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為甚麼我會寫食譚

最近,突然間興致勃勃地寫了數篇食譚,而且樂此不疲,看來還會繼續寫下去。 民以食為天,食,確是很重要的。 自小就愛吃,母親又精於烹調,潤餅、炸鰻魚、炒米粉、紅蟳飯、蚵仔煎、蒸老蛋、蟹籽炒鴨蛋、炒麵線、東歸燉雞、還有各式燉品,各式餅食,琳瑯滿目,食味之佳,至今無人能及。 那時候,放學回家,一邊掛著書包,一邊就問:「媽,有甚麼吃的?」母親就會從厨櫃中拿出早已準備好了的美食,我就大模斯樣地坐下,恣意地享受那美味的食物。享受的何只是食物,還有母親那份驕縱,那份濃得化不開的愛。

中學時期開始玩音樂,也不知是真的如眾人所說的我的演奏有種靈性,還是那時蜀中無大將,總之經常會有機會為電影配樂,為唱片公司灌錄唱片,一同工作的樂友見我是小孩,總是特別的關照,工作完畢,必定帶我到各著名食肆大飲大吃,他們付鈔(一般都是指揮東初),我則負責把各種美食塞入肚中。座中多是識飲識食之士,進食之餘,品評枱面上的食物,於是吃之餘,也學了不少品嘗之道。後來竟也以玩票的性質,為報章寫起食評。 吃得多了,但卻沒有實戰經驗,如何煮?全不懂。

直至母親染病,親戚勸母親返鄉間養病,母親說我一直只懂飯來張口,如果她返鄉間,誰來照顧我的三餐?為了使她安心養病,我對她保證,一定會學好煮食,照顧自己。就這樣,我開始學煮食,將以前吃到的,嘗試自己煮出來。每個星期寄給母親的信,就是向她報告自己煮了些甚麼,我想,母親會因為我真的懂得煮食而放心養病吧。 我學東西的最大優點就是全情投入,每學一樣東西,一定全力以赴,同時,也必定每事問它的原因。記得在香港學駕駛汽車,初初跟的師父只懂駕車,我總要問為甚麼轉彎時要「偷駄」?為甚麼轉「波」要吊「架力子」(clutch)? 常問得師父口啞勞氣,結果是考車「肥佬」。至於煮,也是凡事必問,沒有人問,就自己嘗試去找答案,這才發覺,很多人煮菜都是憑經驗,但為甚麼要這樣煮?為甚麼落鑊的次序要這樣,則十個厨師有九個不知其所以然。幸好還有懂得道理的,於是我就東問西查,也有了些心得,我曾寫信告訴母親,除了要用大油鑊炸的如炸子雞,燒乳鴿之類的東西,其他的,大至一鍋紅燒雞絲翅、糖心吉品鮑,小至一碟臘味炒芥蘭,我都做得很地道,所以當她病愈後,我會煮一頓孝敬她。

怎知當我有能力奉養她時,她卻撒手離開了,我常常欷歔地說,這是我福薄,連煮一頓飯給母親吃的福氣都沒有。「子欲養而親不在」,這種痛徹心脾的悲傷,也只有失去父母的時候才能體會。

結婚後,妻的身體一向不好,我也就順理成章成了一家之煮,那時收入不多,扣除供樓之後,所剩無幾,對於吃來說,也得精打細算。不過,我們還是很注重吃的情趣。我比妻早下班,寒冬時,我會一早準備好打邊爐的材料,待她下班後,就來一個熱辣辣的火鍋晚餐。有時到街市買半斤游水蝦,半斤菜心,十元牛肉,於是,她一下班,我們一碟白灼蝦,一碟沙嗲牛肉,加上一碟炒菜心,一邊吃,一邊看著電視中播映的《陸小鳯》。那種日子,窮是窮了些,但卻是很温馨的。 兒子出世後,請了菲傭,親自下厨的機會少了,但教菲傭煮,則是理論和實踐的另一種結合,反而對如何才能煮得好更有心得。

來了北美之後,這裏的餐館沒有香港的多姿多釆,要吃些別緻的,就只能自己動手了,於是,煮又成為了我的日常工作,一邊煮,一邊就得四處找找食材,因應這裏的食材而變花樣,經多年的累積,也創製了頗多菜式。 這時,也經常參照別人的食譜,這才發現眾多的食譜都只是千篇一律地列出食材、調味料和煮食步驟,其他的則付之闕如,所以讀食譜就如讀一份實驗報告般的枯燥乏味,我想,這種食譜並不能提升煮食的藝術。 環視古今,也只有清代的袁枚,以他個人四十年的飲食體會,結合前人的美食經驗,歸納出中國古代烹飪技術的獨到心得,完成了中國美食界的劃時代巨著《隨園食單》。這裏面有涉及烹飪的選料、初步加工、配菜、火候、調味、裝盤、上菜等環節,論述精采,耐人尋味。他詳細記述中國從十四世紀到十八世紀中葉所流行的342種菜餚、飯點、茶酒的用料和製作方法;書中不僅有理論、有總結、有評介,且有實踐、有體會、有闡述;立論精闢,文字生動,深具借鑑價值,被譽為250年來烹飪文學的經典之作。 當然,要寫一部這樣的著作,必須窮一生之財力、才力,不是我們凡夫俗子可以企望而得的。但是,如能在食譜中加入各種食制的傳說,介紹食材的營養價值,兼涉及有關食物的感情回憶,加上以個人的經驗解釋為何要這般去煮這道菜的原因,這未嘗不是將食譜提升到較高的一個層次的方法,而讀上來也多了一重知識味,多了一重人情味,這該是一種不錯的寫作方向。

我將自己的意圖告訴翟惠洸,她也表示有興趣,於是我就在這裏開闢了「食譚二重奏」,你一篇我一篇地寫了起來,這也是樂在其中的一回事。青年時代我們在音樂上合作愉快,現在就再續前緣,在譚食舞鏟的二重奏中譜新歌吧。 當然,朋友中有興趣者,大可加入,這樣,二重奏就變成了交響曲,這麼一來,我的這塊自留地也就果實豐碩,熱鬧紛紛了。 朋友,開飯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