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中國食品超市

移居北美,總不像以前在香港般的自在方便,下樓走一小段路,就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食物。
我對西人的食物並不喜愛,偶然吃吃牛排還可以,但對那些炸薯條、比薩、炸雞、漢堡包、沙律,則是避之則吉。所以,日常多是在家煮些中式食物。榮陞為一家之「煮」,總得挖空心思煮些不同的菜式以祭自己的五臟廟。這裹的超市雖也有些中國食品,但種類不多,所以周六往一些專賣亞洲食品的超市就成了我們的重要節目了。
我們這裹的華人越來越多,所以專賣中國食品的店鋪也越來越多,不計那些在各區的小型雜貨店,單就座落在downtown附近的大型中國食品超市也有接近十間。這些商店佔地很廣,大多有自己的停車場。店裹的食品包羅萬有,有新鮮菜蔬(多數在南加州種植的),有從東南亞(中國、台灣、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度等地)運來的各種副食品,冰凍牛、羊、豬、魚,並有漁池養著生猛的魚、蟹、龍蝦、象拔蚌、生蠔及各種蜆蚌。
我多數選購的蔬菜有:菜心、芥蘭、白菜、黃芽白、青豆角、蓮藕、西洋菜、節瓜等,有時並會買條游水的鮮魚,加拿大肉蟹。至於乾貨及罐頭,則多多益善,一大批一大批地買,反正家中有的是地方,放在那裹,想吃甚麼,隨手拈來就是了。
這些店鋪,規模比香港的super百佳或恵康還要大,供應的亞州食品比之更多樣,同一種貨品,就有不同國度出產的可供選擇,也因此買出了我的感慨。就說米粉吧,我一向用厦門出品的鷺江牌,它的包裝雖十年如一日地老土簡陋,但勝在便宜,而質素也是不錯。可是,在十年前,我的侄兒倆夫婦來探訪我,我用它來炒米粉,卻就撞板了,米粉全碎了糊了,而且還有一陣酸味,接連試了兩次也是如此,於是我將家中所有的存貨全扔進垃圾桶,改用了台灣的新竹米粉,價錢雖貴了一倍,但質素絕佳,從此,我絕不買這些國產的米粉。另一個例子是珠江橋牌醬油,在香港時除了用港產的淘大之外,有時也會用它,來了美國後,初見它時恍如他鄉遇故人般,立刻買了一大膠桶,誰知它只是一味死鹹,全沒有豆香味,我們很艱難地把它用完,從此之後,改用台灣的金蘭。這些曾經享有盛譽的國產名牌,現在全在從我的購物單中剔除,同樣的貨品,我會先挑台灣出品的,然後是泰國的,再其次是越南的、新加坡的、菲律賓的,除非這些國家都沒有,然後才買國產的。
這也使我深有體會,任何貨品,如果不求精進,只是滿足於過往的光煇,只是原地踏步,那麼,必將會被後來者追上,甚至被淘汰。所以,我們活在世上,就須不時求進,才不會被社會的潮流所淘汰。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