槁木的寡居生活。她有治才,主持詩社,評詩有見地,是眾人口中的大好人。

賈府敗落,她的兒子賈蘭卻高中武舉,她也母憑子貴而受封皓命夫人,可惜她不能幫賈府受難諸人,眼看巧姐被賣入風塵而不施援。不久賈蘭死,她又再次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有人對此而詬病她,認為她雖修內德,卻不修外功,結果報應在兒子身上。

我的畫以「李紈養性」為題,李紈坐在石上,右手執書,左手貼膝,一派悠然自得。斜伸而出的梅花,顯出她的高潔。題詞引用了判詞:「如冰似水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我認為整部小說,人物描寫得最成功的是王熙鳯,她美艷聰明,善於觀言察色,手段靈活,富治才,將賈府治理得條條有紊。但又有很多的缺點,如戀棧權位,好貨貪利,有時也會心狠手辣。結果在賈家敗亡後,她也落得英年早逝。

我的畫題是「熙鳯理家」,這是她人生中最風光的一段。畫中的她臉露自信的笑容,左手托腮,右手叉腰,洋洋自得地在園中散步。畫中的牡丹花顯示她的高貴身份,身後的亭子、曲欄,還有遠樹小屋,顯出大觀園佔地的寬廣。

題畫詩引用第五回《紅樓夢曲·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這是對她的悲憐,也是對世人的一種警惕。

秦可卿是賈府的孫媳,在寶玉神遊太虛境時,警幻仙子說可卿是她的妹妹,也即是天上仙女下凡了。她與王熙鳯的感情最厚,是賈母最寵愛的孫媳。

秦可卿應是十二釵中最美的一位,她閨名兼美,說她兼有黛玉和寶釵二人的美貎,寶玉在夢遺時的夢中情人就是她。

她是謎一樣的人物,下人說賈府「扒灰的扒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既說指的就是她。她的死也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秦可卿諧音「情可輕」,情既可以輕,那麼,生命也就沒有意義了。

畫題為「可卿鑄情」,秦可卿側坐在錦凳上,右手附胸,左手貼在膝上,懶閒而舒坦,雙眼回望,巧笑兮兮,正是回眸一笑百媚生。

圓柱頂垂著布幔,柱側有矮欄,顯出居所的寬大,從窗外伸入的一叢桃花,寓艷麗嬌媚而輕薄。

題畫詩是她的判詞:「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元春是賈府大小姐,進宮受寵封妃,更受恩省親。元春省親是《紅樓夢》中最為熱鬧的一幕,也因此有大觀園的落成,大觀園從此成了賈府年輕一輩主要的活動場所。

小說中對元春的描寫並不多,但她在十二釵中竟排名第三,僅在林黛玉和薛寶釵之後,可見其地位之重要,可以說,她是賈府盛衰的關鍵。

元春入宮封妃,可見其地位的尊貴,但好景不長,她的死也帶來了賈府的衰亡,這正是世事多變。

我的畫以「元春省親」為題,元春奉著封誥,顯示聖恩之隆,身旁矮几上的香爐,表示焚香接詔的誠心,背景的帷幕和大紅燈籠,表示喜氣洋洋。

題詩直接用判詞:「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寫其境遇雖佳,卻也難免悲劇告終。

迎春排行第二,原應是嬌貴的二小姐,但她不是正室所出,加上性格懦弱,所以眾人中最不起眼,也最不受敬重,甚至下人丫環都不把她放在眼裏,暗地裏叫她為二木頭。

在黛玉的眼中,她「肌膚微豐,身材合中,腮凝新茘,鼻膩鵝脂,温柔沉默 觀之可親」,也是美人胚子。可是因為她的善良無爭,不敢為自己的命運抗爭,在嫁與號稱中山狼的孫紹祖後,受凌虐致死,可說是個悲劇人物。

我同情她的遭遇 悲憐她的懦弱,但卻從小說中簪花的描寫,發現作者對她的一點同情。小說寫她坐在花叢簪花自樂,一派平和恬靜。是的,對這麼一個不幸者,送上默默的同情,也算是對弱者的一種祝福。

我的畫就以「迎春簪花」為題,她安坐花叢,右手執牙簪,左手拈花,安閒地享受這難得的片刻平靜。小說中寫她簪的是茉莉花,茉莉花白色而朶小,入畫不顯眼,我改用紅色的玉蘭花入畫。旁邊的芙蓉花嬌媚多姿,伴著她渡過這美好的時光。

不忍以她的判詞題畫,我引用了劉敞《詠迎春花》句:「黄花翠蔓無人顧,浪得迎春世上名」,寫她的落寞。

三小姐探春也是庶出,但才幹出眾,個性堅韌,精幹練達,與迎春截然不同。她在代熙鳯理家時,切中時弊,適當地做了一些改革,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條。可惜後來遠嫁異域,不得返家。

她是詩社的發起人,與李紈、薛寶釵組成鐵三角組合,被下人稱為「鎮山太歲」。

畫題「探春㝷句」,表現她潛心詩句的情節。畫中的她手執素絹,在園中徜徉思索,臉上充滿自信。背景的芭蕉,有「雨打芭蕉」的詩意,竹叢寓其氣節高尚。

題詩採用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是她的才能與命運的預告。

惜春年紀最小,她是唯一一位從寧國府來的小姐。她個性漠然孤僻,有畫才,大觀園落成,被委為大觀園作畫的重任。

小說中描寫她狠心逐走丫環入畫,撇清與寧國府的關係以顯她的冷漠無情,從看到上面三個姐姐的不幸遭遇(元春驟逝,迎春被虐致死,探春遠嫁異域)而悟道出家。

畫題「惜春作畫」,她執筆凝思,正進入創作之中。身旁的畫桌上文房整齊,畫左角的凌霄花盛開,顯其青春艷麗卻又不入賞家之目,這是出家的隠喻。

題畫詩用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寫她出家的因由。

巧姐是熙鳯之女,賈府女子中輩份最低的一人。她本是金枝玉葉,集寵愛於一身,可惜在賈府敗亡後,被拐賣入風塵,後得劉佬佬救助脫險,安住農家,過著紡紗織布的農婦生活。歷來為她作畫的,多以紡紗為題,我則略嫌紡紗困居陋屋,與十二釵身份略有不合,所以改以浣紗入題,寫其手挽盛紗籃筐,在河邊浣紗回歸。

題畫詩選用她的判詞:「偶因濟劉氏,巧姐遇恩人。」

十二釵畫完成後,心中不覺有點輕鬆之感,卻又有點兒失落感,這是我在創作後每每出現的一種心理反應。

無論年輕時進行一系列的音樂創作,小說創作,至如今的畫作,我都會擬定一個個的創作專題,集中精力在一段特定時間中完成它,然後又再醖釀另一個專題。這種做法,就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一顆石子,掀起一陣子的漣漪,為自己平淡的生活添了一點樂趣。

16、嬌姿俏容寫牡丹–––昆山夜光、香玉

白牡丹少人畫,一是因為世人並不重視白色的牡丹,二是因為白色花最難畫。我以前用彷古箋作白牡丹,效果不錯,可惜現在家中遍找不到彷古箋,只得以生宣來作畫,難度加了很多,對水份的掌握,作畫的快慢輕重都要有分寸,否則就難以完成。

昆山夜光大如燈籠,在月夜下就如一盞盞發光的燈籠般,故名夜光。這花深得種花人的喜愛,有一段牡丹仙女和種花小廝的愛情故事。

香玉,潔白如玉,花香撲鼻,故名。這也有一段如聊齋般書生夜中與牡丹仙女的遇合故事。

昆山夜光。

題畫詩:「別有玉杯承露冷,無有起就月中看」選自裴潾《白牡丹》。

香玉。

題畫詩:「琼葩到底羞爭艷,國色原來不染塵」選自清代文人潘韶《咏白牡丹》。

15、嬌姿俏容寫牡丹–––二喬、藍田玉

二喬,一花二色,粉白與艷紅,相映成趣,是難得的牡丹名種。因為二色皆艷,就以三國時的絕世美女大喬、小喬二姐妹為名,令人聯想翩翩。

關於二喬,還有另一個傳說,說是喬姓兩姐妹為救牡丹而與黑龍摶鬥,終於摶殺黑龍而救了牡丹,但兩組妹也力盡而死。翌年,合葬兩姐妹的墳前長出二色的牡丹,人們為紀念她們,此花就稱之二喬。

藍田玉,是洛陽牡丹品種之一,粉藍嬌柔,造型美麗。

這花也有一個甜蜜的愛情故事。牡丹仙子愛上父母雙亡的青年男子,夜晚避雨而結識,贈玉環為定情,終於有情人成眷屬。

人們對此花非常鍾愛,民間曾流傳過這樣的一首詩:「久慕深閨大朵藍,輕撩翠帳問嬋娟。低頭不語含嫣笑,欲道心思又怯言。」

 

二喬牡丹。

這幅畫以白粉加少許洋紅寫白色花瓣,牡丹紅寫紅色花瓣,花中白色與紅色分布各異,無一定的規侓,更顯花姿的婀嬝多變,淡墨為葉,枝幹蒼莖,更突出了花朵的嬌嬈。

題畫詩:「殷紅一半霞分綺,潔澈傍邊月颭波。」出自吳融《紅白牡丹》

藍田玉牡丹。

此畫以鈦青藍為主色,筆尖點白粉。花色湛藍厚重,花形婀嬝多變,以花青藤黄寫葉,以調和厚重的藍花,畫頂的紅色蝴蠂,使畫面活潑生動。

題畫詩:「藍田日暖玉生煙」出自李商隠《錦瑟》。

14、嬌姿俏容寫牡丹–––四大名種:姚黄、魏紫、趙粉、歐碧

魏紫和姚黄並稱洛陽牡丹的四大名種。它們因為紫牡丹仙女和青年樵夫的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而聲名大噪,魏紫也因此被冠以牡丹花后,姚黄則稱為牡丹花王。

以下是我作的姚黄和魏紫:

姚黄牡丹。這幅畫的花瓣用藤黄加少許牡丹紅為主色,筆尖點白粉,一筆按下,黄白相融,顯得嬌潤而鮮艶。待半乾後,底部再以較深的藤黄加牡丹紅輕擦以加強層次感。

花葉以藤黄加花青再略加淡墨,濃墨勾葉筋,嫩莖用淡緣,老幹用墨寫,蒼勁嬌嬈兼而有之。

題畫詩:「嫩蕊包金粉,重葩結綉囊」出自韓琮的《牡丹》詩,正好形容姚黄牡丹的嬌嫩多姿。

魏紫逆風而舞。這幅畫以鈦青藍加牡丹紅調成深紫色,以筆肚汲之,筆尖點白粉,先寫花心,再因形隨意而寫外層的花瓣,半乾後用胭脂加墨點底部。花葉以花青加藤黄調成綠色,輕柔而飛以示風力頗強,枝莖與葉的方向相反以示花朵迎風而舞的姿態。

題畫詩:「雲凝巫峽夢,簾閉景陽妝」出自韓琮同一首詩《牡丹》,詩中連用巫峽夢和景陽妝兩個典故,正好形容傳說中魏紫仙女的愛情故事,也寫了花的千嬌百媚。

趙粉與歐碧,也同列為洛陽四大名種牡丹。

趙粉,花呈粉紅色,皇冠形,粉嫩嬌嬈,雍容中自有嬌媚之氣,花大如兒童之臉,故俗稱童子臉。清代時由趙姓花農培植而成,故以趙粉名之。

歐碧,是牡丹中唯一的綠色品種。花開時色如碧玉,嬌嫩清鮮,開花最遲,也最罕見。宋代歐陽修對此花有一段這樣的記載:「碧花,止一品,名歐碧。其花淺碧而開最晚,獨出歐氏,故以姓著。」《天彭牡丹譜》

由於歐碧的花色嫩綠如初出的豆牙,現在的人大都稱之為「豆綠」,原名除了稔熟牡丹花的人外,反而少人知了。

以下是趙粉和歐碧的作品:

趙粉牡丹。這是我最愛的品種,粉嫩嬌俏,雍容中份外顯出嬌柔。我家中種有兩叢,每年開花時都令人歡欣。

題畫詩:「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姿萬態破朝霞」出自徐凝《牡丹》詩。

歐碧牡丹。此花色最難繪畫,綠中顯黄,嬌嫩清鮮,花瓣並呈半透明,畫家輕易不將之入畫。我用原始的花青片與竹節藤黄調較,用的不是經化學合成的牙膏筒顏料,雖然非常難控制水份和繪畫的節奏,但卻勉強能有嬌嫩半透明的效果。

題畫詩:「折入文窗紗並綠,剪刀携得麗人靜」出自明代侯幾道《綠牡丹》詩。

13、嬌姿俏容寫牡丹–––狀元紅、墨洒金、火煉金丹

在香港難得一見牡丹,來北美後,家中種了十叢牡丹,花開時節,飽覽各色牡丹的艷麗俏容。只是北美的牡丹屬多年生草本,花莖瘦弱無力,如果不在牡丹花叢圍上鐵圈的話,花莖不能支撐碩大的花朶,花就得彎下垂地,全無美感。

中國種的牡丹是多年生木本,花莖蒼勁有力,姿態絕美,所以我現在寫的牡丹,花是家中常見的花,莖則仍用中國的木本,使牡丹盡得姿容之美。

我以前絕少寫紅牡丹,因為搞得不好,就會使富貴氣的牡丹染上俗氣,有失其雍容大度之氣。現在試在枝葉上用寫山水的筆法為之,希望能以蒼勁洒脫的枝葉,使大紅牡丹也能體現其艷麗雍容之貎。

以下是紅牡丹中的名種:狀元紅、墨洒金和火煉金丹。

狀元紅,這是牡丹的名種,鮮紅而碩大,富有喜氣,如狀元登科披紅巡遊的熱鬧喜慶。

這幅畫用牡丹紅為主色,筆尖點白粉,由花心畫起,隨形而點染,白粉融於色中,自然形成了花的層次。筆肚汲淡墨,筆尖點濃墨點染花葉,待半乾後再以濃墨鈎葉筋,然後隨花和葉的走勢,用山水的筆法寫枝莖,最後添上兩隻蝴蠂飛舞於花間以增加畫的生氣。

題畫詩:「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選自白居易《牡丹芳》

墨洒金,花形厚實,花瓣底部深紅泛黑,襯着金黄的花蕊,如墨酒金箋之態。

這幅畫,花以曙紅為主,筆肚汲曙紅,筆尖點大紅勻藤黄,花半乾時再以胭脂點底部以加深花瓣的層次。濃淡墨點花葉,乾後再以清水加淡墨點背景以顯葉的層次。

題畫詩:「奪目霞千片,凌風綺一端」出自白居易《牡丹》

火煉金丹,花瓣頂端泛金黄,重瓣花此起彼落,如經烈火燒鍛的金牡丹。

這幅畫用大紅為主,大紅加水,筆肚汲大紅,筆尖點藤黄寫花,底下三朵花成三角形叢,有向背,有呼應。頂上一朵開得燦爛。中間的空隙添上一朵花苞以作平衡,再添蝴蠂飛來探花粉,畫面平添了生氣。

題畫詩:「天下無雙艷,人間第一香」節錄自皮日休《題牡丹圖》(原詩:競誇天下無雙艷,獨佔人間第一香。)

 

12、樓寶善的油畫新作

 

 去年春,樓寶善兄將他的三十多幅油畫近作與我分享,精作琳瑯滿目,頓使人沉醉在畫中的湖光樹影之中,欣然選擇其中八幅,準備寫寫自己的賞畫感受。可惜去年的瑣事太多,不得不將寫文章的事擱下,這一擱就八九個月,直至上星期再欣賞他的畫作,那深 厚的藝術感染力再次令我文興勃發,於是執筆寫下這篇早已擱下的文字。

《沿河秋林》是12X24吋的小畫,可是畫面的張力教人忘記了它面積的小,那天、那水、那樹林,引領觀者忘情於那浩瀚的天地間,沉醉在那幽遠的密林中。

這幅畫的水平消失點定在左邊樹隙處,那是最遙遠的天邊,從這一點向前延伸至河面,河水折射天光,形成畫面最光點。從這一點向右延伸,是樹木蒼勁的一片密林的河畔,向左伸延的是短短的一脈原野上的樹木,一直伸延至河岸,形成一道短短的弧形。這樣一來,視線就更集中在右邊的樹林。

右邊的樹林是畫的主體,光從水平消失點的天邊射來,最右的一大片樹叢變成了黝黑一片,只餘最高處的紅葉反射從天而䧏的光芒,這一對比,營造了樹林深幽無際的氣勢。

樹的顏色,在淺綠、深綠之中,更突出的是紫色和紅葉的橘紅色,以顯示這是秋色撩人的季節。畫面前的一片河面,映着斑駁的樹影和藍天,就如一面晶瑩的鏡子似的。這秋的意境,我想蘇軾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黄橘綠時」,正是這畫帶給我的感受。

這幅畫,畫面被河水、樹林填的滿滿的,但並不覺呆板擠壓,因為左邊樹隙的水平消失點將藍天白雲拉到無際的天邊,右邊深黑的樹林和河面,又將畫面帶到無盡的深幽。

《早晨的陽光》是一幅12X36吋的長方形畫,這種呎碼在油畫中並不太多見,反而在國畫中則較多。樓寶善這批新畫中,這種呎吋的有兩幅。

這幅畫的水平消失點定在小路陽光燦爛的盡頭,由這一點向兩邊伸延,左邊的面積只佔了畫面的十分一,是一叢遮天的樹林,黝黑的樹底和樹幹顯示出樹的高與天接,所以陽光難以從上照射到這裏。

由水平消失點向右而伸,共分成了遠近三層的原野,最遠的一層是數株松樹,浴在陽光下,反暈着模糊的藍光,與背後的藍天融為一片,也將畫面的深度拉到遙遠的天邊。第二層是中間的一列矮樹,它們浴着陽光,反射着耀眼的光彩,較遠的是綠中透黄,緊鄰着的一是株紅葉搖曳的楓樹告訴我們這是秋天,陽光不但浴着這組樹木,還照亮了它們地上的草坪,雖是秋天,但地下仍是碧草如茵,芳草連天而蔓莚,顯示了無窮的生氣。最近的一層兩株蔽天而生的高樹,畫面上只有它們的樹幹,那扶疏的枝葉已高得突出了畫面,但它們的陰影卻遮蓋了旁邊的樹叢,披着陰影的樹叢空隙又是蔚藍的天空,這就使畫面更具深度感。

畫面最精采處是中間的小路,在樹影婆娑下,小路的光影交織,這林陰之路,帶予人無窮的暇思,也使這林陰深處添上了一分可喜的生氣。

《湖邊景色》也是一幅12X36吋的長方形畫,這是最富迷離色彩的一幅風景畫。樓兄以前最善用紫色調,而這一批新作中,那紫中偏藍的色調更令人着迷。

和上述的兩幅畫一樣,這幅畫的水平消失點也設定在左邊湖畔與樹林的交結點上。這一點上的紅葉之上是冉冉而飄的白雲,直把觀者帶到了遙遠的天邊。從這一點左右伸延的是樹林密茂的遠處的河畔,綠的、紅的樹葉在陽光下閃着耀眼的光彩。

右邊的河岸一直向近前逶迆而至,雖是秋天,湖堤上仍是野花如織,與飄落的紅葉交織成一張錦綉的地氈。誰說秋色愁殺人?眼前的秋光明媚如春,帶予人們的是一種喜樂而滿足的情緒。

畫面最精彩的還是那一平如鏡,反映着岸上七彩斑爛的倒影的湖面,那光與影的反射,真的能把人帶到夢境中去,只愁這夢太短了,未能充份地領略畫家在畫中想告訴我們的深深情意。

如果《湖邊景色》的藍色帶給我深刻的印象,那麼,這幅《藍色戀曲》(24X30″)的藍色更使我深深感動。湖岸那一叢密林鋪天蓋地而來,在陽光的照耀下﹐樹頂都反射着令人迷醉的光芒。樹頂的葉色,受着強光的部分映出銀白,受光較弱的鄀分透出淺綠,淺綠銀白的葉子一直蔓延到天邊,顯出樹林面積的廣袤無邊。

樹腰以下受光較少,葉子的形狀與顏色也顯得較為清楚,受光的部分是淺綠,在葉陰下的是綠得變藍的色彩,在藍中又透出一絲紫,在樹叢中間夾雜着一兩點紅,向我們宣示這是一個迷醉的秋天。宋代冦準詩:「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寫的就是這種意境。

最是令人夢廻牽縈的是林下的那一泓湖水,反映着岸上樹木的倒影,紅綠藍的色彩繽紛地印在水中,那種如夢如詩的景象,真的教人有戀戀不息的效果。我想,畫家把題目定為《藍色戀曲》,就是因為這水中藍色的倒影,就像是一曲教人在思想的夢幻中依戀不息的歌謠吧!

《藍色戀曲》是一闋夢幻的歌謠,那麼,這幅24X36吋的《詩般意境》就是一首帶引人們走入詩般的世界的抒情詩篇。

碧草如茵的草坪上,三株枝幹潔白的白樺樹挺立着,太陽的光輝照射於其上,反暈出青中透紫的色彩,那最受光的部分,葉子反射出放射形十字光的光芒,把我們帶入了如詩如畫的境界中。

陽光照耀着湖畔,那一堆堆的野花小灌木,浴在陽光下,也發出了耀眼的光芒;近處的湖面波光粼粼,一直蕩漾到極遠的彼岸。對岸的樹林綠葉參天,一團團的湛綠直撲上天,只在葉隙處漏出一小片一小片天上的白雲. 「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葱蘢而可悦」(歐陽修《秋聲賦》)這詩一般的意境就充份地體現在畫中,難怪畫家會將畫題定為《詩般意境》。

《楓葉交響曲》是22X28吋的一幅畫。這畫給予人的震撼之深之大,真使人震攝於藝術的感染力。

畫面的正中,一棵豔紅似火的楓樹參天而立,突顯在樹林的前面。右邊露出了一角的藍天,說明光源是從此而來﹐而這一角的藍天,也突顯了天之高,樹之高。

參天的楓樹,右上角是受光點,在驕陽之下,紅色的樹葉變成了深淺不一的橙黄,中間夾雜了一絲一點的深紅,右下角背光的葉子,全成了一片豔麗的朱紅色。這情這景,不禁令人想起了杜牧的《登山》:「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眼前的景中雖沒有人家,但也足够人們靜坐而觀,直至夕陽西斜,久久不願離去。

畫家很注意細節的表現,畫面的最右邊那棵高樹,枝椏上的葉子已全脫落,這不但與那一叢枝葉密茂的樹林作一強烈的對比,為藍天留下表露的空間。同時,也向人們顯示這已是深秋季節的時序。

同是以交響曲為題,這幅《樹葉交響曲》的畫面結構和情調與《楓葉交響曲》完全不同。

畫面上鋪天蓋地的樹葉,在光源不同的角度下露出不同的顏色,嫩綠青葱,中間還夾雜着一朵一叢的野花,這些枝葉花卉,全部是面目模糊,輪廊難辨,從葉叢中露出的三兩枝椏也是傾斜不定的,這正是表現狂風如虎,直把漫天的葉子掀起,畫面充滿了動感。正是「驚飆拂野,林無静柯」。

地上的小徑碧草蔓生,不知名的野花也正開得歡,右面一小角,露出那反映着陽光的湖水。這是一幅春郊野趣圖。

厠身其中,人們不但可以徜徉在那「野芳發而幽香」的山野間,領略那湖水如鏡,綠葉繁蔭的山中情趣,忘卻繁囂的世俗塵事。同時,那令山間枝葉飄飛的山風,那涓涓的流水,還有那從叢林中不時傳來的鳥鳴獸啼,這不就是一曲令人百聽不厭的交響曲嗎?

樓兄住在山清水秀的聖羅倫斯河畔,天天在山中蹓躂,這山水之美,在畫家的心中早已植了根,所以,能有如斯的體會,能在筆下表現出那大自然的交響曲,這正是藝術家對自然的一種回饋。這畫,就是藝術家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成果。

如果說以上七幅畫都是不帶一點人間煙火的仙景,那麼,這一幅《河邊人家》就把我們從天間帶回了人間。

密林後面是一座二層高的白色樓房,聳立在林木掩映之間,這是一處世外桃源。

屋外是長滿綠草紅花的斜坡,斜坡下是古樹參天的河畔,河畔的岩石在陽光照耀之下,反射着五彩縯紛的色澤。

前面的一潭河水,反映着斜陽七彩斑爛的色彩,那豔麗的炫人眼目,直把人們帶入了夢幻之中。

湖邊正站着一位金髮披肩的女士,全神貫注地注視着河中的倒影,她正沉醉在那一潭色彩斑爛的河水中。

這時,我不禁又想起了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詩句: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這一片的河水真的把人們帶到了那斑縯七彩的夢之鄉,難怪這圖中的金髮女士佇立在河畔,凝視着這水面久久不能離去,站得腰也彎了,腿也彎了。她是林後白屋的住客呢?還是偶爾經過的遊人?

這都不重要,畫面上添加了這麼一個人物,就增添了一層温馨的人氣。

對比這古樹環抱河水的景緻,人物在畫中的形體顯得是那麼的渺小,可是,這形體渺小的人物,卻唯一能欣賞這上天賜予的美景,我不知道畫家作畫時

有沒有這種意圖,但我卻從畫中理解了這麼的一點含意:對比天地萬物而言,人的形體也許渺小,但我們卻有超卓的智慧,我們懂得欣賞自然,懂得利用自然,懂得改造世界,所以,人還是萬物之靈。

印象中,樓寶善兄以前的風景畫最喜運用紫色表現秋色,現在的這批新作則是風格為之一變,更多地運用藍色主調,在藍與紫的混合下,營造一種夢幻般的迷離風致。

樓兄以七十的高齡,不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創作,而且還不斷地創新,這種對藝術的專注與虔誠,確是令欽佩的,這也是一個藝術家求真求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