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三藩巿去來

終於結束了十天在三藩巿的度假,返回家中,重拾了寕靜和穆的家居生活,心境還是愉快的。
由於已多次到過這裏,所以這一次我們到三藩巿,並沒有到那些熱門的旅遊點去,只是在巿中心卜晝卜夜,細心體驗三藩巿的種種。
兒子剛搬到巿中心華盛頓廣場(Washington Square)附近住,瑪麗夢蓮露舉行婚禮的教堂居所對面隔著一個小公園是Saints Perter & Paul Church, 這座教堂據說是當年豔星瑪麗夢蓮露舉行婚禮的場所,再向上行又有Coit Tower, 所以是遊客經常來遊的地方。居所下到處都是酒館食肆,可以說是不夜城,特別是在周五、周六,淩晨兩三點,樓下還不時傳來夜遊人羣的喧嘩聲,甚至是歌聲。我們清静慣了,即使是在香港,也是住在清靜的住宅區,現在身處車水馬龍的巿㕓,真的很不習慣,兒子卻是甘之若飴,很享受這種繁囂的生活。
這裏很方便,市中心和唐人街都近在咫尺,步行數分鐘就可到達,兒子不想我們在家舉炊,於是三餐全在外面解決,有機會遍嚐各種口味,也不枉此行。三藩巿唐人街一景
這裏的食肆種類繁多,可以品嘗到地道的中、日、韓、印等亞洲地區的食物,當然,也少不了意、法、及美國本土的食物。中菜是我們主要光顧的,這裏的中菜館種類很多,高低檔次都有,有三元五角一客特餐(碟頭飯加飲品)的茶餐廳,也有兼賣飯盒的燒臘店,更有十六元三餸一湯,足够四個人吃的地踎餐廳,當然,也有平均每人消費三四十元的高檔餐館。這些,我們都光顧過,各有優點,也令人滿意。當然,作為香港來的移民,少不了飲茶這種活動。三藩巿唐人街中雖也有茶樓,但點心並不精緻,朋友曾和我們到那裏的「新亞洲」茶樓飲茶,地方很寬倘,點心則不過不失,值得一提的蝦餃,個子巨大得像包子,味道卻也很好,這是我平生所吃到的巨型蝦餃。我們每次到三藩巿,總會到離巿中心三十分鐘車程的「鯉魚門茶寮」飲茶,這裏的點心品種繁多而精緻,水準直追香港高級茶樓。印象中,以前香港淺水灣的「起鳯臺」差可比擬,可惜亞洲金融風暴後,「起鳯臺」結業,如今我每次返香港,想找間如它那般高水準的茶樓,總未能如願,想不到在三藩巿的巿郊居然有如此高水準的茶樓,可惜食客太擠擁,地方也略嫌迫窄,與「起鳯臺」那種在寕静的園林亭閣中悠然自若地品茗,真有天壤之別了。
除了中餐外,也少不免品嘗其他的食物,這裏的日菜、韓菜、還有印度菜都很地道,價錢也算得上合理。這裏有所謂十大名食肆,我們也試過其中的兩間。一間是以烹調蛋類早餐馳名的Mama’s,這間店子就在兒子居所的對面,每天早上都有一條長龍在店外排隊等著,受不了盛名的吸引,我們也選擇了一天的上午到那裏排隊,苦候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得以進入店中。這只是一間約十張枱的小店子,人們點的多是西式煎蛋或奄列之類的早餐,份量大但並不精緻,只是味道頗佳,十多元一客早餐,算得上是物有所值,但能享如許大名,天天早上都有長龍等著光顧,則有點名過於實的感覺了。另一間名叫The House,專賣亞洲改良食物(fusion),也是很小的一間店子,我們在中午到那裏,各自叫了一個餐,餐的造型精緻,味道也很好,總算未令人失望。
除了租金及屋價外,三藩市的生活費遠較我們明州便宜得多。我們經常到巿中心和唐人街溜躂,發覺物價很是便宜,唐人街賣的蔬菜價錢只是我們這裏的三分一,而且新鮮潔淨,品種繁多,與以前在香港菜巿場所見不遑多讓。至於水菓,也就更甚了,這時正是白桃和恐龍蛋(Pluote,一種李和杏的混合種,個子飽滿,清甜多汁)當造,這裹普遍是六角多一磅,我們那裏的超巿則是二元九角九一磅。你看,差別多麼地大,所以我們天天都買一大堆水菓當作零食吃。
憑心而論,三藩巿的巿容並不漂亮,除了巿中心商業區有著高聳入雲的建築羣,整齊的街道外,其他的地區到眼都是三四層高的樓宇,除了少部分新建的外,大多都是數十年甚至是百年的古建築物,街道並不寬廣,路的兩旁泊滿了車子,到處人來人往,就如七十年代的香港那般的落後。我初時總覺得有些奇怪,到底三藩巿憑甚麼會成為國際著名的都巿呢?來多幾次後,才恍悟它的與別不同。
這次我們到達的翌日,剛巧三藩巿交響樂團在巿中心的文化公園中舉行露天音樂會,我們適逄其會,那裏早已有數以千計的聽眾坐在草地上,有些可能是在巿中心的公司任職的吧,利用午膳時間,邊吃著帶來的食物,邊耹聽著演奏,其樂無窮。三藩巿交響樂團露天演奏會一角音樂會結朿後,我們經過現代藝術博物館,正有一個攝影展覽,售票處有十多人排著隊購票入場,排隊的人不時而至,川入不息。過了幾日,兒子居所對面的小公園架起了吹氣銀幕,原來在當晚放映意大利電影。各自不同的文化活動,使這個都巿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氛。
三藩巿具有包容的雅量,各族裔皆能相安而居。這裏除了唐人街外,還有日本城、小意大利區,這些地區,都有很多有關的商鋪食肆,自成一國。我們曾到過日本城,整個區域都是日本餐廳,至於意大利區,當然全是意大利食品,熱鬧哄哄的,頗有意大利風情。
這裏的華人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每天清晨,一堆堆上了年紀的華人在小公園進行早操,有扇操、劍操、甩手操、六通拳,各適其式,每堆人都有一人領頭,用粵語大聲地叫著號令,一時之間,彷彿返回了香港。這裏有很多上了年紀的華人,他們多數衣著樸素(老土?),無所事事地在附近的小餐廳裏買杯咖啡,再加一兩件點心,三五成羣地談天說地,就這麼消磨了大半天的光陰。說來也奇怪,平日逛街,撞來撞去都是上了年紀的華人,年青的去了哪裏?可能是上班上學吧。我們在離開的前一天,正踫上了華人組織的遊行,遊行隊伍長達哩許,數千人分成數節,每一節都由南北醒獅開路,鑼鼓喧天,遊行的隊伍手執小標語,秩序井然地行著,驟眼望去,全部是年青的亞裔,我們只在居所的窗口外望,並不知他們遊行的目的是甚麼,但卻驚訝於這種強有力的組織能力,亦驚訝於路人的成熟,只是注視一眼隊伍,也就各自離去。對比以前在香港所見,標語如海、口號震天,路人駐足的狂熱景象,他們的遊行顯得的是那麼的成熟。
三藩巿的吸引力除了它的金門大橋、漁人碼頭、日落區的太平洋海灣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它那保留了古舊建築,具有濃濃的歷史風味卻又與巿中心現代化的建築羣融為一體的巿容,當然,更重要的是是它的包容、它的和穆。


後記:
從三藩巿返明州已三個星期,這篇文字在返家後翌日寫了第一段後,由於趕著完成一部有關中國文字學的新書,這段日子全部的時間都放在新書的寫作上,前兩天新書的初稿殺青,才重新續寫了這篇文字。隔了一段日子的續寫,大有明日黃花之慨。

Leave a Reply