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很了解香港的敎育情形。因此,我一定要兒子在完成中學四年級的課程後才來美國。因為香港的高中課程大部分在中四敎完,只有極少的一部分留在中五教。這個決定對兒子在美國的中學學習很有幫助,但對他在報考大學時則造成了困擾。
兒子來美後,立即升讀了十一班( 香港的中五),由於數理科的課程在香港巳學過了,初入學時,只須應付英文及歷史之類的文科,所以很快就能適應了。
美國的中學教育與香港的不同,它是按學生各科的不同程度而入讀不同的班組的。兒子在香港是讀理科的,唸了純數和高級數學(Advanced maths.),一來到美國時,中學的數學巳全唸完了,於是由學校支付學費和教科書費用,到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唸大學一至四年級的微積分。至於物理、化學、生物和電腦四科,學校的普通課程也巳不適合他了,就報讀了AP(Advanced Placement)課程,這是在中學裏學習大學的課程,參加了AP的公開試合格後,將來唸大學時,大學會承認這些學分的,所以我兒子在入大學時,數學及另外四科AP,巳共帶了七十多個學分入學。
我因為怕家人不能適應美國的生活,特意留了一條退路,所以一來美報到,逗留了一個多月後就返回香港繼續工作,太太便成為了兒子在美的唯一精神和生活的支持者,平時要接送他到離家二十多哩的明大上課、陪著兒子做功課,幫他整理輯錄書本的重點、幫他背誦英文詩歌、載他到鋼琴老師處學琴,可以說,這段日子是母子倆最親近的日子了。
因為在明大讀微積分,又在中學唸了四科AP課程,兒子的功課非常繁重,每天放學後,差不多將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功課上。兒子的學習是刻苦而自覺的,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數學和其他的科目上。當數學上遇到難以解決的難題時,就到internet的學習網站求救;當化學科出現難題時,又會致電温哥華求教於他的三姨丈(他在移居温哥華之前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化學系教授),功課及練琴巳佔據了兒子的所有時間。有時,他在功課的嚴重壓力下也會這麼說:你們大人全是騙人的,又說美國的中學生沒有功課壓力,原來壓力是這麼的大!
現在看到我們親戚的子女,冬天去滑雪、夏天打綱球、打足球、游泳;今天參加舞會、明天又到同學的家中過夜。他們的中學生涯真的是輕鬆寫意。看到這種情形,我太太總是不免感歎著說:以嵐當年的學習生活和他們比較,真的太刻苦了。是的,沒有當年的刻苦,又何來如今的安逸呢?
说的话,没有刻苦,哪有现在的安逸.因果循环诀.
对了,倒数第四行,我觉得用踢足球比打足球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